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时间:
胡治中1由 分享
摘 要:我们的教育在“为人民服务”吗?“义务教育”还在“义务”吗?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究竟是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扩大基础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必要和基本相同的教育,还是牺牲多数人的平等教育权利而保证少数人尽可能的优质教育?教育的诸多不平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的公平性进而对社会的正义性产生了怀疑。如何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树立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尺度,是国人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重大问题。
关键词:教育投入 资源配置 规办学 均衡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入世,人民群众对知识、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渴望接受教育,追求优质教育服务,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我国,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这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和保障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公民的这种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现,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特别是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贵人、富人的子女堂而皇之上重点学校,享受优质教育服务,有些要害部门和垄断部门,他们的子女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上重点学校;相反,对于那些无权无势的人的子女,只能上非重点学校,享受最“基础”的教育待遇。
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我们的教育在为大多数人服务吗?“义务教育”还在“义务”吗?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究竟是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扩大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必要和基本相同的教育,还是牺牲多数人的平等教育而保证少数人接受尽可能优质的教育?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的维权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即发展状况不均衡,使大多数公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应有的优质教育服务。这种不均衡发展和不平等待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政府高度重视。
当然,造成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社会背景比较复杂,解决这个问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在现阶段,我们认为,要想实现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哪怕是最富有的,与任何一个家庭一样,钱总是不够用的。但是,如果认为建几所学校不如建一座宾馆、修一个广场、盖一个剧院重要,给教育投入不如搞政府形象工程、亮化工程、政绩工程重要,那么,即使这个国家或地区遍地黄金,它的教育必然也是贫困的。
从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教育已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表现在办学水平上,学校之间、地域之间悬殊太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教育经费充足,经济实力雄厚,办学条件现代化。比如有所重点学校,政府为了打造名牌,竟一次性投入三个亿进行升级,而三个亿却能建造30所像样的学校!有的国家重点学校,建造一个花园,也要投入上千万元,这些学校自身的收入呢,每年的招生额只有三、五百人,而实际招收人数却多达两、三千人,多出的名额就可以用来招择校生、议价生,每生几万至几十万不等,上亿元的收入,将这些学校养得红光满面、财大气粗、身价百倍。而一些要害部门、垄断行业,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进入这些学校读书,从政策上物质上也进行了大量倾斜,真可谓肥上加膘、锦上添花了。反观一些普通学校、薄弱学校,教育经费却相形见绌,破帽遮颜无脸见人了。某中学100多教职工,每年政府投入却只有50万元,相当于一个月的开销,剩下的资金缺口,却要从学生的学费中收取。为了填补资金缺口,学校真是绞尽脑汁,抢生源、挖生源、买生源,生源大战,如火如荼。一方面是国家重点学校门口人们提钱排队交费读书,一方面是普通学校门可罗雀花钱宣传动员有偿入学读书,真是两种学校两重天。
一说到加大政府投入,一些地方财政就说没有钱,财政的钱是拿来保吃饭的,是吃饭财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本世纪末达到4%,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1996年一度跌到2.44%,而到1998年12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次强调要按期实现这一标准时,仍然只有2.64%,2008年才占到3.48%,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4%的比例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美国占7.7%,而中国占3.41%。2003年9月,联合国主管教育权利事务的一位特别调查员托马舍夫斯基到中国考察2周后,异常地批评中国连非洲穷国乌干达都不如。“政府仅提供学校经费的53%,其余的由学生家长承担,这一比例比所有实行义务教育政策的国家都低。
真的是政府没有钱吗?有人议论说:最近几年,我国的GDP年增长不超过10%,而财政收入却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数据计算得出:“连续十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基本均大于GDP的增长速度。绻?谏??苤涤?994年到2003年增加了150%,而财政收入却增加了360%。”又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12月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0.5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2067亿美元,而外债余额只有2232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4000亿美元,2010年外汇储备已超过万亿美元,能否每年从中拿出200亿美元来改革教育、改善教育和发展教育呢?
