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读书的策略分析
时间:
若木1由 分享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见解,笔者更乐意根据我国教师的工作现状,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成才期、成功期。教师专业发展是其内在的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读书是语文教师丰富和完善专业结构,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一、成长期:由初登讲台到合格教师,读书入格
新教师从初登讲台到成长为一名基本合格的教师,一般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的磨炼。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中学的新课程教学实际不相吻合,知识需要转变。这时候,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书——把知识教下去。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读使自己尽快入格的书——优秀教案、教参。
教学是一门科学,自有其严格的规律。孟轲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新教师而言,优秀教案、教参就是规矩,就是蓝本,就是引导。一个设计优化的教案,一个名师的经典教案,常常能给人,特别是新教师以启迪,就像城濮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优秀战例给军事家的启迪一样。教参,顾名思义,就是给教师教学提供参考的资料,对新教师而言,就是某个问题理解的标准或者几种可行性理解的汇总。新教师把优秀教案、教参奉为圭臬与楷模,未尝不可,更无可厚非。田园牧歌式美文《边城》的教学对于新教师而言,未必拿捏得准确,教参中作者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观念、作家写作的特殊背景等资料可以帮助理解。新教师如果能认真读一读,知晓了,肚里有货,课堂上就不会犯错。也许就能够带领学生通过参透他们真挚纯美、充满关爱的心灵世界去呼应作者田园牧歌般的心灵诉求、生命追求,去感受人生本色质朴而唯美的生命主张。
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任何一个好的或者比较好的教案,都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适用于所有班级。社会动态不同,教学能力不同,施教目的不同,学生水平不同,教学设备不同,死搬优秀教案的刻舟求剑式教学要不得,需要新教师审时度势、精心揣摩、巧为应变。应变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一环,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应变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成熟期:由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读书入行
一名基本合格的教师意欲早日成为教学的骨干,必须自我反思,自发科研,自主学习。这里重点要说的学习,就是读书,即深入读好教材,准确读好大纲,广泛读好“大语文书”。
(一)读透教材
就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品读文本很重要。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唯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作品与文章中的许多内涵是需要细细的品读、感受、体悟才能获得的。语文教师应当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文本,在对文本进行处理时,不应该轻易地让其滑过去,而应该像犁地一样认真地、细细地“犁”。语文教师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强调原创性,摒弃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直接拥抱作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与作者、作品、编辑对话,进而生成真实的阅读体验。否则,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浅白解读地将教学参考书上的结论灌输给学生,那么,课堂信息量小,解读视点单一,浅层次地重复现成的观点,文本阅读的价值自然就单薄。
(二)读准大纲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科考试说明》,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准绳,必须读好读准。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教学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课程评价等,在备课前务必认真学习,反复领会,全面掌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才能使得自己的教学具有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和运用教材,保证教学质量;依据“考试说明”进行指导性复习,解读考试大纲,才能在指导学生复习考点这盘棋中,知晓什么时候该复习哪个考点、哪个考点最重要,才能使得学生牢固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保证学习效果。
(三)读宽语文
一堂课的成功绝不是45分钟的功力,而是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备课的必然。读书,每天认认真真地读书,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为了不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就需要多读书,随着读书的不断增加和深入,我们的文化底蕴就会如金字塔的底座一样坚实和宽厚,进而凭借广博的视野创造与众不同的课堂。
三、成才期:由骨干教师到教学名师,读书入境
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教学历练,在学生的视野里,骨干教师们具备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课堂思路清晰,施教方法得当,教学资源积累丰富,所教学生能够在学业测试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取得学生较高的信任度。因为已收获了自己的预期评价,相当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教师职业倦怠,进入其专业发展的缓慢期,而一个有所追求的教师,企望成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与吸收教育理论,进入有初步教育理想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区分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依据,也是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对前沿的教育信息的了解,是评判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标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继续获得专业发展,就必须有意识地阅读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前沿的发展信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张志公的《语文教学论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从世界级大师们的理论精髓中获得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施教能力,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
