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林小学科学研究论文
小学科学是一门引导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各种事物及其客观发展规律的学科。学生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显著特点。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福林小学科学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福林小学科学研究论文篇1
浅析小学科学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
摘要:科学概念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着重论述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概念建构的体系,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关键点以及在有效建构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科学概念。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构建;科学概念;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概念的学习是将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的一个过程。而科学教学则是要帮助学生将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这也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概念体系,从而形成科学的认知观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前概念简介
我们都知道,前概念大多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经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形成的大部分概念都是前概念,由于没有转变为科学概念,导致小学生在系统学习科学知识时,通常不容易摒弃已经形成的错误认识,有时甚至对正确的概念加以排斥,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和及时纠正,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科学概念的建构。除此之外,学生的前概念还具有自发性、隐蔽性、顽固性等特点,错误的前概念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负作用。因此,教师要想在科学课堂上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首先就注意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可以对前概念水平进行测试。测试的方法可以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访谈法是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的重要方法,更科学,层次更深,灵活性也较大。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充分的访谈时机,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原有的想法,不断对前概念进行纠正。
二、科学概念构建
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科学认知,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不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构建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来源主要源于日常生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科学概念与日常生活间的紧密联系。构建科学概念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利用实验,对科学概念进行丰富和完善。在构建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学生是带着一定的认知来学习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这种认知,让学生对将要建构的概念有一个逐渐了解和认识的过程,切不可强行改变学生的这种认知。此外,科学概念的建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的反复思考,在每一次思考中对科学概念有新的认识,在每一次思考中提高对科学概念的认识。有人将小学科学教学形象地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主要意思就是说,教师将科学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学生要自己学会不断消化和吸收,并最终学会如何自己“过河”。
三、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关键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将学生的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这是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成为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前概念有个大致的了解,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沟通,而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学生的前概念水平,那只是教师自己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也不是孩子们真正的前概念水平。作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科学概念建构的进程,要让科学概念的构建有一个逐步的递进过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慢,因此,构建科学概念时,教师要不断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惑,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理解科学概念,往往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教师只要时刻关注学生即可,不用把学生直接从起点推到终点,这样反而不利于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要让学生自己摸索,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教师要提供有针对性的自身经历和生活经验支持,这样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和理解到科学概念,更加容易记忆。对同一科学概念的构建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建构科学概念。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从学生前概念出发,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四、小学科学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
1.关注前概念。前概念在建构科学概念过程中是不容被忽视的。学生在进入校园接受比较正规和系统的科学教育之前,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和自身经历对形成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前概念在入学前,广泛存在于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它主要来源于对日常经验和生活的积累。前概念对于科学概念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前概念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形成服务。为了促进教师在讲授科学概念的教学时,对学生的前概念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增加一个环节,主要用于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这样能够使科学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效率性。在每堂课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个调查,以朋友的身份跟学生进行交谈或者以做问卷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比如,在讲“水和水蒸气”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口头访谈。“你们在平时生活中看到水蒸气了吗?”“你们知道水可以变为水蒸气吗?”等等问题,这种问题可以让教师在最快的时间内知道学生前概念的大致水平,比较方便。
2.重视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研究来寻找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而进行的一些探究性活动和自主性学习过程。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当中,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概念,是一种很有效的接受和掌握科学概念的方式。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的关系,我们可以归纳为,科学概念是内容,而科学探究是形式,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概念的一种方式,科学概念可以借助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实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探究活动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概念的特点,促使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教师要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供的材料要有多样性和选择性,重视学生的科学体验,让学生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科学概念。比如,在讲“水溶解物质”时,对于溶解这一科学概念,小学生们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必须建立在科学探究基础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观察食盐在水中慢慢消失的过程,再让学生用吸管品尝一下水的味道,这样可以充分证明盐已经变成肉眼看不到的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了。通过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和有趣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科学概念的构建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3.重视合作学习。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也是建构科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互动,强调沟通与交流。主要原因在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悟都不同,每个学生对科学概念理解也都存在着差异,只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不断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与他人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和探究的活动中去。有的合作学习往往能够得出出人意料的结果,甚至能够引发学生间的认知冲突,揭露前概念的不合理性,但正是这样才能够建立和形成新的科学概念。比如,在学习“摆”时,合作小组成员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有负责计时的,有负责操作的,有负责记录的,还有负责监督的。这个实验需要所有成员间严谨和默契的配合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4.将科学概念的建构融于生活。科学概念本身就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科学概念的建构一定要从实际的日常生活入手,将科学概念的构建融于生活,将学习与生活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了科学知识后,再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时时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也使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变得轻松和有趣。将科学概念融于生活,使科学这个十分抽象的名词,变得更具目的性和实用性。而且对小学生来说,将科学概念的构建融于生活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引起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给他们一种想要参与和验证的渴望和冲动。比如,在讲“沉浮”时,教师不仅要准备材料,在课堂上演示浮沉的原理,使孩子更好地理解“浮沉”这一科学概念,还要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顺利掌握这一概念,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
五、结语
科学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概念体系,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我们在进行科学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前概念水平,重视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不仅要将科学概念的学习融于现实生活,还要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科学实践中建构科学概念。
参考文献:
[1]盛桂兴.基于学生前概念的科学概念建构策略[J].探秘(科学课),2012,(02):6-8.
