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职业道德这个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也在继承中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篇1
浅析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提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专业化发展思路:以专业化思想塑造教师职业道德理念;以专业化思想构建教师职业道德的层次结构与内容;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建设;正确解读师生关系;等等。
[关键词]体育教师 终身体育 职业道德 行为规范 法制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不可避免地催生了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伦理道德观念意识的冲突和矛盾。以“八荣八耻”为精神载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适时提出,准确、科学、客观地对我国现阶段社会道德理想、行为规范等提出了总得要求。
高校是社会集合中的重要元素,高校体育教师承担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输送学习型、健康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后备人才的重要任务,其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将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及广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总的精神概括,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设计蓝本,以“终身体育”为最终培养目标的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化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应该说通过近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各类高校都不同程度的建立起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系,在师德行为规范、培育养成机制、评价奖惩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职业道德观念认识的不完整性。传统教师职业道德是基于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建立起来的,是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人、对事、对工作等一切教育行为的理想化要求,但其缺乏社会现实基础和法律基础。第二,职业道德结构认识的不完整性。
传统教师职业道德大多只是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想作出比较粗糙、抽象和一般要求,而很少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则作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和便于操作的结构设计。第三,职业道德内容的不完整性。内容上多缺乏涉及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师从事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第四,职业道德执行效度不足和具体评价的不易操作性。传统教师职业道德是基于师德理想高度的东西,但是缺少社会现实背景下的易于达到的、可操作的、具体的执行标准,导致教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产生距离感,同时也给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工作带来极大的操作难度。
二、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专业化发展思路
1.以专业化思想塑造教师职业道德理念。
我国传统教师职业道德属性通常都被定位于社会道德属性范围内,但我们更应看到教师职业道德的职业属性和专业属性。当前,全面达成“终身体育”培养目标已然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顺应体育学科的专业特点,以师生关系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客观规律为发展主线,引入专业化思想来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进行重新认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化内涵是指体育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同时,还应关注职业道德内涵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仅仅是作为现代教师职业最基本的道德条件,而非全部,因此,我们必须以专业化精神来塑造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理念。
2.以专业化思想构建教师职业道德的层次结构与内容。
依据上述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理念的从新理解,我们可以分析归纳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应涵盖以下三个层次结构及其对应内容。第一,职业道德理想。
职业道德理想是体育教师从事专业化教育实践行为的最高境界要求,是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师职业伦理行为的较高层次愿望,也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创新发展的方向。该层次结构涵盖的内容有: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决定忠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体育教师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博爱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成长的快乐;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职业的发展;自觉遵守社会伦理道德及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成为学生言行的楷模并得到社会及他人的广泛道德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勇于牺牲,甘愿奉献,以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来体验教师独有的成就感与愉悦感,从而实现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第二,职业道德原则。
职业道德原则以职业道德理想为基础,对体育教师职业行为进行约束,是指导教师职业行为的准则。该层次结构涵盖的内容有:在现实社会中,使教师的职业行为始终适应和符合社会大众的理论道德需要,并进行职业演化;
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使教育行为符合我国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尊重教育及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和挖掘学生潜能,使其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树立良好的职业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和服从相关工作纪律管理,促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有序、高效、顺利的完成;善于从各种途径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专业化保障;
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人格魅力,并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取向;团结同事,增进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注重职业团队的建立,以期更好地形成创新能力;广泛进行社会交往,借鉴和吸收各类有益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
第三,职业道德规则。
职业道德规则是指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是体育教师在课堂内外及人际交往过程中最直接、最具体的行为约束。职业道德规则通常都可以设立较明确的观测点,具有外显性和可操作性,一般都是以否定句式来告知教师不允许或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及不恰当行为。例如不得迟到、早退、旷课;不能体罚、变现体罚或言语态度侮辱;不能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看法及观点;不能在课堂打电话等。
3.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建设。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教师角色被赋予崇高的道德示范,使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化期待固然美好,但也正因为他的理想化和崇高化,使其远离了法律的基础和现实生活的道德土壤,而高高飘在空中,人们必须仰视才可以看到。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建设,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置于法律和公民社会义务、社会公德的框架下,结合教师职业行为特点和要求,演化出符合现行法律对社会公民及公务人员所规定的基本理论道德和品质修养,并将其细化成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要求。在教师职业行为具体实践中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自己的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那就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是法律问题,从而以法律的强制性促使个人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正确解读师生关系是构建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师生关系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直接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教育过程乃至决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国教育家叶澜先生曾经把教师的教育行为比作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认为对于一名优秀教师而言,所传授的知识在若干年后学生大多不会记得,而只会记得传授他知识的老师。因此,正确解读师生关系是构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是确立一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特质,以民主和平等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发展健康人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及生存能力。
5.提高可操作性是建立专业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技术保障。
我国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多为理想和原则层面上表述,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会感到难以找到对应点和观测点,也就缺少了现实意义上的指导和评判功能。在具体环境下,其实我们更需要的是具体的、直观的和易于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来准确指导和评判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发展。偏重完美理想的师德规范只会使广大教师内心产生具有距离感的敬畏,致使教师心理压力加剧,并最终因其高远而形同虚设。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必须朝着更具可操作性、更加朴实的方向发展,力求基本道德要求与最高道德理想相统一,原则引导与规则操作相融合。
6.机制健全是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化发展还必须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以确保形成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导向化、专业化、常态化的持续发展格局。为了实现上述要求,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培养机制:首先,应完善教师选聘制度,严把教师职业道德关。在教师选聘制度中,应特别注重对教师人格、品质、修养、责任心、工作态度、价值观等职业道德现状及可能的发展情况进行考量和评价,只有严把入口关,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教师职业道德的高水平,并确保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导向性。
其次,应健全教师工作制度,严把职业道德纪律关。健全的教师工作制度可以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纪律、工作态度、人际交往、业务学习、科研创新等诸多职业道德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在尊重教师人格的前提条件下,引导教师不断的对自身道德行为进行自觉、自律和自省,促使其真正成为道德规范的践行者。再次,应以内化和渗透来优化教师职业道德养成机制。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质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任用制度的变化,直接导致教师群体对自身社会地位及社会认同的不自信。不可避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的“彷徨”,甚至“退化”。
因此,采取强制和硬性灌输的方式来引导和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显然是不合时宜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应顺应时代变化,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要素渗透到社会生活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间接教育、一般教育及价值澄清模式等非直接的教育培养方法。同时,还应强调教师个体的道德践行,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仅通过对规范条文的学习是不能养成的,只有在不断的道德践行过程中去经历、感受、思考,最终逐步内化为教师的品质修养和职业道德理想。最后,完善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预防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有效途径。
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系中是必要且重要的。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互评、自评体系,并将其常态化、制度化。但应注意的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考评时应科学界定考评的范畴,合理细化具体评价内容,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岗位任用、工资晋升、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另外,还应合理使用激励手段,利用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教师的优秀职业道德行为给予肯定和表彰,从而提高教师道德践行的积极性,预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夏瑞阳.湖北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及其改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2]李国庆,赵国金.西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研究及借鉴[J].高校教育管理,2011(5).