教师只有比较系统而完整、扎实而精深地掌握语文教育理论,才能比较自如地把握语文学科,使语文知识活化,充分展示语文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的张力,发掘学生的语文潜能,引导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畅快地遨游。而教师本人也就能够在自如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呈现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学生被他们的教学风格所吸引、迷恋,语文学科成为学生的最爱,他们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热爱的老师;他们成为同行、粉丝们敬佩和学习的名师。
四、成功期:由教学名师到教育专家,读书入化
能够成为教育专家的中学教师尽管凤毛麟角,但也并非无人能企。而要达到这中学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实现由教学名师到教育专家的跨越,读书依旧是重要的抓手之一。这一阶段所读的主要是学科建设、教育思想方面的书籍,通过读、思、行,内化为他们的心理品质、唯美追求。
美国教育家克莱得曾说:“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深入人心的生活,为他们能够有艺术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真正的教育专家一定是将教学作为艺术来完成和完善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能在当今雄踞教坛,如果离开他那雄厚的基础,他肯定干不出令人赞叹的事业来。这里所说的‘雄厚基础’……就是指的魏书生的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他阅读了大量的语文学科建设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著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突破传统的语文教育框架,超越一般语文教师的以传授静态语文知识为主的语文学科意识,重视学生人格系统的建设,唤醒他们强大的主体精神——光大的理想精神、坚韧的意志品格,以培养学生的动态能力和自立人格为内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和不竭的后劲,使得语文教育内涵最大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更高,形成语文教育的“超越语文学科”的特色体系。而魏书生本人教学人生追求和内敛、豁达的人生观照更非同常人,“宇宙浩茫,人生须臾,从日月星辰的空间角度望地球,它只是一颗星;看自我,微小到无形。从古往今来的时间角度看人类,她还在青年时代;看人生,更为短暂。唯其渺小,唯其短暂,个人才更应该……多做实事,快做实事,去寻求生存的幸福”(王伟《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研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读书,读书,再读书!以书为伴,以书为乐,在书中与前辈对话,与同行对话,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智慧,深邃思想,涵养性情。读书,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诉求
一、成长期:由初登讲台到合格教师,读书入格
新教师从初登讲台到成长为一名基本合格的教师,一般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的磨炼。大学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中学的新课程教学实际不相吻合,知识需要转变。这时候,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书——把知识教下去。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读使自己尽快入格的书——优秀教案、教参。
教学是一门科学,自有其严格的规律。孟轲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新教师而言,优秀教案、教参就是规矩,就是蓝本,就是引导。一个设计优化的教案,一个名师的经典教案,常常能给人,特别是新教师以启迪,就像城濮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优秀战例给军事家的启迪一样。教参,顾名思义,就是给教师教学提供参考的资料,对新教师而言,就是某个问题理解的标准或者几种可行性理解的汇总。新教师把优秀教案、教参奉为圭臬与楷模,未尝不可,更无可厚非。田园牧歌式美文《边城》的教学对于新教师而言,未必拿捏得准确,教参中作者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观念、作家写作的特殊背景等资料可以帮助理解。新教师如果能认真读一读,知晓了,肚里有货,课堂上就不会犯错。也许就能够带领学生通过参透他们真挚纯美、充满关爱的心灵世界去呼应作者田园牧歌般的心灵诉求、生命追求,去感受人生本色质朴而唯美的生命主张。
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任何一个好的或者比较好的教案,都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适用于所有班级。社会动态不同,教学能力不同,施教目的不同,学生水平不同,教学设备不同,死搬优秀教案的刻舟求剑式教学要不得,需要新教师审时度势、精心揣摩、巧为应变。应变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一环,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应变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师成长为合格教师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成熟期:由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读书入行
一名基本合格的教师意欲早日成为教学的骨干,必须自我反思,自发科研,自主学习。这里重点要说的学习,就是读书,即深入读好教材,准确读好大纲,广泛读好“大语文书”。
(一)读透教材
