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中等教育>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例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方式之一,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为目标。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例文篇1

  浅析高中语文的深度阅读教学

  摘 要:新课改后,各大高校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在当下这样的一种教育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已经成为众多教师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主要根据如何更好地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较强的学科门类,自古有之。近些年来,随着孔子学院在境内外的广泛办学试验,中华文化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的语文教材书,在文化传承中占据重要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进而更进一步的方便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对学生尽职尽责培养的基础上,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全面地提升语文素养,使其具备更强的战斗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存在很多瓶颈,有的教师对学生把握不足,能向学生传送的知识点少之又少。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满堂灌式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升语文素养来说是一件不太符合时宜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这些不应当存在的问题。

  我们所讲的“深度阅读”,主要是指围绕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家及其重要作品为中心而展开的深层次的阅读体验。这种阅读的方式目的在于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多重开发、多元设计研读问题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阅读的素养,进而为学生语文总体感受力和语文成绩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阅读贯穿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

  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对于学生语文总体水平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在语文学习中,得阅读者得天下,因为不管我们是做基本的文言文赏析,还是现代文阅读,甚至是作文等的解题,只有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了解了这些基本的理论内涵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根据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

  然而对于深度阅读的方法,我们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一步体现。阅读的教学也是一个主客体双方进行互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既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想要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水平,当然离不开这几个方面的互相配合。

  首先,作为教师而言,想要使得学生深度阅读水平有所提升,教师自身一味地宣讲,而忽略与学生的互动,是一件非常不可取的事情。在新课改实施之前,教师一般都代代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的过程中,往往是以自己讲解为主,有的教师做得还算合格,会在自己讲完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大致的检查和了解。但大部分教师讲完课后,直接就是安排学生自己复习,也不会选择与学生开展互动。

  因此,很多学生就是因为与教师缺乏必要的互动,或者更贴切一点讲,是因为缺乏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及时督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失自觉的学习意识。最终导致学生在各类考试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或许不能说教师没能尽职尽责的讲课,但却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惰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养成了被动学习的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与学生的及时互动,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基点,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比如说,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沈从文小说专题时,要想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加入自主阅读的队伍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合理牵引方式的运用。激发学生对小说文本的层层递进的分析、解读。首先,最好能让学生对小说文本的作者有个基本的了解,因为,作品的阅读理解离不开对作家自身境遇和当时写作环境的解读,只有在了解作家基本信息和遭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品味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主旨内涵。

  此外,在了解作家和当时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先进行一些基本层面上的阅读,使得学生能够对文本的大意有个基本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最好给学生设置一些基本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一步是深层阅读,在这一步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品味作品的魅力,透析文本的写作深意。只有在这样一种由表及里的解读过程,学生才能一步步的掌握基本的阅读解题方法。

  如,当我们在讲解沈从文的《边城》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知识,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由表及里的方式展开。从最基本的文本总体感知入手,在对文本的作家沈从文进行简单的介绍后,可以先让学生着手解决一下“对《边城》这部作品的整体阅读感受是什么?”的问题,紧接着,再进行分段讲解,通过对每一段主旨内涵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边城》的内在神韵和艺术特色等知识。

  对于学生这个群体而言,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把握的一个最重要的技能就是不断地开阔自身的阅读视野,增强阅读体验。在听取教师正确引导的前提下,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阅读感受力,在课余时间,自己多主动的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多与同学和教师展开交流和阅读互动。只有在这些基础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更大地提升。比如,当教师在讲解《边城》时,学生可以自觉联想到沈从文的《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月下小景》等文学作品。具体感受一下沈从文的写作风格,为多角度的解读沈从文的作品奠定基础,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试着阐释其文本内涵和深意,这对于学生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以上几点是学生必须要注意加强锻炼和尝试的几个方面。

  高中语文作为主干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理解题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几乎占据了考试题目的半边天,因此,能否学好阅读理解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对此予以重视。或许帮助学生扎实的养成一种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肯坚持,终有一日,量的积累会促成质的飞跃。在实现这一跨越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与学生并肩作战,力争取得一次又一次新的突破。或许这条路并非坦途,或许我们要付出的还有很多,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全心全意的为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例文篇2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力课堂建构

  摘要:创建高中语文活力课堂,应当:设置巧妙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进行合作探究,多元解读文本内涵;使用活教材,扩宽学生知识面;创设良好情境,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注重诵读,以情动人。

  关键词:活力课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育创新

  一、高中阅读教学呼唤活力课堂

  1.活力课堂的内涵。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力课堂提倡的是更灵活、更动态、更高效、更愉悦、更注重学生成长和体验的教学形式。简而言之,活力课堂就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即用“互动生成”的理念来重构课堂,使学生焕发生命力量、全面发展、感受愉悦。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呼唤活力课堂。高中语文课程以阅读教学为主,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都是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必须注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但现实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多方面问题:

  (1)重知识,轻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重在要求学生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技巧,而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质疑、举一反三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2)重认知,轻情感。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认知结构的重建,而忽视情感培养或有下意识地情感培养,但是由于采取的方式不恰当或者情感距离学生太远,导致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这种情感。

  (3)重结论,轻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为主,而没有给学生自己质疑、理解、探究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重分析,轻诵读。很多的语文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讲解一篇文段,就是简单地分析,让学生去理解去接受,缺乏有情感的诵读,学生理解的层次较浅,整堂课也较枯燥乏味。反复诵读才能以情动人,才能让学生在文段中找到共鸣,得到升华。[1]