[3]施修华.教育伦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9.
[4]傅维利.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篇2
论高校工会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劳动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高校工会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推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实施理念增强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自身建设工程,积极发挥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工会;教师;职业道德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永恒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转型既丰富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多年来,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成果颇多。有的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是,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为教育无私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热爱学生,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有的认为,衡量师德最基本的标准可浓缩为“正己、敬业、爱生”六个字。2011年12月30日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部分。为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引导教师确立职业理想;引导教师强化职业责任;引导教师严守职业纪律;引导教师优化职业作风;引导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等[1]。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全民族文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该看到,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1.政治信仰弱化
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政治信念。但是,现阶段有少数的老师政治观念淡薄、政治进取心和责任感不强,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洞察力。在形象的自我定位上,较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的错误观念:即“重业务、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2]
2.敬业精神钝化
爱岗敬业,自古以来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有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是看作一种谋生手段。无意对教育思想、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存在着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等现象;有的工作敷衍塞责,只注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有的热衷于出国、跳槽或搞兼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3]。
3.个人主义固化
教师队伍是一个团体,需要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但有部分教师只崇尚个人奋斗,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同事间不能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密切合作,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得到表扬沾沾自喜,听到批评乱喊乱叫;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不是以需要为原则,而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原则,为追求个人利益,置学校和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离岗,工作上时时处处讲回报,对个人报酬斤斤计较等。
4.学术道德失范
教学与科研并举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少数老师存在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学术成果。有的为了评高级职称,托人情、拉关系,甚至花钱雇人写文章。个别学者学风浮躁,不专心研究,评奖、评职称时虚报科研成果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常的学术失范现象,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利用高校工会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在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校党委或行政的事情,工会只是关心教师普通日常生活的基层组织而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工会工作无关,事实并非如此。
1.高校工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校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师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工会工作不是靠行政手段和纪律约束,而是通过灵活的形式和活动,发扬民主,用说服、诱导的方法,把教师组织起来,实现自我教育。工会能够从大多数职工的愿望出发,方便教师参加,并为教职工服务,使广大教师群众通过参加活动而受益。
2.高校工会拥有师德建设的教育职能
高校工会不仅拥有维护职工权益、参与学校有关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还有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职能。工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然要提高工会组织的素质,这有赖于工会会员(教职工)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3.高校工会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在工会活动中,教职工们可以开展充分的民主讨论、广泛交流,多角度多侧面地引导、影响每一个职工,从而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利用教工之家、各种协会和社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广大职工师德修养,激发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这一作用是高校党政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4.高校工会实施师德建设的基本保障
首先,高校工会一般都有着一支专兼职干部队伍和积极分子队伍,他们大都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其次,高校工会大都拥有用于开展活动的固定载体、文化阵地和业余社团;第三,高校工会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活动经费,将部分经费投入到职工教育活动之中是正当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高校工会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律依据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一章总则第七条明确指出: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可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高校工会组织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路径
长时间以来,高校教育工会在校党委领导下,依靠广大教师群众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新时期要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实施以下四项工程。
1.实施理念增强工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这既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工会组织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所要求的,同时也是工会组织全面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能所必需的。为此,高校工会必须不断强化人的主体地位的意识,给予广大教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适时提出新的理念,包括增强参与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时俱进的观念和为教师服务的精神投入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去。
2.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体现着优良的校风,也是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条件。教师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工会应充分利用社团、协会,以多彩的文体活动,调节教职工的生活,减轻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使教职工健康、快乐地工作;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搭建多种舞台,如授课比赛、演讲比赛等,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调动其潜能、发挥其特长、增强其竞争意识,使教师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发挥高校工会组织的作用,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它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智慧的启迪者,在开发人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也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在思想素质方面,着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科学文化与技能素质方面,要通过树典型、搞培训等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激励与提高。
4.实施自身建设工程
增强高校工会组织的作用力,必须切实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坚持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首先应着力加强理论创新,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探讨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加强组织建设,认真组织教代会、工代会以及二级教代会,加强工会小组工作,协调教工之家、教工小家、各种社团、协会活动。第三是要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会干部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姚多奎.浅谈高校工会与师德建设[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丘国中,钟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4).
[3]黄开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