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2)

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篇2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法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阅读能力的载体。古诗词的学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源于小学古诗词具有的特殊性,它凝练含蓄变化的语句和深奥抽象的意境,使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很难让学生找到共鸣点。本文从语言、意境、培养兴趣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古诗词的效率。

  【关键词】古诗词 意境 色彩 小学语文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阅读能力的载体。古诗词的学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源于小学古诗词具有的特殊性,它凝练含蓄变化的语句和深奥抽象的意境,使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很难让学生找到共鸣点。本文从语言、意境、培养兴趣等方面入手,使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古诗词的效率。

  一 讲故事,使学生感同身受

  鲁迅先生曾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与诗人的思想、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但离我们的时代却很久远。在教学前,教师应该将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透彻后将这些以故事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学生对故事产生好奇后更加能对诗文感兴趣。

  如《赠汪伦》的作者是李白,但是题目却是赠汪伦,汪伦是谁呢?我们就应该先了解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汪伦生性豪爽,喜欢结交文人雅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对李白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可以一睹诗仙风采。可是泾州(汪伦家的地方)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无名小辈,怎么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被他知道了,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后来,李白高高兴兴地去了,两人成为了好朋友。这首诗的比喻奇妙之处是,当地的潭水虽然叫“桃花”,但是整座山村没有桃花,受到淳朴民风的影响,李白这首诗更加生动,情深意切。

  在古诗教学中,必须用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去想象诗人的情感,从而为学生体验到诗歌的语言美打下基础,对古诗文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二 展示图片,感受意境

  意境,一般指文学、艺术作品或者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境界。在一般抒情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诱发想象空间,这也是教学中最难把握的。教师可以自己先进行自我陶醉再将这种陶醉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展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和情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教学《游园不值》时,可以欣赏图片中的美景,可以想象这枝花的芳香,可以听一听、敲一敲,体会家中没人的感觉,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先是看见一个荒园,敲敲园门,无人应答,大概是主人怕院中的青苔被游人踩坏而故意不开门吧。失落的诗人刚要离去突然发现有一枝红杏从墙里向外伸展出来,推测园中应该是万紫千红的景色,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增添了园中的景色及诗的意境。再看图片的那枝红杏真是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并多展示其他景色的图片进行对比,会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三 诵读理解

  小学生刚刚接触到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比如宋代的教育家张载所说“始学之人,未必能继,妄以大道教之,是诬也”。学生如鸭子听雷,不感兴趣,倒了学习的胃口,适得其反就不好了。所以,我们主要是先进行粗讲,要将内容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就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将释义弄明白,书下注释是最先要弄明白的,不明白的字、词要先借阅资料在书中标明,对一些生疏的字要强调音和其意并不一样,如“万条垂下绿丝绦”不能读成“tiao”。这类字要先认其形,晓其意,知其义,还有些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学生们很容易望文生义,要注意防止产生误解。

  将拦路虎解决后再进行熟读,熟读有怎样的作用呢?熟读,就是读得滚瓜烂熟,以至熟而成诵,古人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过程应该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由他们熟读,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轻松愉快地诵读出来。教师可以留给他们很多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而不是平淡没有目的地去读,教师需要提出对分析古诗文的理解性问题,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为什么要用绿而不是吹呢?这样用有怎样的好处?“僧敲月下门”中为什么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会考虑用推还是敲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去读课文,课文的意思就会简单明了。熟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效果就是诵读。其实古人写诗也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读诗也不应该离开吟、咏、诵、读,并且要大声诵读,古诗文大都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最后要注意的是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在古诗教学中,课后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独怜”是作者本人很可怜吗?为何独对这深山幽谷中的景色心生爱怜呢?在仔细品味后能体会到这原来是作者内心深处既安闲又孤寂的心情。拓展也是个续写结合的训练点,通过改写,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诗的大意,同时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借助诗歌提供的意境,把诗的色彩与结构巧妙地运用到文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应遵循先说后写的原则,让学生充分想象后,再落笔写成文章,达到好的效果。

  四 分析比较感受色彩的美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的美经常会在古诗文中出现,感知古诗中蕴藏的色彩美,有助于古诗的教学。教师以色彩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其色彩创造能力也会提升。

  在很多古诗中,会出现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衬托古诗词的美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强烈的对比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色的花胜过火,江水绿得像蓝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情感表达得明朗而强烈。这就是“着色”情感的魅力,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出乎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作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一幅道别的景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色彩鲜明,凸显奇异壮伟的边塞景色。

  有时诗人也会追求单一色调中的深浅浓淡变化,不仅能体现色彩,还会起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淡黄和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蝴蝶、菜花的喜爱之情。

  五 古诗词的实践应用,培养兴趣

  古诗词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广,可以通过几首生动形象的古诗,要求学生进行自学,细细读写,试着描绘诗中出现的物体名称,试着说出古诗中哪句是重点名句,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描写的是什么?在有趣的语文素养实践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一些现代的表现手法,领略这些手法的特殊作用和巧妙的思维能力。“巧对对子”就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古诗词的对偶和对比的方法,体验各种文字类游戏。

  好的诗句可以千古传唱,引用得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99年12月20日在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的大会上,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深刻地表达出了祖国人民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后,对台湾回归的强烈愿望,用得恰到好处。同样在解数学题、写作文的同时可以巧妙地用一两句古诗来概括一段话。

  小学时期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的乐趣,并加之运用,使他们畅游在中华民族古诗的海洋中,渐渐将这些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前人智慧的语言精品,渗透到孩子们的血液里,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要改变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感到乏味的局面,需要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描绘的景象之中让他们感同身受,再现故事,体验绘画之美;感悟意境进行深入理解,要做到心中有数,活学活用;课后的延伸要结合实际,能真正运用到教学中;色彩的分析比较要详细理解。不管是哪种方法都需要真正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深入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爱学习古诗,并能够自己完成“诵”“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古诗的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美。

猜你喜欢:

33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