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的锦集
教育理论论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教育理论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最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留守学生的素质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家乡进城打工,又因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少孩子不能随父母进城被留了下来,因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有效的教育,这些留守学生的素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上。因此,对留守学生的培养应该从提升其综合素质着手,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一、加强对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因留守学生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照料,缺乏父母的有效管教,又由于隔代亲的缘故,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会纵容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任性、偏激、懒散、暴躁、冷漠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应从规范其行为举止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对留守学生强调行为举止的重要性,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做出严格的要求。为此,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按照课堂行为规范的要求来规范、约束他们,通过长时间的引导、训练和帮助,留守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防止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弹,我还建立了有关留守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奖励和惩罚的制度,通过这样的制度可以让学生的日常行为受到监督,提升了留守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
对留守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还需要从思想教育着手。这是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远离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呵护,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致使他们的道德品行出现偏差,行为习惯也存在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思想认识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端正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通过开拓学生的眼界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我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有探索未来的勇气和信息。举个例子来讲,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给学生放映一些纪录片,这些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片中的主人公都经历了巨大的苦难和创伤,但最终他们都会取得成功。比如所《风雨哈佛路》中的女主角,在经历了种种的悲惨和不幸之后,终于考上了哈佛,其人生道路终于迎来了转折,这样的影片能够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留守学生本身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理想,所以有不少学生都会对影片中的主人公有同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行为引导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力度
为了更好的提升留守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有意识的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监管,建立起了留守学生的档案;将留守学生责任到人,让教师与留守学生帮扶结队;抽时间家访,掌握留守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与家长互通信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留守学生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管理。留守学生因有教师陪在他们的身边,所以,在校时他们会好好约束自己,表现不错。可一旦离开学校,不少留守学生就可能会出现问题。为此,我通过别的方式加强了对他们的监管。我让家住的比较近的学生相互监督,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监督彼此的行为,同时还会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本子用来记录表现,首先是记录自己的表现,其形式类似于自我监督、自我批评,同时也会要求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评判,这样,每一个学生除了在约束自己的同时,还会有意识的观察别的学生的行为,如此一来,大家就会相互监督,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逐步养成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他们更大的自由,而他们在行为习惯的约束下就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四、加强对留守学生的课堂培养
课堂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提升留守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为此,教学中,我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实行分层教学,所设计的问题都具有梯度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中去,即使是学困生、留守生,在课堂上也能学到知识,更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我还尝试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他们大胆地发言、主动地展示,通过角色分工,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得到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又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现代教育应该针对留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调整和改善,这样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才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教学的质量才会真正的达到巨大的提升,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守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得到提升。
浅谈人文价值视角中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随着人文价值的逐步推广, 人们对人文价值的理解不断深入, 同时, 维果茨基提出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 1.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际交往之中; 2.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 随后才可能被转移至内部, 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这观点, 深刻揭示了长期困扰教育界的理论知识与文化实践的关系问题, 并在近二三十年中得到了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认同, 即学习需要置身于共同体中。因此,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引进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和方法, 形成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成功, 实现个体的自我发展。
一、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文化仁爱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文化构建是学校文化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体现民主、公平、开放 的意识, 同时充分彰显办学理念。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以建构主义学习为支撑, 首先应建立起一种仁爱的价值观, 才能逐步形成一种组织文化。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不同的角色定位, 但有共同的成长理念、共同的行为素养、共同的价值取向。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历史积淀, 东莞市东城第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 以人为本, 快乐自主, 成人 与成事 和谐共进, 教学特色是人文价值与导学案相结合的高效课堂, 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是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发展, 最终实现仁爱校园 的核心价值观。
