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中学教师论文多少钱(2)
代发中学教师论文多少钱
代发中学教师论文多少钱篇2
浅析中学教师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是由教师来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的教育,所以教师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教育的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对创新了解多少,其创新能力如何关系着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如何看待创新行为,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
一、教师创新能力的定义
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善于吸取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创造性地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折射,是对教师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有分布合理、新旧均衡的知识结构,有永不满足、超越自我的意识,有民主平等、尊重学生的教育观,有新鲜独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中学教师创新能力的作用
现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要从小培养,中学教师就成了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中学教师的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教学效果,影响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作用是不容轻视的。
(一)对教师个人发展的影响
创新能力是教师个人能力的一部分,创新能力的高低影响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行为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1、影响教师创新性教学行为
教师的创新能力会影响他们的创新性教学行为。认为创新能力可以培养的教师,会努力地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持遗传决定论的教师,则不会采取积极行动,自觉不自觉地给学生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如果教师不重视创新能力,就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支持创新能力;如果教师缺乏对创新行为的恰当理解,在教学中强调顺从思维的传统性,那么他们也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条件。
2、影响教师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
创新能力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部分,教师能否将创新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创新能力较好的教师在实施创新型教学时能很好的掌控课堂纪律,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却并不显的没有纪律,创新能力越高这种掌控能力就越高即教师的管理能力就越高。另外,进行创新型教学的课程进度如何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符,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越高就越能将创新融入教学任务中,很好的协调创新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协调能力就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与个人的其他能力是相互联系的,创新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个人能力综合发展。
(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1、教师的创新性评价影响学生的创新行为
具体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或评价学生作品的人也组成了一个范围,他们决定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的东西是具有创新性的,而他们所制订或者默许的标准将成为学生在发展创造性时所必须参考的依据。违反了评价标准的创新性表现,将被视为不合格而被排斥在外。下面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了泥和水。”有一个学生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春天。”如此美妙的回答却被老师判为错误!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发展来说,教师作为评价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观念和行为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接纳创新性,对学生的创新行为有很大影响。
2、为学生创新创设环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青少年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他们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在这一时期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为一生的事业打下基础,所以应重视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其所处的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文化的桥梁,是这个因素中最为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成分。有较好创新能力的教师能够与学生平等地沟通和交流,支持、鼓励不同想法和观点的存在和产生,对一些新颖、独特的设计或作品给予赏识和表扬,学生的创新性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创新教育,即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它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师在创新教育中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整个学校教育有重大影响。
1、影响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一位优秀教师应该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和教育活动的创造者。他们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特别是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了解当今高新科技发展新成果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然而教育不是一位教师来实施的,而是由无数小的教师个体构成的教师团体来实施的,所以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教师个人的创新能力会影响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2、影响学校实施创新教育
学校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环境,创新型的教学,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创新的教学环境等都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一部分,都有赖于教师这样一个个体来具体实施,所以教师个人的创新素质特别是教师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三﹑关于中学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分析
(一)影响中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因素及分析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发现知识、年龄、环境等是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笔者认为造成中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影响其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知识、年龄、智力、动机、个性、环境。
1、知识
个人能力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基础,就好比裁缝做衣服,要能做出衣服的前提是你得会量体裁衣,要有所创新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基础,我认为那就是一定的知识积累。Simon(1988)曾指出,经过长时间的大量学习,成为某方面的专家,是创新的一个先决条件。Gardner(1993)也曾提出过“十年法则”,即但凡伟大的艺术家,在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之前非经过十年的练习不可。这期间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2、 年龄
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很多老年人不愿尝试新鲜事物,安于现状,一些年龄大的教师表现出对教学的倦怠性,与此相比,年龄对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以往有研究指出年龄会影响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在与被试教师交谈中发现,多数老师的观点倾向于年龄越大创新的可能就越小,他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意识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安于现状,不愿多动脑,久之思维就变的僵化,创新的能力就越小。
3、智力
在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相信创新能力和智力是紧密相连的。而自古许多有作为的名人如爱因斯坦都是智商很高的人,所以我认为智商与创新之间应该是成正比关系。陈防(2005)的研究发现,有95.6%的中学教师认为智商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4、动机
通常一个人需要在某个领域工作,如果他真正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关注工作本身,他就有机会做出创新性的工作,如果他不热爱所从事的工作,但被这份工作的待遇所吸引,他也会努力工作,努力有所创新。所以有时一定的物质奖励和名誉的激励作用会使工作变得有吸引力,体现出动机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影响力。
5、环境
创新能力体现在创新活动中,创新活动主要取决于创新环境。人需要一个支持并奖励创新想法的环境,一个人可能具备了所有供以创新思维的内部资源,但如果缺乏支持性的环境,创新能力或许就无法展现出来。然而环境并非完全支持创新,面对环境中阻碍创新的因素,是应对挑战还是任由障碍横行,这取决于个人的决定选择。环境中还有一部分取决于谁是评估者,评估标准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6、个性
人格是创造力的重要部分,具有特定人格特质的个体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中会生成更多创新性产品。总结国内外专家对创新人才的人格研究,发现创新个性特征主要有预见性、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兴趣广泛、不落俗套、自信心强、敢于冒险、有幽默感、好奇、容忍模糊、自我效能、思想开放、打破常规等。
四﹑促进中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 加强对创新理论的学习
教师对创新理论的学习主要分为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职前的主要是进行师范教育,学习创新理论;职后主要是师资培训,以专题的形式为教师提供学习材料,使教师了解创新的定义、创新能力、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创新教学的方法等相关理论;帮助教师认识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多样性;使教师从创新能力的个体、群体、产品、过程、环境等多个角度学习创新能力理论。
平时教师个人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网络资源加强对理论的学习,为创新教学实践做好铺垫。
(二) 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实践
理论学习只是观念上的掌握,教学管理只是提供现实的土壤和环境条件,创新型教师的真正构建是在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脱离了现实的教学活动的锻炼,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
有了理论的支持和适宜的环境,教师个人应该积极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将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实现教学方法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氛围(开放,宽松和谐),做到理论与技能的结合,实现教学方法与认识上的综合创新,积极、努力解决在实施创新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个人的创新教学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三) 教学科研
事实证明,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创新能力自我培养的有效方法。可以针对创新教学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创新的途径,创新教学行为等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检验所学理论和经验的正确性、有效性,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许多问题,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探索,找到应用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操作方法。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建构起来。
结语
创新型人才是祖国的未来,教师是创造未来的工程师,教师对创新的认识和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人们应该对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