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师生定位科学的师生交流
时间:
王飞燕1由 分享
由朱清时院士主编,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科学》新教材,已在我省全面推广使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只要在新教材实践中,充分利用和把握“新”的精神,就能充分发挥新教材在教学改革中应有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间利用各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多边交流过程。2002年中国教育报开展了师生关系大调查,其中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学生互帮互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良好的师生交往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有了师生的交流合作,有了真正的互动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价值。
一、目前《科学》探究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困难和问题
1. 教师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由于新课程实施的时间还不长,许多教师大多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难免会用老的教学方法去教新课程,即教师还是自己讲,让学生听,记笔记,根本没有师生互动交往,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我们当前的教学中还是相当普遍的。
2. 学生学习时自由放任,缺乏监控
有的老师的确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去做了,上课一开始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当学生开始探究活动时,教师则退至教室一侧,或蜻蜓点水般在学生间游走,这样学生就自由放任,缺乏监控,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讲空话,师生之间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对探究活动的沟通与交往,这样既没有将知识点落到实处,也浪费了时间。
3. 教学过于形式,缺少实效
由于出现了以上两种状况,使得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将就了表面功夫而失去了实在内容,也使大部分学生未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结果导致我们的新课程教育只不过是形式化、表面化、片面化。探究活动只不过是利用课堂这种手段走过场罢了。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现状,使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教学精神实质渗透到教学中去,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教学中实行师生交往,而且要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学习才会有实效、才能修成正果。
二、师生交往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 师生定位要合适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每一个探究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在探究“人的脚长和身高的关系”这一实验中,教师要完成探究活动,就必须引导学生,与学生形成互动,由学生自己测量自己的脚长,再根据身高,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一实验相当简单,但是如果离开了学生,由教师一个人去完成大量的测量,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再将测量结果进行计算研究,又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这个过程由学生来完成的话,将很快得出身高是脚长约7倍关系的结论,既简单快捷,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面向了全体学生,自然能使学生信服。
2. 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
在科学教学中,互动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教师与学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将他们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与事实证据和教师进行交换。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将彼此的探究方案、探究过程进行交流,还可以将探究过程和假设(猜测)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探究过程的可操作性、探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探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失误率,降低错误率。在探究过程中并不是在每一个实验中的每一个实验组得到的实验现象或数据都是一致的,学生捕获的信息比较敏感,通过信息交流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验信息,毕竟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探究都是第一次,如果遇到了,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合理的解释,切不可盲目的回答或蒙混过去。
最后,学生将探究活动的结论向教师反馈,与教师的观点、结论进行交流,来评价探究活动的正确性。如果出现错误或偏差,则可寻找出错的原因,再次进行探究‘若是正确的则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可见,新课标下《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师生双边共同合作交流互动的互动,在新课标理念下,只有解决了现存的困难和问题,端正了师生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将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间利用各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多边交流过程。2002年中国教育报开展了师生关系大调查,其中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学生互帮互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良好的师生交往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有了师生的交流合作,有了真正的互动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价值。
一、目前《科学》探究活动中,师生交往的困难和问题
1. 教师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由于新课程实施的时间还不长,许多教师大多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难免会用老的教学方法去教新课程,即教师还是自己讲,让学生听,记笔记,根本没有师生互动交往,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我们当前的教学中还是相当普遍的。
2. 学生学习时自由放任,缺乏监控
有的老师的确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去做了,上课一开始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当学生开始探究活动时,教师则退至教室一侧,或蜻蜓点水般在学生间游走,这样学生就自由放任,缺乏监控,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讲空话,师生之间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对探究活动的沟通与交往,这样既没有将知识点落到实处,也浪费了时间。
3. 教学过于形式,缺少实效
由于出现了以上两种状况,使得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将就了表面功夫而失去了实在内容,也使大部分学生未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结果导致我们的新课程教育只不过是形式化、表面化、片面化。探究活动只不过是利用课堂这种手段走过场罢了。
那么,如何摆脱这种现状,使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教学精神实质渗透到教学中去,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教学中实行师生交往,而且要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学习才会有实效、才能修成正果。
二、师生交往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 师生定位要合适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每一个探究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在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在探究“人的脚长和身高的关系”这一实验中,教师要完成探究活动,就必须引导学生,与学生形成互动,由学生自己测量自己的脚长,再根据身高,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一实验相当简单,但是如果离开了学生,由教师一个人去完成大量的测量,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再将测量结果进行计算研究,又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这个过程由学生来完成的话,将很快得出身高是脚长约7倍关系的结论,既简单快捷,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面向了全体学生,自然能使学生信服。
2. 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
在科学教学中,互动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教师与学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将他们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与事实证据和教师进行交换。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将彼此的探究方案、探究过程进行交流,还可以将探究过程和假设(猜测)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探究过程的可操作性、探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探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失误率,降低错误率。在探究过程中并不是在每一个实验中的每一个实验组得到的实验现象或数据都是一致的,学生捕获的信息比较敏感,通过信息交流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验信息,毕竟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来说这样的探究都是第一次,如果遇到了,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合理的解释,切不可盲目的回答或蒙混过去。
最后,学生将探究活动的结论向教师反馈,与教师的观点、结论进行交流,来评价探究活动的正确性。如果出现错误或偏差,则可寻找出错的原因,再次进行探究‘若是正确的则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可见,新课标下《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师生双边共同合作交流互动的互动,在新课标理念下,只有解决了现存的困难和问题,端正了师生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将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