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学科教育>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小学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篇1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摘要: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2.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感知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市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二千克鸡蛋大约有8~10只,而一只鸭却有两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牢固。由于问题来自于生活,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3.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共同创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师生都是围绕教材进行活动的。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导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的动机以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兴趣为导向。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特点,着意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语言环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在动手动口中去动脑,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寓于快乐的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我设计了"剪纸拼图"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分组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作出两个三角形的相同的底上的相同的高,并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他们学过的一个几何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于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一来就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教学难点给突破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内驱力,同时也因探究而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也因此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4.让学生课前实践,参与知识的构建

  很多数学内容的学习,应让学生在课前去实践,不断积累感情经验,做好课堂教学的铺垫,使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教学"利息和利率"一课时,教师在课前一周就布置学生主动去银行调查了解有关存款利率的知识,有了课前的实践活动,这节课的学习将由枯燥变得生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构建的过程。

  5.让学生在课中实践,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如: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圆片,铁丝圈、直尺、彩带等材料,测量圆周长,当学生探讨出不同的测量方法后,教师演示并设疑,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通过实践探索,学生不断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由此可见,学生借助学具自主操作亲身去经历,去实践,获得的圆的周长公式,比教师直接灌输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6.让学生在课后实践,不断创新知识

  创造源于实践,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仅仅满足于课前和课中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用实践作业的方式安排学生课后的实践任务。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后可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超市想把12盒酸奶包成一包,进行促销,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材料,这样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融入生活情景,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精心设计各种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论文篇1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46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