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
教育理论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概念、教育判断或命题,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构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系统性的陈述。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篇1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诠释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知情意合一的生活教育方针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原则,以及“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就像指南针指引着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因此,职业教育应当实现三个转变。
【关键词】传道授业 教学做合一 多元评价体系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职业教育在当今世界得到了大力发展,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相互碰撞,层出不穷。新形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同样面临着观念更新、模式变革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知情意合一的生活教育方针和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原则,以及“生活力”的教育评价标准就像指南针指引着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应当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变课堂纯粹的“授业”为“传道授业”并重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许多专业教师认为,专业课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进行思想教育即进行“传道”似乎比较困难,学生只要掌握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殊不知,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职中生只掌握一技之长,但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有可能走弯路,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是教育的失误与偏差。
陶行知先生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情育不是培养学生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知识教育是不能分开的。”在当代职业教育中,不仅应教会学生技能,还应当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讲到收入、费用、利润一章的所得税一节的内容时,就遇到如何向学生灌输依法纳税思想的问题。笔者告之学生: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将税收用于国家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航空航天军事开支、其它各项政府开支,以及公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所以依法纳税是每个单位、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国家利益。以此为基础,在讲解所得税计算时,要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税法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交纳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任意调节税收的行为。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受到了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教育的知情意合一。作为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应通过挖掘教材中正确的情感教育素材和意志教育素材来培养知情意合一、且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二、变纯粹的理论教学为教学做合一,尽可能解放学生的手、脑
陶行知先生主张养成自我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和培养“创造力”的思想对于我国当代职业教育尤其富有现实意义。他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观念不谋而合。他强调“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至今依然富有生命力,与苏州市教育局提倡的“七个合一”如出一辙。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大力发展阶段,也是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的阶段。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继续摸索。许多学校开设了创业园或学生创业基地,但尚有许多关系有待理顺。许多创业基地只提供了硬件,让这些硬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达到培养技能熟练、富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职中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财会教学为例,吴江职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建有手工财会模拟室、手工沙盘模拟室、电子商务实训室、模拟银行实训室,以及金碟用友ERP软件操作室共5个实训操作室,但平时上课时,由于目前使用的教材仍是传统的理论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以传授所有知识,没必要到实训室上课,实训室只是成为创建验收时的摆设,利用率不高。那么,怎样使实训室发挥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当从“做”开始,即开发校本教材、教师顶岗实践、探索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做”中逐步去芜存精,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1.开发与本校专业设备相配套的、且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
仍以财会教学为例,可以考虑开发一套校本教材既能在沙盘演练中学会理财和规划,又能完成一套账的登记,还能进行模拟银行的实务操作,使学生在与现实环境相接近的情景模拟中了解整个企业的操作流程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在这套教材中,应当将企业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经济法规、税法、银行会计等相关章节的内容整合进去,使教师能够在实训室里比较真实的模拟情境下进行操作,既可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助精神。
另外,利用我校的利华会计服务公司,建立起相关的岗位分工和操作流程,对外承接业务,逐渐在实务操作中强化实践。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会计服务公司,将此经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接触实际的会计工作岗位,做到在“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实现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统一。
2. 专业教师应利用寒暑假深入企业顶岗实习,接受实践培训。
目前,教师虽然每年也要进入企业实践1到2个月,但大都是走过场。教师在企业结束实习后写个实践报告就了事,没有真正学到任何东西。笔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企业与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没有签约,彼此不负担任何法律责任,形式必是松散的,没有约束的。以会计教师实习为例,企业不愿让外人知道自己的商业秘密,会计教师到企业实习只能沦为旁观者,无法真正了解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