如果不增加教育的投入,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后劲,更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没有提高。在现代,教育本身成了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了国民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尽可能好一点,是每个家长天然的义务和责任。让每个国民的教育尽可能好一点、多一点,也是国家天然的责任和义务,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花费。我们的教育是造就人并为了人的,不应只为经济增长而增长经济,而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人的理想和幸福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国家加大教育投入是促进这一根本目标实现的主要保障。
加大教育的投入,应面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多倾斜一些。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能在普通学校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方面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缩小他们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人们的教育消费需求不是没有希望的。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在一个地区,对一所学校来说,办学水平的高低,教育资源的配置很重要。而造成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教育政策似乎出现过偏差:把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曾过多地集中使用在了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导致另一些学校则因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足而变成了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如四川省东部达州市辖下8个县市,总人口660多万,有各级各类学校2988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115万人。其中,幼儿在园1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61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8万人,中专在校学生2万人,大学在校学生1万人。全市近3000所学校中,示范中学只有8所,示范小学10所。仍以2008年为例,全市小学招生90527人,初中招生100770人,高中招生28518人。示范中学实际招收17050人,示范小学招收5557人,分别占当年招生数额的13.2%、6.1%。
现在,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在师资队伍、设备条件、物质环境等方面的配置明显优于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其中,人才的不合理流动更是加大了这些方面的差距。一些普通学校、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由于对自己的前途担心,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造成普通学校薄弱的师资力量愈加匮乏。如川东某县一所中学,有教学班42个,有专任教师86人,可是在2004年暑期,该校教师来了个集体大逃亡,只剩下28个老弱病残者,开不了课,救场如救火,便在初中毕业生中选拔教初中的教师,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而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却名师云集,人才济济,甚至过剩。
某示范学校毕业班12个班,教语文的却有14人,安排不下去,就负责改作业或轮流在校园服务公司卖冰棒,造成了人才浪费。某重点中学,凭借自身的优势,一次就从普通中学招聘了120多名教师,造成许多学校开不起课。从教育的现状来看,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不仅需要得到物质和设备方面的改善,更需要一大批名、特、优教师,以及富有办学经验的名校长。如果能将他们中的一部分充实到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中去,这些学校的面貌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另外,进行教育资源重组和布局调整工作,这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之一。采取强校帮扶、优势互补的方式,可以扩大强校的办学辐射力,使一部分薄弱学校走出困境。同时,可将一部分规模较小、办学水平较差的学校关、停、并、转,并实行资产转换,将获得的资金投入到薄弱学校,以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效益。这样,可以逐步缩小它们与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达到基础教育发展的相对均衡和受教育者的相对平等。如四川达州市近年来因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撤掉了100多所一师一校,并将资产重新组合,改善了相邻学校的办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投入 资源配置 规办学 均衡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入世,人民群众对知识、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渴望接受教育,追求优质教育服务,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我国,接受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这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和保障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公民的这种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现,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特别是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贵人、富人的子女堂而皇之上重点学校,享受优质教育服务,有些要害部门和垄断部门,他们的子女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上重点学校;相反,对于那些无权无势的人的子女,只能上非重点学校,享受最“基础”的教育待遇。
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使人们对教育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我们的教育在为大多数人服务吗?“义务教育”还在“义务”吗?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究竟是不遗余力地普及和扩大教育,使更多的人受到必要和基本相同的教育,还是牺牲多数人的平等教育而保证少数人接受尽可能优质的教育?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的维权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即发展状况不均衡,使大多数公民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应有的优质教育服务。这种不均衡发展和不平等待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政府高度重视。
当然,造成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社会背景比较复杂,解决这个问题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在现阶段,我们认为,要想实现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哪怕是最富有的,与任何一个家庭一样,钱总是不够用的。但是,如果认为建几所学校不如建一座宾馆、修一个广场、盖一个剧院重要,给教育投入不如搞政府形象工程、亮化工程、政绩工程重要,那么,即使这个国家或地区遍地黄金,它的教育必然也是贫困的。
