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特辑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特辑

时间: 诗琪1201 分享

教育理论论文范文特辑

  教育理论论文如何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教育理论论文的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休闲教育价值探究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一直是有关人的问题中最具现实意义的议题,占据着价值的核心。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意蕴深远。鉴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人不断表现和实现自己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及个性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由此出发剖析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活动及其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为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第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获得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指人的各种特征或特质,它产生于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生产劳动中,具体的社会阶级关系制约和决定一个人的个性。只有到了理想社会人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取得全面发展。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社会关系由贫乏转向丰富,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片面变得全面,并协调发展。

  围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马克思提出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的分工、缩短劳动时间和创造接受教育的条件四大举措。他认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为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可见,实施全面教育十分紧要。休闲教育内含于全面教育之中,开展休闲教育有助于激发人的本质力量,提高人的主体地位,伸展人的自由个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价值追求对休闲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休闲教育是为休闲而开展的教育,它传递休闲信息,传授休闲技能,引导休闲价值,旨在带给人们休闲体验,领悟生命真谛,提升生活质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休闲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价值追求给予休闲教育积极启示。

  1. 揭示休闲教育的任务和主题、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19 世纪马克思所处时代要解答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劳动异化和人的解放双重问题。20 世纪上半叶,我国人民的历史发展任务是救亡图存,实现人发展所需的政治解放。 “”之后,我国迫切要解决的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0 世纪末期,由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我国与西方世界在人权问题上产生巨大碰撞、交融和激荡,人的发展成为20 世纪末我国社会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两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二者更是相互提高、永无止境。21 世纪之初,新世纪新情况又要求我国社会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把以人为本置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 人成为社会发展的起点与归宿,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2015 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获得新发展。可见,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一直贯穿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任务和主题。休闲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其任务和主题蕴涵在时代发展的价值诉求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客观上要求在实施休闲教育中要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休闲教育的终级目标和归宿。

  2. 凸显休闲教育的紧迫性。在中国,长期革命实践需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每个人都是革命机器上的螺丝钉。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要服从于集体组织。对于奉献的过于强调使个人合理的诉求被淹没在集体主义之中,最终限制了人的发展。建国之初,集体主义倾向有益于经历战争和混乱的中国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国家,为人的发展初步创造条件。但是, 大跃进 人民公社运动的做法却又直接损害初步创立的发展条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更是严重违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追求。直至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曾经被中断的现代化进程得以重新起航。力求物质生活高档次,精神生活高格调,生活规律高节奏成为长期被物质困扰和精神压抑的民众的共同心声。时至今日有了闲时与闲钱的中国民众却备受功利与浮躁的困扰。人的存在意义为何、社会发展的意义何在仍是当代中国不可回避的源问题,急迫需要给予回答。学者于光远认为搞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为了民众生活过得更加愉快,提倡艰苦奋斗的目的还是在于寻求快乐。因此,国人应该高度重视现实中可以使人们快活的事情,让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应有的地位。鉴于此,实施休闲教育引导我国民众合理休闲,促进消费性休闲的发展使休闲成为一种生产力有其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 表征休闲教育的哲学维度。教育是保证个人发展和实现社会生活延续不断的重要手段。休闲教育对于人类文化发展能尽一份责任。诚然,仅靠休闲教育是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它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所谓休闲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人为终极关怀彰显休闲教育的本质。终极关怀是一种价值观,价值关涉人。从哲学维度来看,人的存在乃人之根本。休闲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的存在状态和理想价值的追求和探寻。马克思立足于现实个人的实践和感性活动体现对个人的终极关怀。他聚焦人的生存异化状态,以求解人类解放之道。可以说,马克思开创了哲学研究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 人类解放何以可能新格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自然成为休闲教育的基本哲学维度。

  探寻灵动的“苏式课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教学风格推到了教学研究的前沿,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苏式课堂已经由专家引领向普通教师的课堂迈进,在研究、探索、实践中,彰显出其独有的魅力。苏式课堂的改革和创新之处是基于学生的发展,苏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不教之教,即教是为了不教成了苏式教育的共同价值观,其核心就是以生为本,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构建朴实、灵动的苏式课堂。下面结合自己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视体验感悟