其次,教师培训是短期的,无论是培训方,还是培训对象,都存在短期行为,对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再次,培训结束后对教师的实践评价仅以一纸报告为依据,无法真正衡量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否真正提高。所以,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广度、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拓宽与深入,对教师的实践评价方式还有待改变。财会教师只有深入企业,才可能领悟会计人员或理财主管应怎样分析市场,并根据变化的市场为企业理财。教师才有可能将这些经验带入课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以往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呼吁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比较,才会发现差别。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后,才会明白当前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的弊端,才有足够的底气去改变不合理之处,考虑既能让学生领悟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的教学方式。
三、变一元评价体制为多元评价体系,以释放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
教育评价就像指挥棒,它左右着教师与学生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影响课堂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过去职业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升学率,唯成绩是英雄,导致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和题海战的教学方式。评价指标的单一造就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学生竟然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采取极端行为。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生活力的学生,使每个人的生活力更加润泽、丰富强健……”,他指出:“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活力丰富不丰富。”所谓生活力,也即活力与创造力。陶先生认为,对人才优劣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不是富有生机,有没有创新能力,而不是其他因素。因为唯有创新才能带来变革,为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多种办学形式的存在,职高学生读大学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已大为好转,“唯成绩论英雄”现象已经淡出。开展订单式培养,逐步实行学分制,探索建立弹性学分制,为教育评价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三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全面展示了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正在形成,为教师、学生的评价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但值得注意的是,应警惕“技能竞赛”过热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趋势。笔者认为,在学分制评价体系中除了成绩加技能分数外,还应当有素质分和创新分。对于学习成绩较差但卫生纪律很好、且乐意帮助其他同学的学生,以及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应当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加分,以鼓励他们积极创新,释放创造力,实现知情意全面发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的教育实践和由此形成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刻地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关于教育理论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摘 要: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它们的关系几乎一直是矛盾、对立的。教育实践界往往指责理论界躲在书斋里做学问,没有给实践界以适当的关注,阐发的理论不能解决实践问题;教育理论界也常有抱怨,认为实践界一会儿一个口号,一会儿一个热潮,无视理论的存在,实际上许多实践上认识不明的问题在教育理论中早就解决了。两者相互指责,互不相让,这促使我们去思考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到底处于一种什么关系,如何促进二者结合。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关系
一、教育理论内涵
(一)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比如,地理学以地质、地貌等实在之物作为研究对象,数学以数字、图形等抽象之物作为研究对象,而教育学则以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相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可以固定的东西,因此,教育学理论不能像地理学理论一样可以从实在之物中分析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也不能像数学理论一样可以从抽象的数字和图形中推出精确和严密的理论。
虽然,教育理论也能够准确地确定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教育实践的一些特点,但是教育理论却无法详尽地把握住教育实践的本质,更无法准确地分析出教育实践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理论不是一种像自然科学理论一样的具有准确性和精密性的理论,而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
当然,我们说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理论,不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无效的理论,也不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只是说教育理论是一种不能完全把握住事物本质的理论。事实上,这种对于教育实践的完全把握只能依靠教育实践活动自身来完成,而不能依靠教育理论的推论和探究获得。因此,对于教育理论来讲,概要性才是唯一可能和唯一有意义的确定性。
(二)教育理论不是一种自足的理论
从本质上来讲,教育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但是,与纯粹为了“知”的理论相比较,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实践,在这一点上,教育理论与伦理学理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虽然,从本质上来讲,伦理学理论也是一种知识,但是伦理学理论的价值却不能由理论自身来理解,而只能通过伦理学理论对于道德实践的价值来理解。同样,教育理论的价值也不是由教育理论自身给予的,而只能通过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来理解。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为了自身而存在的理论,或者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自足的理论。教育理论不是自足的理论并不是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理论,而只是说教育理论不是一种仅仅为了自身而存在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归纳教育规律和特点也就不应当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最重要任务。
(三)教育理论是有价值承担的理论
与纯粹地以研究事物的本质、原因和依据的自然科学理论不同,教育理论除了研究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规律和特点以外,还需要研究价值领域的问题。比如,教育理论需要追问“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教育应当把人培养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教育理论需要关涉价值问题的原因在于教育学是一门关注人成长的学科,而人的成长离不开价值,因此,教育学科需要研究教育活动中对人的成长有价值的东西。
