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时间:
范会萍1由 分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可见,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队、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有效落实。
首先,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和宣传《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了一定的职权范围。其次,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在德育管理中,我们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实施。
三、更新观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单纯的精英人才的倾向。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我们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我们重视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有重点的实验,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的素质。
四、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另外,我们还坚持在活动中实施学生的品德教育,即活动德育。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家校联手,强化德育的整体效益。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科研意识,为家庭培养优秀未来、为社会造就合格公民而努力。
一、健全组织,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队、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有效落实。
首先,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和宣传《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了一定的职权范围。其次,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在德育管理中,我们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实施。
三、更新观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单纯的精英人才的倾向。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我们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我们重视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有重点的实验,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的素质。
四、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另外,我们还坚持在活动中实施学生的品德教育,即活动德育。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家校联手,强化德育的整体效益。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科研意识,为家庭培养优秀未来、为社会造就合格公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