就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品读文本很重要。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唯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作品与文章中的许多内涵是需要细细的品读、感受、体悟才能获得的。语文教师应当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文本,在对文本进行处理时,不应该轻易地让其滑过去,而应该像犁地一样认真地、细细地“犁”。语文教师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强调原创性,摒弃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直接拥抱作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与作者、作品、编辑对话,进而生成真实的阅读体验。否则,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浅白解读地将教学参考书上的结论灌输给学生,那么,课堂信息量小,解读视点单一,浅层次地重复现成的观点,文本阅读的价值自然就单薄。
(二)读准大纲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科考试说明》,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准绳,必须读好读准。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教学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及课程评价等,在备课前务必认真学习,反复领会,全面掌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才能使得自己的教学具有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和运用教材,保证教学质量;依据“考试说明”进行指导性复习,解读考试大纲,才能在指导学生复习考点这盘棋中,知晓什么时候该复习哪个考点、哪个考点最重要,才能使得学生牢固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和能力点,保证学习效果。
(三)读宽语文
一堂课的成功绝不是45分钟的功力,而是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备课的必然。读书,每天认认真真地读书,是一种真正的备课,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为了不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就需要多读书,随着读书的不断增加和深入,我们的文化底蕴就会如金字塔的底座一样坚实和宽厚,进而凭借广博的视野创造与众不同的课堂。
三、成才期:由骨干教师到教学名师,读书入境
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教学历练,在学生的视野里,骨干教师们具备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课堂思路清晰,施教方法得当,教学资源积累丰富,所教学生能够在学业测试中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取得学生较高的信任度。因为已收获了自己的预期评价,相当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教师职业倦怠,进入其专业发展的缓慢期,而一个有所追求的教师,企望成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教师,必须广泛地阅读与吸收教育理论,进入有初步教育理想的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区分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依据,也是评判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对前沿的教育信息的了解,是评判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标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继续获得专业发展,就必须有意识地阅读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前沿的发展信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张志公的《语文教学论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从世界级大师们的理论精髓中获得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施教能力,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
教师只有比较系统而完整、扎实而精深地掌握语文教育理论,才能比较自如地把握语文学科,使语文知识活化,充分展示语文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的张力,发掘学生的语文潜能,引导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畅快地遨游。而教师本人也就能够在自如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呈现出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学生被他们的教学风格所吸引、迷恋,语文学科成为学生的最爱,他们成为深受学生欢迎和热爱的老师;他们成为同行、粉丝们敬佩和学习的名师。
四、成功期:由教学名师到教育专家,读书入化
能够成为教育专家的中学教师尽管凤毛麟角,但也并非无人能企。而要达到这中学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高境界,实现由教学名师到教育专家的跨越,读书依旧是重要的抓手之一。这一阶段所读的主要是学科建设、教育思想方面的书籍,通过读、思、行,内化为他们的心理品质、唯美追求。
美国教育家克莱得曾说:“当教师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质怎样深入人心的生活,为他们能够有艺术地来完善、扩展这种美的方法时,他们也就踏上了教学艺术之路。”真正的教育专家一定是将教学作为艺术来完成和完善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能在当今雄踞教坛,如果离开他那雄厚的基础,他肯定干不出令人赞叹的事业来。这里所说的‘雄厚基础’……就是指的魏书生的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他阅读了大量的语文学科建设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著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突破传统的语文教育框架,超越一般语文教师的以传授静态语文知识为主的语文学科意识,重视学生人格系统的建设,唤醒他们强大的主体精神——光大的理想精神、坚韧的意志品格,以培养学生的动态能力和自立人格为内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和不竭的后劲,使得语文教育内涵最大化,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更高,形成语文教育的“超越语文学科”的特色体系。而魏书生本人教学人生追求和内敛、豁达的人生观照更非同常人,“宇宙浩茫,人生须臾,从日月星辰的空间角度望地球,它只是一颗星;看自我,微小到无形。从古往今来的时间角度看人类,她还在青年时代;看人生,更为短暂。唯其渺小,唯其短暂,个人才更应该……多做实事,快做实事,去寻求生存的幸福”(王伟《当代语文教育专家研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读书,读书,再读书!以书为伴,以书为乐,在书中与前辈对话,与同行对话,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智慧,深邃思想,涵养性情。读书,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