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教育困境,开启以人为本的教育
时间:
何家全1由 分享
摘 要:本文旨在指出物质主义教育的狭隘,凸显当代教育改革的迷茫,提出教育研究者只有跳出心智思辨有限范围的束缚,开启超然的视野,才能引领教育健康有序地前行,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物质主义教育 当代教育改革 心智思辨。
我国当代教育是建立在物质主义基础上的教育,传播的仅是物质的知识,它包括现代科学技术及伦理道德两个方面。在这里将伦理道德定义为物质的知识,是因为伦理道德是人类心意、智力等精微物质活动的产物,我们却常常误将这些当做精神或灵魂的知识,所以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一种严重的迷茫状态。
人类因受自身躯体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知识的源头,也无法探索出自身真正的本质,难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使教育随川流不息的物质变化而处于风雨飘摇的动态之中。正像处于沙漠之中的人,在极度焦渴之下便产生水源幻觉而不停地追逐,人在物质世界中,也在用自己有限的智性不断杜撰着“成功”、“自由”及“解放”的幻想,以“万物之灵”而妄自尊大,用不完美的感官去感知着周围的事物,用极有限的智力去推论着未知的一切。所谓的研究也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公论婆说,各有其理。同样,教育教学也就尾随其“研究”之后而东游西荡、飘忽不定,反而沾沾自喜地称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下面有两则寓言故事很能说明现代科学与教育的现状。
《青蛙博士》:从前井里有一只青蛙,当一位朋友告诉它大西洋的存在时,它问那位朋友:“哦,这个大西洋是什么东西?”它的朋友回答说:“那是一个很庞大的水体。”青蛙又问:“是怎样的庞大呢?有这个井的两倍大吗?”它的朋友回答:“哦,不止,大得太多太多了。”“大多少?十倍大?”这只青蛙就这样推算下去了,但这样的算法哪有可能了解到大海的庞大程度呢?
人类的能力、人类的经验、人类的思考力、总是有限的,科学家的推测也只能产生这类青蛙哲学,我们的教育探究也因此而难以趋近知识源头而不明确教育的目的,从而迷失方向。
《美丽的汁液》:从前有一位孔武有力、风度翩翩的英俊少年,看上了一位如花似玉、美若天仙的靓丽少女,意欲与其结为伉俪。然而少女知道少年各方面都很好,唯有修为有限,狂傲自大,为了感化教育他,便答应他于一个礼拜后在某公园的某处会面再叙。七日的等待,对少年而言,无异于度日如年,第八天他便早早赶到约会地点但并没有发现心爱之人的到来,只见旁边不远的座凳上有一位瘦骨嶙峋、眼窝深陷、面色铁青的怪异女子。他在那里心急如焚地等啊等,过去了几个时辰也未发现丽人倩影,于是疑惑自己来迟而少女气愤而归,便趋前询问近座上的女子是否看见一漂亮女孩来过此处,这女子便道出了他欲见之人的姓名、住址及家庭状况等。少年疑惑其何以知晓一切,女子便说她就是那少女。少年惊骇,仅过七日她竟然变成如此面目全非的骷髅女。女子解释说:“我把美丽放在家里了,你如有兴趣,欢迎前往观赏。”少男应邀前往,来到少女家的地窖前,少女说:“我的美丽就在这个地窖里贮存着。”刚打开门,一阵腥臭扑鼻而来,接着看到有许多盆盆罐罐,女子说:“自上次分别之后,我便重重服了一剂泻药,我把每次的呕吐物及分泌物都分放在这些不同的器皿里,这可都是我的美丽啊!你可以自由享用。”少男闻听,默然离去,自此虔诚地修行。
我们的艺术家就是在崇拜临摹这种鲜花般的“美”,我们的教育也努力倡导人们对这种“美”的追求和享受,然而“美”的本质却鲜有人知,“美”的制造者和控制者更是无人问津,当然“真”也便无从谈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拉开了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的序幕。青年择偶看重学历,单位用人看重牌子,着实使教育扬眉吐气地发达了一番。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为满足人们对学历的需要,大兴土木,广建院校,不仅如此,联合办学、合资办学、网络大学等也应运而生,各级各类大学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据说这样的教育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摧动了社会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但继如此改革之后,仍未解决好所有问题,研究者发现“应试教育”体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于是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改革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倡导已经造成了一种叫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听说最近又有研究者或领路人提出了“阳光体育”活动,据说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但我们知道学生背负学校与家庭巨大压力的背后是社会的剧烈竞争和人生的变幻无常,这种“温室效应”的教育改革是于事无补的。同样,自信来源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对环境的充分把握,心灵空虚者一旦做起事来注定免不了恐惧慌乱和缺智乏力。更有个别教育臆测者撰文称:推到学校围墙可以解除对学生的束缚与禁锢;掀掉教室讲台可以融洽师生平等关系;打乱课桌整齐的座次便能彰显学生个性……
现代教育改革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为了一个构想,组织人力物力去创设条件,去准备环境,期间又遇诸多难题,接下来再解决这些难题……历经千辛万苦,改革试点成功了,推广又难以为继,改革失利后,便再进行另一个构想,于是乎另一次改革或改革的深入诞生了……“急功近利,唯变是从”的教育改革永远不会成功!如何使教育研究者脱离心智思辨的阴影怪形,使教育改革走出实验室式的研究怪圈,是每一位严肃的教育研究者必须深思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关键词:物质主义教育 当代教育改革 心智思辨。