  3.活力课堂的实践价值。

  创建活力课堂,推进创新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活生生的情境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堂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教育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内容是创新的源头活水;课堂教学过程是创新教育的载体;课堂教学的变革是落实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建活力课堂,推进创新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动力。它与素质教育在弘扬学生主体性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集中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教学过程主人的新型教学关系,两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动态生成。这一要求恰好也是活力课堂所提倡的。[2]

  二、高中阅读教学活力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认为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可以设计一个引导性材料,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即导入。

  例如,王淑英老师在讲授苏轼的《归去来兮辞》时,选取了苏轼的一则小故事:“苏东坡是散文家、大学者。一次,他去散步,问周围的人:‘你们说说我肚子里有什么?’周围的人说:‘一肚子学问、智慧、文章。’苏东坡说不对。侍妾朝云说:‘先生,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微笑着赞成。我们今天要学习陶渊明,他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也是苏东坡最推崇的人。”[3]这个导入既有趣,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又能凸显陶渊明的思想境界,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2.鼓励提问,多元评价。《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指的是启发式教学,强调在学生面对问题急于弄清而又无从着手时,嘴上想说但又无从谈起时,教师对他进行启发,解开关键点。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学生对这篇来自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稿非常陌生,学习的兴趣不浓。于是将1955年美国蒙哥马利公交车上让座事件作为背景资料印发给学生,学生看了材料义愤填膺,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样都是消费者,为什么黑人非要给白人让座呢?”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展开热烈的讨论,推动学生对课文探究,他们注意到了文中《独立宣言》对民权的允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演讲者对平等的期盼之情。[4]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顺利地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引领他们学习课文。

  3.合作探究,多元解读。新课标的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语文阅读的文本进行探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又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安徽太湖北中的朱敦亮老师在讲授《祝福》一课时,让学生分成A、B两组探讨祥林嫂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当时A组学生认为祥林嫂勤劳、善良、淳朴、聪慧、坚强,有不屈不挠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这组的观点已接近标准答案,但是B组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祥林嫂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礼教卫道者。这组答案与朱老师的教案设置不符,打乱了教学安排。朱老师非常智慧地调整教学步骤,让A、B两组学生展开辩论,对这一问题再行研读,实现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5]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深入思考的能力。

  4.用活教材,激发能动性。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仅靠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从生活、社会中寻求灵感,开发活教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

  例如,以《焦点访谈》为活教材,要求学生抽空收看该节目,并记录和思考。看后写随笔,随后在第二天的课前十分钟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该节目,分析、理解、提高思想认识,丰富作文的题材,加强论证的力度。在教材之外,开发活教材,既能使课堂活跃起来,又能提高高中生的思维境界,使高中生具备思辨能力。   5.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第一,每一个学习者所内化了的知识和策略,是在他们通过同他人的合作活动表征出来,通过亲自汲取他人的视点才得以获得的;第二,学习活动是在社会的文化的语脉中产生的,就是说,所谓“知识”总是处在必须运用该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情境中的。[6]

  例如:在讲授《雷雨》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用课本剧的形式演绎这一作品。表演完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该作品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总结出小组答案后,再采取辩论的形式,得出结论。最后,由老师对这一课进行小结。[7]创设情境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重点的转移,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课堂氛围活跃,充满活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6.注重诵读,以情动人。语文是一门充满语言美感的学科,需要我们动情地诵读,才能更深地体会。尤其是诗歌教学,更应注重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音律的美感,走进诗的境界,理解其中的情感。

  例如:韩军老师在讲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先满怀感情、语调低沉地讲述诗歌描述的画面,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这幅画面,再在二泉映月的音乐声中,朗诵诗歌。在这一氛围之下,有的学生已潸然泪下,甚至要求老师再读一遍。这样学生已对该诗的情感有了初步的体会,更容易理解这首诗歌,肯定会对这首诗印象深刻,而且慢慢地开始热爱诗歌,体会诗歌的美。[8]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诵读,能以情动人,使学生思想得以升华,体会到精神的愉悦。

  三、创建高中阅读教学活力课堂的思考

  创建活力课堂是推进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和实行素质教育的主动力,应该在未来的教学中加以落实。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要有多方面的考虑:

  1.不脱离考试,在“度”中创新。在实施活力课堂的过程中,会遭遇高考制度的限制,很多教学安排都得跟高考挂钩,不可能完全自由地去安排教学。因此,在实施中,既要有创新,有活力,也要考虑高考制度的限制,把握良好的度。

  2.不脱离语文,在“度”中活动。活力课堂并不意味地无边无际地、毫无目的地开展活动,要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有些活动非常新颖,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是不一定适合在教学中使用,可能会影响教学的效率,浪费大量的时间。在开展活力课堂时,还是得紧跟教学进度,不能开展与语文完全无关的活动。

  3.不脱离教师,在“指导”下探究。开展活力课堂的时候,也要注意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扮演,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一言堂”,也不能什么都不管,任由学生发挥,使课堂处于无法控制的状态。这一点,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安排,只有在完整而科学的教学设计指导下,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59.

  [2]林伟民,候建成.活力课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9-30.

  [3]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8.

  [4]张怡敏.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苏州:苏州大学,2011.

  [5]王荣生,黄伟.高中语文(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3-45.

  [6]“语文活动式教学”实验课题组.语文活动式教学课例研究[M].上海:语文出版社,2010:2.

  [7]钟海洪.演-论-辩-解――阶梯式课堂活动突破文言文教学难点[J].语文月刊,2015,(2):39-41.

  [8]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2-184.

猜你喜欢:

341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