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学科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联想能力培养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联想能力培养论文篇2

  浅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摘要】联想是指一种心理过程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眼前的知识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常常能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才智。在教学中,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会学生展开合乎常理的联想,长期坚持,便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联想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因果联想类比联想联想能力思维能力

  联想是指一种心理过程引起与之相联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

  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会学生进行正确的联想,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都大有益处。下面是我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抓“题眼”,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要正确解答应用题,读题和审题非常关键。通过读题和审题,教会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在大脑中马上进行快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边读题边联想的习惯。如读到“倍”,要马上想到“哪个量是一倍数”,“哪个量是多倍数”“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读到“百分之几”,就要马上想到“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单位1是哪个”……还要教会学生审题过程中尽量把逆向叙述的语序转换成顺向叙述的语序来理解,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解题。如:把“红丝带11米,比黄丝带多5米”转换成“红丝带长,黄丝带短,黄丝带比红丝带短5米”。

  抓住应用题的“题眼”是解题的关键,在抓“题眼”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常用到以下几种联想。

  1.因果联想——由因果关联产生的联想。

  这种联想,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条件与问题的逻辑关系,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解题能力。如:看到“有苹果58千克,梨16千克”,由此产生联想:⑴苹果和梨共多少千克?⑵苹果比梨多多少千克?……或由已知信息联想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如:“一本书,已读了全书的60%”,马上联想到:剩下的页数=全长×(1-60%)……

  2.类比联想——由类似相近的知识、方法产生的联想。

  如:“今年生产的电视机比去年增加60台”,由此联想:⑴去年生产的台数加上60台,等于今年生产的台数;⑵今年生产的台数减去去年生产的台数等于60台;……

  3.多向联想——顺向联想、逆向联想、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

  如:“一堆煤,已用了15%,还剩下34吨。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⑴这堆煤共有多少吨?⑵已用了多少吨?⑶未用的吨数比已用的多多少吨?……通过多向联想,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通过题组练习,培养并促进多向联想的能力

  1.关联题组:

  [1] 清浦小学学生为果园摘苹果,三年级摘了50千克,四年级摘了250千克,四年级摘的是三年级的几倍?

  [2] 清浦小学学生为果园摘苹果,三年级摘了50千克,四年级摘的是三年级的5倍,三、四年级共摘苹果多少千克?

  题组以一倍数、倍数与两数和三个数量关系的变换,构成不同的习题。通过对比联想,提高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审题、解题的能力。

  2.发展题组:

  ⑴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⑵ “相遇”变“相背”

  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⑶ 一方速度不直接给出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8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慢13千米,经过了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⑷ 两车并未相遇,中间尚有距离

  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经过4小时后两车还相距5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⑸ 一车提前出发

  两辆汽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先出发2小时,每小时行68千米,然后货车出发,每小时行55千米,4小时后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⑹ 两车同时出发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6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它们同时出发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⑺ 相遇时已知客车比货车多行的路程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8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52千米。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这组题题材相同,但后面一题都比前一题有所发展,由“相遇”变“相背”,进而到“并未相遇,中间尚有距离”;由“同时出发”,发展到“一车提前出发”等等,通过对比联想,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更开阔,思维的敏捷性会更强。

  3.相异题组

  ⑴ 一桶油,取出千克后,还剩这桶油的,这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

  ⑵ 一桶油,取出以后还剩千克,这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

  ⑶ 一桶油,取出千克后,剩下的比取出的多,这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

  这组题的内容相似,实际由于数量关系中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变化,导致了解题方法的不同。通过纵横联想,能使学生分清各题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的培养。

  三、结合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1.通过多题同解,培养学生灵活性的思维能力。

  ⑴ 一项工程,由甲队独修,要8天完成;由乙队独修要6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要几天完成?

  ⑵ 一水池,用甲管注水,8小时可注满,用乙管注水,6小时可注满。两管同时注水,要几小时注满?

  以上两题题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实际上是形异实同的,题中的结构、特征、算理、解法都是相同的,都可以用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来 解答。通过多向联想,加深对工程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难题巧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图中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求这个正方形中最大的内切圆的面积是多少?

  这道题乍看上去无从下手,因为要想求圆的面积一般先要知道圆的半径(直径或周长),而这道题圆的直径即正方形的边长是未知的。这时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运用直觉思维,就会一下子抓住正方形与圆面积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就可以创造性得出解法:

  100÷4×3.14=78.5(平方厘米)

  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推理过程,可以说是一系列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广泛联想过程。实践证明,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只要重视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得心应手,比较顺利地寻求到解题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解题的能力,使自己的思维不断得到发散。

猜你喜欢:

346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