二、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和平
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珍视教师个人利益诉求, 努力实现利益共同, 成长共赢 的愿景。学习共同体就是具有某种共同取向或专业特长的教师结成的一种团队, 除了兴趣爱好, 发展目标相同以外, 还努力给予每个教师均等的发展机会, 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的过程, 和平(即: 全力以赴、沉着、满足、耐心)、幸福地从教。
1. 同伴互助
构建学习共同体, 有效开展同伴互助, 是促进教师专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组建智囊团或师徒结对的方式, 如一带一、多带一或一带多等,充分发挥同伴的传、帮、带作用, 通过比亮点、比成绩、比进步互促成长。
2. 团队建设
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有着良性竞争的成长目标和专业特长的团队,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专题性、多元化的特点。同时, 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 同质和异质并存, 单学科和多学科并存。学校领导通过指令进行调控。例如, 为了进行跨学科共同体的探索, 我们选择有条件的年级段, 组建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共同体,研究学生各个学龄段的共性问题,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其次, 为了保证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开展, 我们建立合理的两种团队规范: 行政规范和人际规范, 行政规范用于管理活动过程, 人际规范规定团队成员怎样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再次, 进行三级梯度组合: 一是学校行政参与管理; 二是学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或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 担任导师; 三是依据教师的业务特长、角色认定由教师自主申报。每个团队的导师先制订具体的培训方案, 然后分步实施, 学期末考核。
学习共同体申报表。
三、学习共同体的人际关系非暴力
人文价值视角中的学习共同体的人际关系是非暴力, 非暴力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具体行为的非暴力; 另一层含义是精神上的非暴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暴力倾向, 首先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行为, 比如自命清高或有见解不发表等, 这都影响学习共同体的人际关系。因此, 非暴力的人际关系就是不要用言语、行为、思想去伤害别人, 非暴力 这一价值能让组织成员之间和谐相处、适度发表见解、尊重别人的观点, 努力克服凌驾于别人之上和难以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的暴力倾向。在开展学习共同体活动前, 通过观看励志短片、放空心灵、传递手操 等有益环节, 让教师接爱心灵的洗礼, 相互传递正能量。
四、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行为正当行为
人文价值观倡导正当行为, 并将正当行为 视为普世五大价值之一, 具体包含礼貌 整洁 尊重 责任感 等子价值。其实, 正当行为作为组织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它既指向教师的行为, 同时也指向组织内外的每一个成员的行为, 包括管理人员、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我校校训是责任博爱幸福,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的组织行为也就基于这人文价值的视角, 要求每个成员以尊重和责任为价值观, 全身心参与学习实践展示反思 的全过程。
1 .学习: 达成共识
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加快构建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步伐, 自2013年秋季开始, 我校推行导学案与人文价值教育相结合的高效课堂实施项目, 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组建学习共同体, 实施项目研究与学习, 除了赠送人手一本的人文价值学习手册外, 校长室、课程指导中心相继发布了相关学习材料。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 学科组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 特别是如何将已有的导学案与人文价值教育相结合, 旨在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2. 实践: 贵在落实
(1) 方案先行
以科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 结合学科特点, 经过反复的琢磨, 最终确定科组人文价值与高效课堂相结合的实施方案。
(2) 备课体现
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 组织教师讨论: 如何在教材中挖掘提炼人文价值元素, 并在教学设计的目标中体现、过程中渗透; 如何在导学案的基础上, 将人文价值教育融入其中。人文价值教育与学科内容结合点。
(3) 课堂实施
通过每日备课组长必查、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抽查的方式, 检查教师常态课导学案提前一天挂出的情况, 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巡堂以及随堂听课的方式, 检查人文价值教育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反馈和帮扶工作。
(4) 完善评价
修订并完善了学校期末《教育教学过程考核》与绩效奖评比方案, 将人文价值课堂教育实施过程和成效列入考核事项, 并增加了相应权重。
3. 展示: 典型引路
(1) 校内擂台赛
科组学习共同体, 每学期举行一次导学案与人文价值相结合的教学擂台赛。围绕人文价值与导学案相结合这个主题, 以备课组为学习共同体,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每位成员在组内上一节公开课, 推选优秀者在科组内展示交流, 比赛结果以备课组捆绑方式与期末教学考核挂钩。
(2) 校外展示课
一是数学科学习共同体举行了面向全区公办、民办学校的以整理复习为内容的课例展示活动; 英语科学习共同休举行了面向全区跟岗民办学校的关于人文价值教育与导学案相结合的课例+讲座 的展示活动。
二是学科学习共同体举行了面向人文价值研究团队的两次公开展示活动。第一次是期中考试后以华南师范大学曾文婕教授为导师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带有诊断性质的听诊活动, 第二次是期末考试前, 邀请香港、国际人文价值教育专家到校交流并展示带有阶段性成果的活动。
三是作为市教研中心组成员、区学科带头人、学校英语科学习共同体组长罗婧老师利用市工作室送课到惠州龙门以及市教研室组织的送课到中堂镇的活动契机, 在课例中恰当地渗透了人文价值教育,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收获了人文价值的教育。作为市教研中心组组长、学校课程中心主任周春宝也利用市教研室组织的送课到常平镇的活动时机, 在同课异构的课例和专题讲座中, 适时展示了我校人文价值与高效课堂相结合的项目实施情况, 起到了辐射宣传作用。
4. 反思: 走得更远
各学科学习共同体成员在实践的基础上, 对照实验目标, 从成效、做法、问题和展望四个方面, 反思自己的实验心得。学期末前期, 共有18位教师精心撰写的论文提交给华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修改; 学期结束时, 每位教师都撰写了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和一份含有教学理念和反思的教学设计。
五、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成效真理
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中, 学会寻找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 进行归因分析, 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解决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思维撞击,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通过教育行动研究, 主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 解决新问题, 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 使教师自觉不断地学习, 以适应自身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我完善能力, 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教育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2.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教育学心理学论文
4.教育哲学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