  苏式课堂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思考、创造、感悟的课堂,解放一切束缚,每个学生可以自由思想、独立思考、勇敢尝试,挖掘智慧潜能,体验成长的幸福感觉。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篇充满童趣、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无不蕴含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 无不寄托着作者的真情、编者的厚望。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品读文本,学生才能走进文本, 以最贴近的心去体验、去感受,让思想在纯自然的状态下感悟升华成长。

  如学习《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上),这篇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课堂上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品读感悟,练习说话,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我紧扣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学生自然会抓住心灵手巧。一个神字高度概括了姥姥的剪纸技艺。虽然这是村里边老百姓说的一句话,却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学生大胆地想象,也来夸夸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于是一句句充满生活气息的赞美之词在学生脑海闪现你姥姥神了,剪鹅像鹅,剪鸭像鸭,剪只小猫会抓鼠,剪只小狗会看门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苹果红通通,剪串香蕉黄澄澄从动物到植物,工整的句式,抓住事物的特点,合理想象丰富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姥姥的人物形象变得丰满。课文就是这样用朴实但又意蕴浓郁的北方农村语言来表现剪纸这一北方民间艺术的魅力,让我们啧啧赞叹。从他人的赞叹中,我们看出姥姥可真是剪纸技艺高超!

  反复诵读与形象再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感受到剪纸的无限魅力,油然而生一种对姥姥的敬佩之情,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内化语言的形象、凝练之美,融作者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生命艺术,因生命的活力、心灵的舒展而气象万千、精彩纷呈。苏式课堂会真正让学生美丽着语文的美丽,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简约,引导合作探究

  适宜的课程内容、适切的教学方式、适用的教学模这是苏式课堂所蕴含的技术含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是培养健全人格、优秀素养的人才所迫切需要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它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笔者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开凿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创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行线路上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写下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前后照应的方法,学习抓住中心句组织材料的写法,解读詹天佑想、说、做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特点。整堂课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展开。在积极探究中,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将情感升华到热爱祖国、勇于创新的层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言语实践。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借助文本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品味、感悟和运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人格,涵养他们的性情。

  三.教学方法独特,激励自我实现

  苏式教育恪守师生平等、尊重学生这一共同的伦理观。在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肯定并被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民主的氛围熏陶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采取灵活的方法调节学生的情绪,尽可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心灵自由。教师能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观察其内心世界与思考方式,各教学环节都在诚恳、开放、自由的气氛中进行,以赏识的态度保护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课堂上,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语文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应是常读常新的。因此,作为传承文化的语文课堂,它的民主平等还应体现在关注价值引领的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天地里自由驰骋。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共同探讨交流,并将自己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思维传递给学生。比如,教学《生命桥》一课,感悟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一句时,笔者提问:年轻羚羊的这一下猛蹬意味着什么?学生答:意味着老羚羊将要摔下山涧,粉身碎骨。这一节的重点就是体会老羚羊的英勇献身精神,学生的这个回答表明教学目标已达到。这时,还有学生举着手,笔者便请其中几位来回答。还意味着一只年轻羚羊活了下来。还意味着羚羊群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多么精彩的答案!笔者让学生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再次读读这一节。至此,课堂教学已使文本的理性色彩上升到学会感恩的层面。

  看,一个简单的动词,在学生的意会下,竟然咀嚼出如此丰富的内涵;一个平面的汉字,在学生多元、个性、充满诗意和想象的感悟下,一下子立体丰满起来,喷涌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学生既张扬了个性,也充分领略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这就是语文课堂文化的一种体现。

  构建灵动朴实的苏式课堂,构建一块素质教育的绿地, 师生们激情飞扬地在这块绿地上快乐地成长!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苏式课堂,因一群人的共同行走而生生不息!


教育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教育研究的论文

2.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教育学心理学论文

4.教育哲学类的论文

5.关于教育孩子的论文

406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