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教育理论 > 初中化学探究性论文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探究性论文精选范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初中化学探究性论文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习质量会影响着将来学习高中化学的效率。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一:《初中化学中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应用》

  摘要:

  相关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能够较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探究对象,选择初中化学为突破口,首先对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相关概述,接着简述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意义,最后提出几点应用建议.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初中化学;应用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相关概述

  1.支架式教学理论之含义

  “支架”二字原本主要是指建筑业中所使用的脚手架,将其引申到教学领域则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构建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在当前学术界对其并未有统一定论.本文将支架式教学理论定义为以学习者的需要为基础,尽可能的为其提供帮助并在其能力得到增长之后及时撤去帮助[1].

  2.支架式教学理论之特征

  第一,教学范围独具特征.支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展的教学活动,所谓最近发展区是一个虚拟的、潜在的空间,只有在建构与学习中相邻的挑战时才会凸显出来.也就是说,在利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引起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境,并且对其现有的认知水平造成挑战,以此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生长点凸现出来.第二,交流方式独具特征.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可以独立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其中扮演的只是过渡者、帮助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运用此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一种师生之间平等、公开的交流方式,对于初中化学课程而言这种交流方式可以是师生对话.这种对话应当是有效、互动的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教师积极的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构建.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对初中化学教学之意义

  1.通过支架式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使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化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帮助、促进、合作的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主宰者、灌输者的地位,在专业素养上可以说是一次挑战及提升[2].

  2.通过支架式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支架式化学教学过程中,一般步骤为师生探讨、研究方案、信息搜集、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在建立起学习框架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提供了一种学习者共同体的情境,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把多种多样的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不断地创新、尝试最后得出结论.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非常有帮助.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建议

  1.利用举例子的方式,巧妙搭建支架

  支架的搭建方式较多,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熟练掌握更多的搭建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择优选择.利用举例子的方式搭建支架是较为常用的一种.举例子搭建支架可以简称为范例支架,其往往是使用学习中最具有代表性、最为典型的例子进行.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当首先意识到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首次对O2这种物质展开完整的认识,并且至此开始今后会继续出现通过O2认识到某一类物质的知识点,如,P、S、C等物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就要注意有效支架的构建,首先教师可以从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举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例子增强学生的体验.接着,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燃烧现象进行观察并描述,并得出O2和其他物质的符号表达式,如,4P+5O2???点燃2P2O5,注意尽量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在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过程中构建其支架,为之后的“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提供支架.在利用举例子的方式搭建支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例子的选择,尽量选取来自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

  2.利用提建议的方式,构建支架

  提建议构建支架的方式主要在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性学习的时候运用,一般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瓶颈的情况下,教师将设问的语气转变为陈述的语气,从感觉上来看更加直截了当.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失误、粗心大意等原因导致实验的成功率普遍较低,无法观察到相应的现象自然也就得出不了结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事先对容易致使试验出现失误的关键操作环节、注意事项等做出归纳,在实验开始之前给予建议.比如,需要注意使用的铁丝表面是否有锈迹,如果已有锈迹则必须使用砂纸将其打磨掉;使用的铁丝形状不可为直线型,而应当使其绕成螺旋状等.通过这些建议的提出,构建学习支架,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实验,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支架式教学理论由来已久并且在化学学科中作用较为明显.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总结、反思、归纳,更好的利用支架式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张炳林,宁攀.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4):98.

  [2]陈必云.支架式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J].科技信息,2009(24):72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二:《初中化学创新教学》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其次要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再次要利用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创新 教学 探索

  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也要贯彻这一思想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阶段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培养想像能力,要学会联想。讲到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时,要联想到C和H2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讲到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联想到小学自然里用嘴对着导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印证了人呼出的是CO2。还有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要联想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讲到CO2的实验室制法联想到用这套简易装置还可以制H2培养想像力还要大胆地猜想、幻想。讲到O2的物理性质,有的同学假设O2极易溶于水,地球上的水资源占3/5,世界将会变成怎样?人和动物还能存在吗?对这种想像,作为化学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称赞,因为这可以提高学生大胆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利用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是一种有效途径。所谓验证性实验,即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学生观察到了现象,学会了实验操作,验证了所学知识点等浅显的层面上,而应该以教材实验为依据加以深化,增加探究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感受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寻求答案。例如,学习“金属的活动性”时,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为什么不用更为常见的金属铁或者铜呢?另外,金属镁也是实验室常备的金属,可不可以用镁来制取氢气呢?”这个问题使学生产生了疑惑,从而进一步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究实验,学生对于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不同的金属与同种酸作用现象会有很大不同呢?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产生了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各种新奇的思想都有可能产生,这就起到了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敢于创新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观察力,必须要加强探究实验教学。实验时,同学们要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等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时,观察蜡烛燃烧前的形状、颜色,切一薄片放入水中等现象,引导学生回答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溶解性、密度与性质;观察蜡烛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烧杯内壁石灰水变化,蜡烛燃烧等现象,回答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蜡烛燃烧的本质是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又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时,要求学生清楚实验仪器的结构名称,使用方法与使用条件。总之,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求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状态,要弄清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情况,引导学生从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改革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就要求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模式,实施教学开放性,即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可采用启发、发现、讨论、探索或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巧设追问,深入分析。为了不断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不断追问学生,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深入分析,得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

