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启发互动教学艺术

时间: 杨敏1 分享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己先做出判断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说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编制了一定认知程序的发现法,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外因、是催化剂,其落脚点是诱使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独立尝试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作出猜想或判断。评判一种教学是不是启发式教学,不是看其外在形式是否热闹,也不是看学生动手时间的长短,关键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不是达到了领悟的水平,是不是经过自己的尝试作出猜想或判断。
  一、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当今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但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二、正确区分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三、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
提出问题是解事物本质的开始,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辅导和提示是必要的,但切忌给予过多的提示,甚至告诉学生答案和详细的解答过程, 这种做法除了让学生羡慕老师、作者的聪明与神奇之外, 更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不利。
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学生也就缺乏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告诉学生学习上没有权威, 只有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才会取得成功。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联想并产生问题。同样,对于学生提出的比较简单幼稚、甚至是非常好笑的问题,老师也一定要认真对待,绝对不能表露出一丝不屑一顾的意思, 要知道,老师的轻视和鄙薄,对学生来说是最沉重的打击, 很有可能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给予每一个提出问题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与表扬。给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机会和时间,把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 的感觉,没有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四、激趣启发,积极引导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是发展智力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这种内在兴趣动机,可以表现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实际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心理学指出,兴趣可由客观的生活意义和主观情绪上的引力所致。那么,在教学中常常引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往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摆脱纯演绎数学的模式,尽可能再现数学发现的基本过程,以及数学与生产、生活的朕系,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此,本人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利用课本中每章节中的插图、引序、例题和一些练习等,作为启发的“导火索”。例如在教圆的性质时,教师首先提问:为什么大多数的盖子是圆形的?为什么所有的轮子都是圆的?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习以为常,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所以经过一番讨论后,还是难以准确回答,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是圆的性质决定的,使学生产生学习圆的性质的强烈愿望。教师在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心态下,启发引导学习圆的性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的是,启发式的教学离不开开放的课堂,和谐的、平等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猜测,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思考,自由地提问。教师应及时地提供信息让学生选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意学生之间交换信息,同学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时应该注重过程,以激发个人的、相互的问题意识。而不是去指责最终结果的失败。保证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生生平等、师生平等, 真正把课堂的主权交还给学生。教师还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问,而且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问题,绝不能敷衍任何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提问题,或者提出疑问,尤其关注“学困生”的问题,多给机会,适当提示,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才能让更多的同学乐于学习、勤奋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