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感恩,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影响源远流长。无论在宗教、伦理、文学、教育等领域,都能感受到它的思想之光。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1
浅谈初中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针对当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感恩教育氛围,示范引领学生感恩,创设活动实践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创导感恩先行的校园美景。
【关键词】感恩;德育教育;感恩教育;情感世界;情感体验;感动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偏多,他们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日益突出。他们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觉得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一)一年多了,每周一至周五早7:40,学校拐角处总是出现这么一幕:一位年近40的穿着朴素时或沾些泥土的略显笨拙的男人,略带几丝颤巍地小心翼翼地将自行车停稳,后座上的女孩儿麻利地跳下车,“真是丢死人了,以后不要你这破自行车送了,快给我走!”紧跟着头也不回地飞快地逃离现场;那个男人支吾着欲言又止,直到女孩儿在视野中消失,才推着自行车先是走到稍平的路段,然后蹬着自行车沿原路返回。
(二)母亲节前夕的主题班会上,老师要求学生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节日。学生们先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看着学生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老师有些激动,微笑着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就畅所欲言好吗?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爱中长大,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妈妈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学生更加茫然,有一个在小声嘟囔着:“没觉得谁爱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感动的地方。”老师有些惊讶,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除了工作,还要给你们洗衣、做饭,你生病了还要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忙着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啊。难道这就是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老师震惊!
如今,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逐渐丧失了“感动”功能,“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家教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就不存在,觉得只是一种任务。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应该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和帮助他人;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才会明白事理更快长大,拥有美好的未来。不可否认,在不少学校,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往往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对德育教育重视不够,往往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
(三)缺乏感恩氛围。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根据当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我校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我们的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一)创设感恩教育氛围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何谓“孝”?“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孔子亦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此可见,“孝”在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已处于一个至高的地位,并在民族文化视阈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我们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首先,我们打造“孝文化”,在校园内悬挂24孝图,让学生从孝子的事例中吸取营养,学会感恩。为了推动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还邀请了国内著名感恩励志教育专家赵一博先生,来校给全校师生和家长做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正是这次报告会,引发了全体与会人员发自肺腑的情真意切的原始人性,不自主地相拥而泣。
(二)示范引领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家长会上,我们要求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敬重同事,谦虚友善,互相帮助,要在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思想,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创设活动实践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激父母赐予生命,感激父母辛勤养育之恩情――孝敬父母。
2、感谢老师培育之恩: 感激老师知识导航,感激老师精心培育之恩情――尊敬师长。
3、感谢同学帮助之恩:感激同学团结互助,感激同学帮扶共进之恩情――关爱同学。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受人恩惠,真情回报的感恩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一种和谐共享的人文。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感恩、善念、包容、奉献的基础上――悠悠赤子心,浓浓感恩情。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领悟感恩的道理,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就让《感恩的心》永远在学校唱响,让全体师生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永存那份浓浓的幸福和感动,感恩永远,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 周勇 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版。
[2] 刘慧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版。
[3] [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 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中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上一篇:感恩教育参考论文
下一篇:感恩教育德育论文代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