虽然教育学需要研究教育活动中对人的成长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这些价值却不能够仅仅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就可以展现出来,有些价值还需要经过研究者的理性思考才能够被发现,而这也就意味着教育理论中的一些价值追求可能是一些在教育实践中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价值。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批判教育理论脱离了教育实践。而笔者则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是由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也是教育理论能够审视教育实践的一个基础。
二、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教育理论在被教育实践者接受的情况下才可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在现实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实践者是依据于具体的教育实践情景来行动的,而教育理论只是人理性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理性的教育理论能不能被具体的教育实践者所接受则是教育理论能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在教育实践者的实践和教育理论之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联接,那就是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能不能接受教育理论,如果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不能够接受教育理论,那么教育理论就不能够对教育实践者的实践产生影响。
第二,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教育实践者能不能接受教育理论是教育理论能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作用的一个基本前提,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即使教育实践者在其倾向中接受了教育理论,教育理论也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者的实践,其原因就在于教育理论是一种概要性的理论。事实上,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实践者是依据于教育智慧来进行教育实践的,而具体的教育智慧却不能够由理性的教育理论来代替。
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重归统一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
教育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纯粹的理论前提或者假设,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教育实践,这也就表明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一开始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上,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归纳出抽象的教育理论,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实践,促进人的成长。因此,教育理论在研究目的上也是与教育实践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意味着教育理论在其研究的前提和研究的目的上都是与教育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另外,我们也应当清楚,虽然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提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实践,但是我们不能够由此就把教育理论等同于教育实践。事实上,虽然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差异的。
(二)教育理论能够增强教育实践者的理性
教育理论是一种以教育实践作为分析对象的特殊性知识,而教育实践则是一种活动。虽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理论并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者如何去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这并不表示教育理论没有加入到教育实践中来。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原则、特点和可能性的探讨,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教育理论可以满足教育实践者对于教育实践知识的需求。
虽然教育理论并不能够告诉教育实践者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如何去做,但是教育理论会告诉教育实践者“教育实践的原则是什么”、“教育实践应当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等。虽然原则的知识与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原则的知识却可以让教育实践者更理性地思考教育实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说教育理论解放了教育实践者的思想,让教育实践者的思想更加自由了。当然这里的自由不是社会和法律下的自由,而是思维的开阔性和智慧性。教育理论可以让教育实践者的思想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智慧,也就意味着教育理论让人变得更理性。
(三)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具有批判功能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教育理论看作是具体教育实践的指南,事实上这是对教育理论的一种误解,因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不存在直接指导的关系,而同时,当我们把教育理论当作教育实践指南的时候,实际上就放弃了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批判功能。从本性上来讲,教育理论是人们对于教育实践的理性反思,是人们对教育实践的原则、可能性和价值等问题的研究,因此,教育理论与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而也正是因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着距离,教育理论才可以判断某一个教育实践是不是正确的,才可以批判不正当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人给予性的实践,这就意味着在教育实践中必然存在着由于人自身的原因而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不正当问题。但是,如何才能够辨析出教育实践中的不正当问题,如何才能够把不正当问题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教育理论的帮助。
一个正当的教育理论,除了辨析教育实践的规律和特点以外,还会告诉教育实践者“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正当的教育实践方式”。因此,借助于教育理论,教育实践者就可以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样,借助于教育理论,我们才可以对不正当的教育实践进行批判。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教育哲学引论.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罗祖兵.教育理论与实践:后现代的检视[J].高等教育研究,20(6):60.
[5]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张振东.农村中小学教科研必须回归中小学教育教学现实[J].上海教科研.
[7]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5).
[8]赫斯特.教育学文集[M].沈剑平,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