我国当代教育是建立在物质主义基础上的教育,传播的仅是物质的知识,它包括现代科学技术及伦理道德两个方面。在这里将伦理道德定义为物质的知识,是因为伦理道德是人类心意、智力等精微物质活动的产物,我们却常常误将这些当做精神或灵魂的知识,所以我们的教育一直处于一种严重的迷茫状态。
人类因受自身躯体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知识的源头,也无法探索出自身真正的本质,难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使教育随川流不息的物质变化而处于风雨飘摇的动态之中。正像处于沙漠之中的人,在极度焦渴之下便产生水源幻觉而不停地追逐,人在物质世界中,也在用自己有限的智性不断杜撰着“成功”、“自由”及“解放”的幻想,以“万物之灵”而妄自尊大,用不完美的感官去感知着周围的事物,用极有限的智力去推论着未知的一切。所谓的研究也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公论婆说,各有其理。同样,教育教学也就尾随其“研究”之后而东游西荡、飘忽不定,反而沾沾自喜地称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下面有两则寓言故事很能说明现代科学与教育的现状。
《青蛙博士》:从前井里有一只青蛙,当一位朋友告诉它大西洋的存在时,它问那位朋友:“哦,这个大西洋是什么东西?”它的朋友回答说:“那是一个很庞大的水体。”青蛙又问:“是怎样的庞大呢?有这个井的两倍大吗?”它的朋友回答:“哦,不止,大得太多太多了。”“大多少?十倍大?”这只青蛙就这样推算下去了,但这样的算法哪有可能了解到大海的庞大程度呢?
人类的能力、人类的经验、人类的思考力、总是有限的,科学家的推测也只能产生这类青蛙哲学,我们的教育探究也因此而难以趋近知识源头而不明确教育的目的,从而迷失方向。
《美丽的汁液》:从前有一位孔武有力、风度翩翩的英俊少年,看上了一位如花似玉、美若天仙的靓丽少女,意欲与其结为伉俪。然而少女知道少年各方面都很好,唯有修为有限,狂傲自大,为了感化教育他,便答应他于一个礼拜后在某公园的某处会面再叙。七日的等待,对少年而言,无异于度日如年,第八天他便早早赶到约会地点但并没有发现心爱之人的到来,只见旁边不远的座凳上有一位瘦骨嶙峋、眼窝深陷、面色铁青的怪异女子。他在那里心急如焚地等啊等,过去了几个时辰也未发现丽人倩影,于是疑惑自己来迟而少女气愤而归,便趋前询问近座上的女子是否看见一漂亮女孩来过此处,这女子便道出了他欲见之人的姓名、住址及家庭状况等。少年疑惑其何以知晓一切,女子便说她就是那少女。少年惊骇,仅过七日她竟然变成如此面目全非的骷髅女。女子解释说:“我把美丽放在家里了,你如有兴趣,欢迎前往观赏。”少男应邀前往,来到少女家的地窖前,少女说:“我的美丽就在这个地窖里贮存着。”刚打开门,一阵腥臭扑鼻而来,接着看到有许多盆盆罐罐,女子说:“自上次分别之后,我便重重服了一剂泻药,我把每次的呕吐物及分泌物都分放在这些不同的器皿里,这可都是我的美丽啊!你可以自由享用。”少男闻听,默然离去,自此虔诚地修行。
我们的艺术家就是在崇拜临摹这种鲜花般的“美”,我们的教育也努力倡导人们对这种“美”的追求和享受,然而“美”的本质却鲜有人知,“美”的制造者和控制者更是无人问津,当然“真”也便无从谈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拉开了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的序幕。青年择偶看重学历,单位用人看重牌子,着实使教育扬眉吐气地发达了一番。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为满足人们对学历的需要,大兴土木,广建院校,不仅如此,联合办学、合资办学、网络大学等也应运而生,各级各类大学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据说这样的教育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摧动了社会的进步,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但继如此改革之后,仍未解决好所有问题,研究者发现“应试教育”体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于是要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改革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倡导已经造成了一种叫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听说最近又有研究者或领路人提出了“阳光体育”活动,据说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但我们知道学生背负学校与家庭巨大压力的背后是社会的剧烈竞争和人生的变幻无常,这种“温室效应”的教育改革是于事无补的。同样,自信来源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对环境的充分把握,心灵空虚者一旦做起事来注定免不了恐惧慌乱和缺智乏力。更有个别教育臆测者撰文称:推到学校围墙可以解除对学生的束缚与禁锢;掀掉教室讲台可以融洽师生平等关系;打乱课桌整齐的座次便能彰显学生个性……
现代教育改革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为了一个构想,组织人力物力去创设条件,去准备环境,期间又遇诸多难题,接下来再解决这些难题……历经千辛万苦,改革试点成功了,推广又难以为继,改革失利后,便再进行另一个构想,于是乎另一次改革或改革的深入诞生了……“急功近利,唯变是从”的教育改革永远不会成功!如何使教育研究者脱离心智思辨的阴影怪形,使教育改革走出实验室式的研究怪圈,是每一位严肃的教育研究者必须深思和认真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