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类论文(2)
高中语文教育类论文
高中语文教育类论文篇2
浅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策略
【摘要】高中语文教育已经不同于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育,它更偏向于学生素质、情感和艺术化的教育。因此高中语文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和技巧的传授,在更多的成分上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特别是在新课改推行之后,令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了出来,从而对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的前进方向做了进一步的明确。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由于高中语文教育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知、情、意”的全面教育,因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美”,并以此熏陶学生的自觉审美意识,从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令学生的审美感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而这就是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其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令学生们的品格和性情在愉快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然而想要实现素质教育,就需要语文审美教育。因为语文审美教育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感,于此同时还能令学生的创造智慧得到不断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们在教材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哲理美”,让学生在浩瀚的语文海洋中沉醉。
而审美智慧在创造心理学中,被称之为“美感”。在人的智慧结构中,正是因为审美智慧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美感被触发的时候,才会令思维产生巨大的活力,以想象力作为行为基础,爆发出惊人的创造激情和探索欲望,从而促进人类的进步。
特别是语文本身就具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意义,其肩负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是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础,因此它可以通过对内涵文章的教育,让学生们真正的理解真善美,从而追求更加完美的人生。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学生审美感受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育,一直将教育重点放在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上,死板的朗读与背诵那些古诗和名家作品,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目的。然而事实上,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它不应该拘泥在那些基础知识的反复锻炼上。
如果仅仅是为了识字,那买一本新华字典就够了。所以语文教学到了高中阶段,应该更加注重文字背后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美”。语文并不是简单的字与字的相连,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词,都拥有着自己独有的韵律和节奏,同样每一篇文字的深处都蕴藏着一种别样的意境。
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果单从文字上去理解这首诗的话,也不过就是“在一个晴朗的秋天,作者看到了一只仙鹤飞上天空”而已。然而事实上,这首诗却表达了作者那种宽阔的胸怀,和与众不同的豁达。
还有高中课本中的名篇《荷塘月色》,这是一篇必背的文章。这篇文章通过对“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进行了形象的描写,文字依然是没有生命的文字,可是却让我们通过这些没有生命的文字,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完全融入到了那片朦胧的荷塘之中,真切的感受到荷塘那轻柔的美,而这就是高中语文审美所要培养的感知能力,将动静相互结合,使情境相互交融。
(二)审美因素的挖掘
正所谓画龙点睛,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点睛之笔,而把握文章的点睛之笔,则是理解这篇文章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在审美教育中,如何让学生的感情被文章中的“美”所牵引,从而引发文章意境与学生感情的共鸣,从而加强学生与文章的交流,关键就在于学生对文章审美因素的挖掘。
例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诗句,便是出自著名诗人王维之手,而他的诗句被高度的评价为“诗中有画”!其中如果没有“浣女”的归来,那么静态的“竹”也就不会喧闹;同样没有“渔舟”的划动,也就不会有密“莲”的动。其中动静的结合,是那样的自然而又和谐,从而令读者轻易的就能深入到那种“浣女归来,莲动竹喧”的意境之中,从而与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体现出作品中的“美”。
(三)美的课堂语言
学会使用“美”的课堂语言,对于教师而言,是成功开展语文教学的一个必要手段。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公鸭嗓”在死气沉沉的朗读一篇文章,尽管这篇文章优美非凡,又有谁能听的进去呢?
而朗读又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绘声绘色的有感情朗读,学生才能通过文章的气势、节奏和韵味挖掘出文章的美,从而使学生沉醉在这种节奏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真切的共鸣,并加深自身对于美的感悟。
文学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种文字的组合,然而恰恰相反,文学是具有生命的艺术,它拥有着自己独有的魅力和思想,同其他艺术一样有声、有色、有味、有感情、有质感……因此我们再面对文学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心去体悟文学的“美”。所以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们“美读”和“美说”的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由于学生本身的社会阅历限制,所以仅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很难完全再现散文、小说、诗歌等所要表达的意境。因此老师不能一味的执着于教学课堂上的渲染和描绘,而应该加强学生“入境”能力的培养,从而令学生达到“心有灵犀”的审美境界,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直接将文字转化为图像,利用文学来丰富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从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在含义,真正意义的感受到文章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的内在成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语文的审美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令学生学会把握美感,在美感的熏陶下,令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艺术想象力,从而令学生们掌握表达美的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
参考文献
[1]章承董.语文课审美教育方法浅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
[2]田忠辉,李淑霞.语文教育中审美素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1)
[3]周艳.语文课题教学结构的审美性[J].中学语文教学,2010(11)
[4]操永华.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师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