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
罗艳琴1由 分享
【摘 要】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对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创新教育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教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灵活地运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美术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1.教师因素
在构成美术教育系统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成了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发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邓小平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还要有驾驭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情感心理,指导学生情感实践,从这些方面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情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 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些教育专家对人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感也是人的素质,并且是最重要的素质,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有专家预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传统的授业功能将逐渐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这就预示着情感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原因就是许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别人应从规范自己做起。”因此,提高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怎样丰富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树立当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1.2 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情感目标及评价方式。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能根据美术学科的冷暖特征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标及评价方式。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不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学,而且还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细节。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情感教育。
例如,在学习《云南青铜器》这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设置了这样的情感目标:为什么我们的古人要用母牛保护小牛不被老虎伤害的动态做?是为了传达什么?当你看到它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在讨论时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这样就达到了情感教育目的。
1.3 教师在教学时要付出情感。美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由此可见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以利于情感的沟通。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考试科目,许多美术教师常对学科歧视有情绪,上课时不够投入。再加上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把美术课上好,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许多美术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在上课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激励。
2.学生因素
在现代学习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情感的交流。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处于潜能完善阶段,学习目的、方法、性质、内容和途径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学习动机更加复杂,学习方法上灵活性增强,学习兴趣更为强烈和广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标,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并把感情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中,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接受情感教育。
3.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交流,同绘美好、和谐乐章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调节功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现在提倡的民主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给学生心理自由,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师生之间应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得到指导和建议。然而,在与学生情感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策略,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让学生也能动情。有位法国哲人说得好:“人是有感情的芦苇”,那种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教师只会使学生陷入爱的误区。由此可见,情感投入的核心就是关心人、体贴人,对学生满腔热忱是情感投入的前提。有首歌唱得好:“宽容让眼睛笑了,关心让心房暖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活上体贴、学习上指导、思想上关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这样才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同绘美好图画,共奏和谐乐章。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活动,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我们更要重视情感教育。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创新教育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教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灵活地运用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美术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美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
1.教师因素
在构成美术教育系统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成了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发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邓小平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驾驭知识的能力,还要有驾驭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调动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情感心理,指导学生情感实践,从这些方面看,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情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1 教师自身要具备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些教育专家对人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感也是人的素质,并且是最重要的素质,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有专家预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传统的授业功能将逐渐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这就预示着情感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原因就是许多美术教师并未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情感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真教育。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你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别人应从规范自己做起。”因此,提高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怎样丰富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树立当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1.2 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情感目标及评价方式。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能根据美术学科的冷暖特征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标及评价方式。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教师不仅要知道他自己的科学,而且还要精通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细节。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时接受情感教育。
例如,在学习《云南青铜器》这一课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设置了这样的情感目标:为什么我们的古人要用母牛保护小牛不被老虎伤害的动态做?是为了传达什么?当你看到它时,有什么感受?学生在讨论时纷纷表达了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这样就达到了情感教育目的。
1.3 教师在教学时要付出情感。美术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理解你,关怀你……”由此可见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只有付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以利于情感的沟通。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不是考试科目,许多美术教师常对学科歧视有情绪,上课时不够投入。再加上教师在社会上的角色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把美术课上好,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许多美术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在上课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学生,能以饱满的激情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激励。
2.学生因素
在现代学习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情感的交流。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处于潜能完善阶段,学习目的、方法、性质、内容和途径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学习动机更加复杂,学习方法上灵活性增强,学习兴趣更为强烈和广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标,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并把感情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中,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接受情感教育。
3.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交流,同绘美好、和谐乐章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利用情感的感染功能、调节功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现在提倡的民主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给学生心理自由,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师生之间应建立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得到指导和建议。然而,在与学生情感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策略,应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让学生也能动情。有位法国哲人说得好:“人是有感情的芦苇”,那种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教师只会使学生陷入爱的误区。由此可见,情感投入的核心就是关心人、体贴人,对学生满腔热忱是情感投入的前提。有首歌唱得好:“宽容让眼睛笑了,关心让心房暖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活上体贴、学习上指导、思想上关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这样才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同绘美好图画,共奏和谐乐章。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活动,也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活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美术教育背景下,我们更要重视情感教育。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