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职业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参考例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谈当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是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 观、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师德建设则是关键。

  一、加强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中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当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他把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生产劳动 经验、科学 文化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规范,传递给年轻一代,使其接替上一辈的事业,延续社会的发展。韩愈《师说》一文,论述了教师不应只是授书,教师的任务应是“传道”、“授业”、“解惑”,表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相长”的观点。

  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可以把它看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对于 中国 几千年来形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靠传承来延续、靠道义来规范的,那些约定俗成而被普遍接受的要求,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规范约束。

  教师师德水准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古今中外,世界各国都十分强调并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我国历来对人民教师始终寄予厚望。xg11,平讲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也讲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一贯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从根本上讲,就是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全面推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

  1.教师师德建设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包括师德在内的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现在倡导的热爱祖国、报效国家、集体主义、勤奋节俭、敬业重教等,不仅为炎黄子孙所遵循,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世界上许多国家。无疑,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师德的根基和源泉,而社会主义的教师师德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和优良思想道德的重要方面。

  2.教师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我们重视教师师德建设,是由师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首先,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断成长、需要成才的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学生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以及他们良好品行和学风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 教育 和培养;其次,教师劳动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建设人才;第三,教师作为学生的示范,他们的处世 哲学 、言谈举止乃至穿着打扮都会直接成为学生摹仿的对象。作为塑造新的一代教师,自身的灵魂必须纯洁和高尚。

  3.教师师德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现代 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不可能离开全球化的总体背景。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到来将使高校的文化 环境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赋予传统的思想 政治 工作全新的视野,国家政权等政治力量已经渗入社会各领域,伴随经济、 法律 等渠道强化对社会的干预,政治与经济等界限明显缩小,成为知识政治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之一的教师政治观念也将发生变化,政治渐次渗入经济体系之中发生作用,政治规范等大量地以非政治的形式出现在教师面前,出现在教师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中。

  4.教师师德建设是社会日趋信息化的需要。

  以 计算 机技术、 网络 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已快速、全面地渗透到整个人类活动的全部过程。高等学校是信息的中心,校园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园,而是信息化的校园。现代科技、因特网、多媒体技术在日益深入教师生活,在改变他们学习习惯、思想习惯、工作习惯和价值取向。由于现代科技、因特网所独具的及时性、隐蔽性、开放性、随意性和主动性等特性,使得它有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不平衡,信息流量差距甚大,在互联网上,大量散播的腐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5.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真正人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智力需要。

  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要实现十六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是要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在教育,希望在青年一代。

  6.师德建设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发挥影响、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社会体制逐步转入市场经济,一方面,市场经济不断促进办学体制的转变,更新人们的办学观念,拓宽办学渠道,增加办学经费,优化高校人才。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容易使个别教师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价值观、道德观失衡,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搞好学校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在快速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和科学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呼唤、期待着人们法治观念、文化修养、社会诚信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育、特别是国家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高等学府,不但应成为知识创新和现代科技产生的园地,而且对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应发挥影响、示范和辐射的作用成为道德建设的“思想库”、“示范区”和“辐射源”不断地促进社会道德建设。

  二、目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很快,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梯队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成为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也应看到,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偏颇导致了教师的角色模糊。

  本来是以培养人、发展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管理,却忽视了对育人精神的塑造。在教育管理中,创收渐成压倒一切的硬任务,一些教育管理者误将教师 职称晋升、工资调整、发放奖金作为管理人的第一要素,结果使许多教师只看到市场经济功利性一面,而忽视了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奉献的一面,把自己纯粹置于一个社会经济人的位置,而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再加上社会不健康风气的影响,少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有所缺损。

  2. 经济 繁荣与教师“主体性”的矛盾导致了教师人生理想的淡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高速 发展 ,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这个变革阶段,教师与其他知识分子一样为 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教师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却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虽然 1985年我国为教师专门设定了“教师节”,号召全社会都来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但从整个社会来看,教师在生活中较难找到自己的轨迹,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比如教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与某些科研人员、个体老板、 金融 企业 和垄断行业的员工相比,差距较大,教师的住房问题、子女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少数教师认为自己为这个社会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牺牲了一定的个人利益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于是产生了消极 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丢弃了敬业、兢业和钻业精神,淡漠了人生理想,也淡化了事业心、责任心和 职业道德心。

  3.“一手硬、一手软”,缺少师德建设的责任心。

  长期以来,我们在学校建设中只注重了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而忽视了师德建设和德育 工作者的培养;在指导思想上,往往注重通过学生工作实现 教育 目标,而忽视教师的德育功能和教师的道德规范;突出了教研成果、著书立说在学校中的主导性而忽视了思想 政治 工作、道德素质建设的灵魂地位。在处理“德与智”、“红与专”的关系中,只强调“智与专”的重要性而轻视“德与红”的能动性,导致了教学科研工作一手比较硬,思想道德建设比较软的状况。缺乏构建大德育体系的紧迫感。

  三、当代师德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1.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德建设是高校的永恒主题应该从落实 科学 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它,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如《三育人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守则》《教师 联系学生制度》《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制度》《三育人及师德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和表彰办法》《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等,使师德建设工作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不断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保障。

  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和 组织,健全师德建设的工作 网络 体系,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组织保障。

  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制度,准确判定、衡量师德水平和师德建设的绩效,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的评价,研究制定完善的师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估考核制度,重视评估考核的结果使用。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能参与评奖、晋升 职称,严重者将取消教师资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这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保障。