[2]朱颂伟,周斌.建构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Z1):97-98.
[3]吴建春.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科学概念的有效建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07):34-35.
[4]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01):24-28.
福林小学科学研究论文篇2
浅探小学科学有效实验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具有特殊的活动性质,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繁复的探究过程再现于课堂。因此,对实验教学加以改进和提升,能够最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过程的分析,探索了如何进行有效实验这一重要课题,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观念能引导变革,而实践能发现真理。在新课标改革的今天,“科学”这一课程引入了小学课堂,并在随后的四年中伴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它处在更新与发展中,教师除了及时汲取新知外,还要注重对传统实验有效性进行探讨,在课堂中将其思想精髓真正地表现出来。
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实验情境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著作中提出:“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各种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而在更早之前的中外教育著作《学记》和《雄辩术原理》中,同样对如何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热情提出了见解。科学课所传达的知识的本质是枯燥的,也是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在教育资源丰富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载体与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工具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探索不同的方法,感悟实验的精髓。实验是科学的生命,小学生又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教师要思考如何将课本中静态的文字与图片更加传神地表达,如何借实验这一直观的载体来传输重要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领会科学的真谛。
三、构建和谐课堂,树立正确观念
(1)教师授课理念的形成。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班级的领导者,更是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指导者。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优良的品行,更要将自身的探索精神作为表率,以广博的知识赢得尊重,以良好的心态激励学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并通过多样的媒介载体传达给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获得不同的经验,这种经验可能具有普适性,也可能是针对特殊的个人,没有能够完全套用的实验授课模式。因此,不能依赖旧的教条的方式、方法,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与调查,合理做出调整,形成属于个人的模式,并不断调整,才能事半功倍。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科学课教学虽然内容繁杂,但对分数的要求并不过分突出。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学生会更加放松和无拘无束,也能大胆地表达所思、所想。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接触新学生时,以足够诚恳、热情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尽可能赢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用热忱之心感染学生。只有真诚面对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师长的重视与关心,从中获得激励与动力,更好地投入学习。另外,轻松的环境能引导思维的飞跃,而每位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个人资质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及时的回应,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对待错误,不求全责备,而是要给学生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活动中追求新知,实践中培养能力
(1)以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班级授课制把讲解、答疑、练习统一于课堂中,具有整体性和可控性,但其弊端也非常明显。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单方面灌输的倾向严重。个人兴趣与特长不能被彻底发觉,最终导致人才的单一化和天赋的消退,不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最大程度的培养。社会在飞速前进与发展,要求人们在集体中必须学会分工与合作,通过及时的沟通交流学习信息,以此互帮互助,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体现在合作学习模式中也是如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特定分组让学生研究具体问题。在课前,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学习时,指导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学习后,通过小组提交最终的研究学习成果,让学生真正掌握需要掌握的知识。这种做法的益处在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它对机械化课堂模式的补充、对单一教学方法的影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完成哪一种学习任务,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合作中,组员相互沟通,共同取得进步。
(2)以实验评价保证科学实验的有效性。科学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探索精神,能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感悟与体验。若非如此,科学教学就不具备合理的价值,也不能吸引师生的目光。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不能仅仅是实验结果的衍生,更要让学生从中获得自我提升,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3)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最大掌握。“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以致用才是教育最本质的追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验的感受力。自然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所,我们可以选择组织课外活动或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真知。通过这样的努力,相信会有更多的教育者对合作教育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更深远的探索和研究。
五、结束语
从严谨的科学实验中寻找规律,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到启发,善于探索和学习的精神与态度,贯穿着科学教育的始终。在未来的教育中,同样需要探索精神,以谋求更大的进步。如何高效地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既有客观的经验可以借鉴,又由于环境等不同而千变万化。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具体与实际,以充分的热情、前卫的观念,投入到教学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学习动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尹晓.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