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投稿(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投稿(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投稿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投稿篇2

  浅析加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学科,用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一些案例,谈如何加强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挖掘人文教育素材、丰富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历史; 课堂教学; 人文教育

  我们所教的历史“实乃人文之本”,它以丰富的内容,博大精深的内涵,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人格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是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种教育。它有利于发展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丰富自己的人性与情感,通过对历史学科的人文感悟而建立起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历史人文教育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下面我想结合一些案例,对加强历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第一,挖据人文教育素材,丰富人文教育内容

  历史学科中既有科学的史实,又有人文的情感,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通过增加文化史、思想史、风俗史、经济史等内容,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认识人类智慧力量的伟大,产生对人类文明的敬重感。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要立足历史学科,辐射相关学科,联系现实。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首唐诗,不仅使阳关、玉门关这两个地名跃出纸面,方便学生记忆,而且勾勒出西部地区的荒凉,自然而然地引到西部大开发的话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

  第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可以概括地阐述为引导学生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相处,其内涵极其丰富,它包括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与求索;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尊重与追求;对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与追求;对人的关注、理解与尊重和对人的主体性的祈盼与高扬。

  要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如果仅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这种教育既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传授知识时,必须考虑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必须将人格塑造和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内化、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有这样一个案例:“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启发学生去思考,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应从哪些方面把握,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郑和下西洋,证明我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十分发达,能到达今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一带,真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有的学生说:郑和下西洋也促使了中国与印度、东南亚和阿拉伯的友好往来,真了不起!同时也宣传了我国先进优秀的文化,加强了与各国的友好交往。

  有的学生说:郑和把许多国家的土特产品带到中国来,大开了中国人的眼界,如人们看到了大象、长颈鹿、珠宝、珊瑚等。

  有的学生说:还有,郑和下西洋后,使很多人到了南洋各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老师接着说: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壮举,它距今已经六百多年了,值得我们为之自豪,你认为郑和的举动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郑和能七次远洋航行,表明他是具有非凡意志和耐力的人,我佩服他,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

  有的学生说:郑和能够带着那么多人和货物,探索未知的世界,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的学生说:郑和所到之处,受到了各国的热烈欢迎,各国使者还随宝船来到中国,这说明郑和作为中国外交的使者,为中外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也应该学习他,成为一个自觉维护世界和平的公民。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中国的货物要么赠送,要么低价出售,这真不划算,应该在贸易中实行平等交换的原则。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他去西洋只是为了宣扬国威,这点不好,有点骄傲自大,做人方面可要不得。

  老师接着说: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很好。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给了我们做人、做事的很多启示,希望你们发扬郑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热爱和平的精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样在老师的启发下,自然而然地将人文知识上升为人文精神。

  要使中学生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倡“把信心留给自己,对自己负责;把孝心献给父母,对家庭负责;把关心献给他人,对集体负责;把爱心献给社会,对社会负责;把忠心献给祖国,对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负责”。要选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材,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朴素情感。

  第三,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在科学文化和人文建立平衡的同时,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要求才子佳人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还要精通琴棋书画,这表明这些健康的生活才艺决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在人文素质的养成中有着重要的陶冶功能,审美情趣,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历史学科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建筑、绘画、书法、服饰等,无不散发着美的气息。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想象美、理解美、创造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美。商代造型计策、花纹细密的司母戊鼎、西汉薄如蝉翼的绢衣,都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同样,从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到指南针的出现;从赵州桥的设计,大雁塔的落成,到北京城的修建,大运河的开通,无不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无不渗透着劳动人民的血汗,无不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才能。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或某一内容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才能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充满新的希望和期待,我相信我们的历史教师一定会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契机,更好的定位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努力加强历史教学的实效,克分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325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