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开启小学数学“乐学”之门
时间:
何俊玲1由 分享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在情境中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丰富的内涵,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学生在学习时没了障碍,自然就开启了“乐学”的大门。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请说说看。”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要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摇头。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求圆的周长的方法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米尺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这就引起了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四、给学生留白,创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1.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与他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有关。良好的情感状态是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学生良好的情感状态。a.创设情境,提出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积极创设认知冲突,充分展现知识的魅力,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这是学生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c.进行激励性的引导和启示,激励学生在新问题面前大显身手,在成功中提高自信,在困难面前磨练意志。
2.给足学生活动的空间、时间,创设良好的交往状态。就小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做好以下的活动:a.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讨论、推理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多种能力。b.充分鼓励学生与同伴交往、交流,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帮、互学、共享、共进的学习共同体。c.培养学生细心聆听别人的意见,留意观察,并体会别人的感受,养成积极、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意识、习惯及能力。d.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且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中起到引领、指导、示范、矫正等独特的作用,从而拓展、加深学生的思考。
3.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情、动口、动手,更要让学生动脑。 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体现。一道难题,如果一个成绩不十分突出的学生能准确快速地回答出来,那么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从他的眼里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更应该体现在对数学学习自卑的学生身上,尽可能让他们表现一下自己,使他们在高兴之余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也使学生由衷地喜欢老师、热爱这门学科。
总之,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 情境的设置应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合作交流、开放拓展等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动脑、动口,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类比,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请说说看。”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要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摇头。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求圆的周长的方法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米尺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这就引起了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知道什么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四、给学生留白,创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1.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与他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有关。良好的情感状态是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学生良好的情感状态。a.创设情境,提出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积极创设认知冲突,充分展现知识的魅力,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这是学生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c.进行激励性的引导和启示,激励学生在新问题面前大显身手,在成功中提高自信,在困难面前磨练意志。
2.给足学生活动的空间、时间,创设良好的交往状态。就小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做好以下的活动:a.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讨论、推理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多种能力。b.充分鼓励学生与同伴交往、交流,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帮、互学、共享、共进的学习共同体。c.培养学生细心聆听别人的意见,留意观察,并体会别人的感受,养成积极、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意识、习惯及能力。d.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且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中起到引领、指导、示范、矫正等独特的作用,从而拓展、加深学生的思考。
3.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情、动口、动手,更要让学生动脑。 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体现。一道难题,如果一个成绩不十分突出的学生能准确快速地回答出来,那么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从他的眼里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更应该体现在对数学学习自卑的学生身上,尽可能让他们表现一下自己,使他们在高兴之余更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也使学生由衷地喜欢老师、热爱这门学科。
总之,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 情境的设置应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合作交流、开放拓展等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动脑、动口,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类比,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