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中等教育>

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在当今社会,就我国的中学教育而言,德育是关乎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篇1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本文就中学德育教育方法创新进行了研究探讨。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科学化的基本条件,是完成德育任务、完成德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中学德育主要采用的是系统道德知识灌输、行为规范训练、教育者人格示范和生活中榜样典型的诱引、集体的影响以及奖惩措施强化等方法。

  关键词:中学;德育;创新

  一、目前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处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也使传统的德育工作暴露出了存在的问题。

  1.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在无形中引发了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影响。这种影响造成了:一是学生的政治意识淡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加大了学校德育的难度;二是学生价值观念变化较快,这个时期的中学生面临多种价值观的选择,反映在部分学生身上即集体意识不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很多学生不是把对社会的贡献作为人生的主要价值,而是比家长职务的高低、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差,认为有钱、有地位就有价值,金钱至上也成为一些中学生的人生信条。如此种种,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落后的甚至腐朽的价值观将会侵蚀中学生的心灵,影响中学德育的效果。

  2.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l)德育内容陈旧或要求过高。长期以来,中学德育工作内容中存在着多年一贯制,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发展的现象,有的内容是沿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能令学生信服;有的则要求过高,如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确实很新,也很重要,但如不贴近生活实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接受是很难的。

  (2)德育方法单一。在大学人学不能取消以分数为标准的条件下,学校为了照顾语、数、英等科目,德育课的时间有限,不能走向社会,而只能在课堂里完成,故方法单一、效果不佳。

  (3)德育考核标准存在问题。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不能以数字化的标准来衡量的,相应的学校的德育也不能像其他文化课那样凭一张考卷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但目前中学重课堂考试分数轻完整的日常思想和行为的评价、重定性轻定量、重静态轻动态评定、重教师评定轻学生自我评定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强化的德育工作目标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年龄差距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差别也很大,因此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阶段确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目标并为之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

  1―2年级阶段:根据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的特点,确定德育目标为: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为基础,逐步教给生活常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班级、初步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

  3―4年级阶段:以进行必要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继续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帮助他们能自觉地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

  5―6年级阶段: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判断是非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7―9年级阶段: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同时加强青春期教育和良好意志品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德育教育的创新方法

  首先,要适应当代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不喜欢教师仍把他们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来对待。因此,在进行德育时,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水平及生理发展的特点而选择不同的德育方法。

  其次,要适应中学生个性心理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他们不盲目听信权威,厌恶别人(包括教师)对他们指手划脚,愿意自己思考和探求问题的答案。作为教育者,在德育中应该注意避免以“先知者”、“长者”的角色去命令他们,而应把学生放到主体的地位。

  第三,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产生发展于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同时,又是进行自我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充分挖掘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在潜力,通过一系列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锻炼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要注意知、情、意、行的统一。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构成要素。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和意起调节控制作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动个体思想品德的不断发展。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但往往“知情脱离”、“知行不一”。因此,德育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弥补其薄弱环节,使知、情、意、行四者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

  第五,强化隐性教育。隐性教育避免显性的灌输,避免空洞的说教,通过启发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受教育者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学校德育中应强化隐性教育这一途径。

  总之,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从细节抓起,小处落实,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总结,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显著德育成效,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位、信得过的品牌学校。

  参考文献:

  [1]庞冬越.完善现行中学德育管理体制的思考[J].大学时代.2006(08)

  [2]王世录.中学德育现状的分析与对策[J].甘肃教育.2005(09)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学德育教育硕士论文

325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