  2.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通过分析对比,可以有效地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记忆,在这种综合、对比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加强第二课堂,实践与理论结合。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课外活动可以开展一些趣味实验、参观访问、现状调查、小制作、小发明、化学晚会等活动。例如可自编自导一场化学晚会;可到野外考察,了解各种污染的程度;可到工厂参观,了解工厂对污染的处理等,还可以开展“家庭实验活动”,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

  创新教育是和素质教育并轨的,它需要我们化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教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许许多多创新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2]李道明,魏本黄,徐胜奇.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如何融入创新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

  [3]彭宗杰.浅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7(13)

  初中化学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初中化学改革》

  【摘要】从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建议两个方面,对初中化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 问题 原因 建议

  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着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学校和社会3个方面上:教师思想认识不够高,教学与新课程要求存在落差;学校表现为实验室建设不达标,教师负担重,班级人数过多;而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升学压力大,教师待遇偏低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改革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等。

  一、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初中还存在着一些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问题,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阻力”因素。

  1.教师层面――思想认识不够,其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之间存在落差

  少数教师对国家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老师认为,课程改革是学校和政府的事,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凭借日教学成绩斐然,不希望改变现有的一切;或者在学校资历老,所以缺少进取、创新的精神。

  2.学校层面――实验室建设不达标,教师负担偏重,班级人数过多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教育改革工程,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建设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调查表明:相当部分的地区初中学校实验室建设不达标,教师工作负担偏重,部分班级人数过多等。

  就化学实验室来看,有相当部分初中学校的实验教学条件目前还达不到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其表现有:

  第一,实验仪器、药品缺少。数据统计显示,42.1%的老师反映学校实验药品缺少或非常缺少,仪器药品配备齐全的仅占6.8%。

  第二,实验室数量配备不足。33.7%的老师反映学校实验开出率不到50%,只有41.6%的老师反映学校实验室能满足2~4人/组实验的要求。

  第三,实验室利用效率不高。学校化学实验室能对学生开放的仅占15.3%;有些实验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学校,实验室利用效率也不高。我们考察的一所山区初中学校,全校十多个班级,化学和生物共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18张水泥台面作为实验桌,室内座椅不全,通风设备、电源等没有安装到实验桌上,平时无专人管理和打扫,卫生环境也不好。

  教师工作负担偏重主要表现在课时多、兼职(课)多和班级学生过多等方面。问题最为突出的矛盾还是由于学校合并及人口增长而导致的班级人数过多现象。统计表明,85.7%的老师所带班级超过国家规定50人/班的规模,更有12%的教师所任班级人数超过80人。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而导致的学生管理困难、活动组织困难、教师身心疲惫、教育质量滑坡等负面影响,已成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之一。

  3.社会层面――升学压力大,教师待遇偏低

  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是中考和高中招生只看考试分数,导致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对学生的进步看名次,对教师的工作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校的业绩看升学率”的唯考试论。这种观念又导致课堂上教师将教学目标指向中考,教学内容紧扣中考,教学方法服从中考。

  调查表明,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好转,特别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统筹和管理实施了“以县为主”的模式后,中学教师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一费制”的实施也减少了学校办学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政府的补贴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办学所需,特别是少数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没有杜绝。

  二、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建议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撑,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换言之,需要人们冷静地分析问题,勇敢地面对困难,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发展创造条件。

  1.采取多种途径,提高初中化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有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针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建议实施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的“造血工程”“活血工程”等,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载体,实施“造血工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

  首先,要加强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和建立一支有思想、有学识、有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其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如新课程培训、现代技术教育培训、化学教材教法培训等。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次,要加大对远程教育资源运用方式的探索,改变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闲置的现状,保证远程教育资源“超市”的有效利用。

  2.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一整套测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是促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学校课程设置、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要改变当前一部分地方以中考成绩的好坏作为学校工作唯一评价依据的现状,让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3.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改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条件

  就中学化学教学而言,努力改善化学实验条件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第一,要使实验室建设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议根据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和在校学生人数,制订初中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最低标准和规模,实验室建设的一次性投入和使用期补充投入应有据可依,把实验室建设经费落实到位。同时把实验室建设水平作为学校工作考核的项目之一,以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规模极小的偏远山区中学,还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建设小型实验室,同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努力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第二,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把学生素质评价及学校工作评价与学校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并将化学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中,其考核成绩记入中考成绩,这样才能从制度上确保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加强实验室工作的管理与评价,提高化学教师及化学实验员的劳保补贴,使实验室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4.建立有效机制,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第一,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划拨应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到政府预算框架。要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学校规模。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拨款的最低保障线,以保障政府对义务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投入。

  第二,要改进当前义务教育筹资、管理均“以县为主”的模式,采取经费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统筹和保障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模式。以彻底解决部分贫困县教育财力不足的问题。

  第三,建议逐步取消自筹工资,改为政府补贴,给学校“松绑”,逐步实行城镇教师同工同酬,让教师享受到与城市教师一样的“阳光”。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校长不应成为经费筹措的“公关家”,而应成为课改实施的“领头羊”;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也让更多的教师愿意任教。


猜你喜欢:

1.化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2.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3.有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4.化学论文范文

5.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118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