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浅谈创新智能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

时间: 许忠志1 分享
在实践创新智能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追求思维的创新,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和发现呢?如何让学生在兴趣和乐趣中学习,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有完备的准备工作,课堂有序的教学组织,课后新知识的落实复习。而整体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创新学习实施的基础。
一.引导课前的自学预习。
在整体的课程实施环节中,如果没有学生的课前自学预习,课堂上就无法实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目的。通过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阅读和了解。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授《实数》一章中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时,引导学生自学的是“动手做两个面积是1的正方形并设法拼成一个面积是2的正方形,研究这个新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用原来的知识能不能解释这个边长的具体数值呢?”引导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自学使学生了解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值不能全部解释,那么就会对新知识无理数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无理数是实际客观存在的。
二.课前准备。如果学生在教学中享受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课前准备工作就是为了使环节更有效实施。
1.课件的准备。计算机和投影仪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不断变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课件不是课本的搬家,也不能替代黑板的作用,课件的使用要用在点子上,注重实效。在我们演示课件设计中主要有三个内容。第一内容,明确展示当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使学生清晰明了当堂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第二内容,将引导自学的题目再次提出,提出新的问题,在新旧知识的关联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新知识的特点,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总结规律找到新知识。从而达到发现-总结的目的;第三内容,课后复习内容展示。对于当堂知识的掌握需要在课后应用中得到强化。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北师版第二章《实数》一章中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布置学生的复习作业是“在生活中找到无理数的例子。”不仅落实了课改中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培养了学生的发现能力。
2.课堂时间规划。通过对课堂时间的规划,增强教学目的性,提高课堂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每节课都要有自主探究环节,每节课都要分组讨论。对于新知识点的总结都要有符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解决问题”的步骤。如果所有问题都面面俱到,就将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正常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需要在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深入,学习情感的变化,学习激情的改变,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不能为了课改而讨论,不能为了形式而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如在《实数》一章中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无理数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无理数是真的“无理”吗?那为什么又称为“无理数”呢?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的探索真理的兴趣。
3.板书设计。虽然有了课件的辅助,但是教师的当堂板书的作用不可替代。板书合理有效的设计,可以突出当堂重点知识。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板书和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讲授流程的设计。有了课前的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准备,并不是课堂的作用就减弱了,反而课堂上更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探讨,研究,发现的过程,使课堂步入一个相容而微妙的世界。
第一步:课堂教学中的新知识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关联到新知识,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如《实数》一章中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时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学的成果,将引导自学的问题给予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成为主体。对在自学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用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表扬,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课前自学的好习惯。
第二步:小组讨论环节。教材针对学生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学生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小组动手、分析,总结。由各小组提出总结性结论。如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动手用正方形就拼出了多种证明方法。而在课本中只提出了三种方法。这时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特别是初中阶段动手课程特别多,通过动手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他们的思索能力。
第三步:新知识的结论过程。在原有课程教学中,基本是由教师提出新知识点,然后由学生被动吸收。新课改的要求,新知识必须由学生总结发现,有一个“探索-发现-总结”过程。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一点点总结出结论。如在《实数》一章中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时,在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时,正方形的边长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在有理数的范围内无法解释这个具体的数值。这时,将学生的结论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四步:当堂知识的消化过程。对于新知识要求学生当堂理解消化,如何检验学生的消化程度?在下课前十分钟给学生以投影形式留出十道题,学生快速给出答案,学生相互之间给予考评,对于共同没有解决的问题,给出结论。做到当天事当天毕,当天任务当天消化。
针对当代乐观向上的前卫学生,制做课件的手段不要停留在”ppt”上,适当地加入“flash”及“3Dmax”的动态演示,会使课堂学习更有吸引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不断地去努力去创新,高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方法、措施多样话,使学生更有兴趣探索发现,在乐趣中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和控制,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成熟的教学设计,明确的课程目标,清晰的课堂教学层次,有效的活动组织。更需要教师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探索,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
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