  第四,是大力加强宣传工作,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师德和“三育人”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开展师德建设方面的 报告会、 经验交流会,宣传在师德建设和“三育人”工作中做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唱响主旋律,弘扬崇尚进取的奋斗精神,充满激情的创新风格,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表形象,这是构建师德建设的舆论保障。

  2.坚持 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环境。

  以人为本是新时代师德建设理念的根本,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回归到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师德,其价值取向体现了新的全面的学生发展观,体现着关怀教师的幸福生存和终身发展。在具体工作中,不仅要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要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关心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充实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在 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要面向基层、面向教师,为教师在教学环节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要注意坚持先进性导向与师德底线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是高知识结构的群体,他们扮演的是“社会的代言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领路人”的角色,所以高校的师德建设,一定要提倡先进性导向,大力发展先进 文化,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典型和示范作用。与此同时,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考虑高校教师的思想实际状况,在坚持师德建设先进性导向的同时,还要坚持师德建设的底线要求原则。坚持底线原则,把提倡的和必须做到的区别开来,促进师德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4.大力开展师德建设的 实践活动。

  学校各级组织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文化活动。比如,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开展讲课竞赛、教学观摩,实行教师定点联系学生班级制度,组织教学检查与评比,组织各种师德研讨会、报告会和演讲会,开展师德主题征文竞赛和主题 论坛 ,开展师德先进个人与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在育人活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把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 参考 文献 ]

  [1]包苏红.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之我见 [J]. 中国 科教创新导刊2007(452):40.

  [2]周 景.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和时代提升[J].中国林业教育2008(1):36-37.

  [3]林 琨,刘自尊,李士群.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2004(高教版).

  [4]刘瑞平,蒋传东,叶绍灿.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 ,2004(12).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论文参考例文篇2

  浅谈孔子道德论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师德在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弘扬师德,达到育人、安邦的目的。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根据“为仁由己”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修养理论与方法,以便每个人随时了解和克制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情绪,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一、自省

  自省是指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意识、情绪与态度。孔子教导弟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又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治长》)。“内自讼”即内的自责,自我反省。孟子进一步发扬孔子的“求诸己”思想,提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者,皆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的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的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必须在教育实践中身体力行,涵养品性,当我们教育学生,而学生不能够理解和听取时,我们也应该像孔孟圣人说的那样,首先想一想我们自己做得够不够,我们的方法有没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人师”。

  二、克己

  克己是指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关于“克己”,孔子有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要求,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的言行。多次批评感情用事,不能克制冲动的鲁莽行为。他对学生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感与?”(《论语・颜渊》)不能克制一时冲动往往会干出伤害自己和亲人的蠢事,这是很不明智的。

  教师要严于律己、严谨治学,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凡是要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也一定不要做,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治学态度要严谨。因而,要求教师的知识程度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从中选取最恰当的部分传授给学生。

  三、忠恕

  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恕”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并为恕下过这样的定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一个提问时说的。

  关于“忠”是和曾子说过的“为人谋而不忠乎”有关。这里的“忠”是指尽己之力为人谋事,忠于职守。据此,宋代朱熹在四书注中提出:“尽己之谓忠,推己谓恕”。后世儒家对忠恕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

  为此,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时时处处把“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当作一切行为准则。因此,素质教育对教师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最集中的体现在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这个问题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下教师道德的重要标志;优化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核心。

  四、慎独

  慎独是儒家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管理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它是孔门后学在“自省”、“克己”基础上,为使自我修养达到更高境界而提出的一种修养方式。它最早出现于《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个人独处,没有别人看见的场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警惕内心深处尚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引起旁人注意的错误意识,不正当的私欲或不正常的情绪,并自觉地用礼加以约束,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做到防微杜渐,防忠于未然,可见,这是一种比“克己”的自觉性要求更高的道德修养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必须做到,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么尤其是在一个人独处,没有别人看见的场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五、中庸

  中庸既是儒家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也是维持人际关系和谐的一种态度,所以它既属于哲学范畴又属于道德范畴。在道德的自我修养中,儒家历来把能否把握中庸之道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选贤任能的一条重要标准。因为能把握中庸之道就意味着他能恰到好处地掌握各种事物的分寸,既不过也无不及: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这种“度”的掌握尤为困难和复杂,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人感情或挫伤下级的积极性。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谐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也有责任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握好孔子所说的“中庸”。

  六、力行

  孔孟所主张的自我修养同时也非常强调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强调通过实践在严酷的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去完善自己的人格。为了做到躬行践履,孔子要求学生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要以“言过其实”及“躬之不逮”为耻。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力行”思想,不仅成为儒家学者自我修养的座右铭,而且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

  一切道德建设问题说到底都是一个实践问题,师德建设也是如此。在师德建设中强调实践环节,并不是说理论不重要,而是说理论一定要面向实际,善于针对性地解决广大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矛盾和问题。当前,师德建设虽然已经引起广泛重视,但总的来说,讲“必要性”比较多,讲“怎样做”比较少;讲“应当怎样做”比较多,讲“如何才能做到”比较少。为了使师德建设能够真正得到深化,就必须克服这种倾向。对于许多优秀教师在实践中创造、积累的经验、做法和体会,要积极挖掘和整理,以便用这些有血有肉的生动典型事例来感染、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总之,突出实践环节,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理性与感性相互交融,对于增强师德建设的实际成效是十分重要的。

  深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前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营造良好的校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要帮助教师树立“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团结合作、严谨治学、依法治教、开拓进取”的精神。严格师德规范管理,挖掘中外历史中以及学校的师德教育资源,建设一支具有时代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957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