从我国目前教育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教育已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表现在办学水平上,学校之间、地域之间悬殊太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教育经费充足,经济实力雄厚,办学条件现代化。比如有所重点学校,政府为了打造名牌,竟一次性投入三个亿进行升级,而三个亿却能建造30所像样的学校!有的国家重点学校,建造一个花园,也要投入上千万元,这些学校自身的收入呢,每年的招生额只有三、五百人,而实际招收人数却多达两、三千人,多出的名额就可以用来招择校生、议价生,每生几万至几十万不等,上亿元的收入,将这些学校养得红光满面、财大气粗、身价百倍。而一些要害部门、垄断行业,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进入这些学校读书,从政策上物质上也进行了大量倾斜,真可谓肥上加膘、锦上添花了。反观一些普通学校、薄弱学校,教育经费却相形见绌,破帽遮颜无脸见人了。某中学100多教职工,每年政府投入却只有50万元,相当于一个月的开销,剩下的资金缺口,却要从学生的学费中收取。为了填补资金缺口,学校真是绞尽脑汁,抢生源、挖生源、买生源,生源大战,如火如荼。一方面是国家重点学校门口人们提钱排队交费读书,一方面是普通学校门可罗雀花钱宣传动员有偿入学读书,真是两种学校两重天。
一说到加大政府投入,一些地方财政就说没有钱,财政的钱是拿来保吃饭的,是吃饭财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本世纪末达到4%,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1996年一度跌到2.44%,而到1998年12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次强调要按期实现这一标准时,仍然只有2.64%,2008年才占到3.48%,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4%的比例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美国占7.7%,而中国占3.41%。2003年9月,联合国主管教育权利事务的一位特别调查员托马舍夫斯基到中国考察2周后,异常地批评中国连非洲穷国乌干达都不如。“政府仅提供学校经费的53%,其余的由学生家长承担,这一比例比所有实行义务教育政策的国家都低。
真的是政府没有钱吗?有人议论说:最近几年,我国的GDP年增长不超过10%,而财政收入却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数据计算得出:“连续十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基本均大于GDP的增长速度。绻?谏??苤涤?994年到2003年增加了150%,而财政收入却增加了360%。”又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12月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0.5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2067亿美元,而外债余额只有2232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4000亿美元,2010年外汇储备已超过万亿美元,能否每年从中拿出200亿美元来改革教育、改善教育和发展教育呢?
如果不增加教育的投入,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将失去持续发展的后劲,更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没有提高。在现代,教育本身成了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了国民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尽可能好一点,是每个家长天然的义务和责任。让每个国民的教育尽可能好一点、多一点,也是国家天然的责任和义务,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花费。我们的教育是造就人并为了人的,不应只为经济增长而增长经济,而应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人的理想和幸福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国家加大教育投入是促进这一根本目标实现的主要保障。
加大教育的投入,应面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多倾斜一些。如果我们的政府部门能在普通学校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方面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缩小他们与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人们的教育消费需求不是没有希望的。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在一个地区,对一所学校来说,办学水平的高低,教育资源的配置很重要。而造成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教育政策似乎出现过偏差:把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曾过多地集中使用在了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导致另一些学校则因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足而变成了普通学校或薄弱学校。如四川省东部达州市辖下8个县市,总人口660多万,有各级各类学校2988所(含幼儿园),在校学生115万人。其中,幼儿在园1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61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8万人,中专在校学生2万人,大学在校学生1万人。全市近3000所学校中,示范中学只有8所,示范小学10所。仍以2008年为例,全市小学招生90527人,初中招生100770人,高中招生28518人。示范中学实际招收17050人,示范小学招收5557人,分别占当年招生数额的13.2%、6.1%。
现在,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在师资队伍、设备条件、物质环境等方面的配置明显优于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其中,人才的不合理流动更是加大了这些方面的差距。一些普通学校、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由于对自己的前途担心,纷纷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造成普通学校薄弱的师资力量愈加匮乏。如川东某县一所中学,有教学班42个,有专任教师86人,可是在2004年暑期,该校教师来了个集体大逃亡,只剩下28个老弱病残者,开不了课,救场如救火,便在初中毕业生中选拔教初中的教师,社会舆论一片哗然。而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却名师云集,人才济济,甚至过剩。
某示范学校毕业班12个班,教语文的却有14人,安排不下去,就负责改作业或轮流在校园服务公司卖冰棒,造成了人才浪费。某重点中学,凭借自身的优势,一次就从普通中学招聘了120多名教师,造成许多学校开不起课。从教育的现状来看,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不仅需要得到物质和设备方面的改善,更需要一大批名、特、优教师,以及富有办学经验的名校长。如果能将他们中的一部分充实到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中去,这些学校的面貌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另外,进行教育资源重组和布局调整工作,这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之一。采取强校帮扶、优势互补的方式,可以扩大强校的办学辐射力,使一部分薄弱学校走出困境。同时,可将一部分规模较小、办学水平较差的学校关、停、并、转,并实行资产转换,将获得的资金投入到薄弱学校,以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效益。这样,可以逐步缩小它们与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达到基础教育发展的相对均衡和受教育者的相对平等。如四川达州市近年来因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撤掉了100多所一师一校,并将资产重新组合,改善了相邻学校的办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