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的论文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推进,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师心理健康的论文篇1
浅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措施
摘 要: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从外部条件看可通过如加强职前职后培训、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等加以改善。但我认为,归根到底,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等,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
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更需要健康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担当“解惑”的重任。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缺乏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教师虽学过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但只凭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
能影响教师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幸福、长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调节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地面对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
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可在我们天天面对学生时,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作为一种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要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就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
教师的工作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它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的心态。密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其着眼点还应该放在作息时间、工作量、工作状态等一些具体实在的内容上。
一、热爱学生,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情感”因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深入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起点,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是爱学生的主要内容。关心学生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容许学生有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余地。信任学生就是相信学生都有要成为“好人”的愿望,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也是可以教育好的。严格要求学生是爱学生的尺度和表现。教师爱学生主要是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着眼,爱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放任学生,也不是溺爱学生。要有宽容的心态,特别是对待有过错的学生,要克制自己,稳定情绪,不要说过头话。要了解学生的痛苦、苦闷和孤独,少抱怨、急躁,多宽容、耐心。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去说服他们,用真诚、执著的情感来打动他们,用呵护、引导、健康、包容的态度来帮助他们,从而创建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整体,让师生都感受到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因此,对教育工作、对学生、对所讲授学科的热爱以及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正确的审美感,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素质。其中热爱学生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
二、磨砺意志,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意志”因素
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时期,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这种意志素质表现在工作上是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工作的伟大意义,坚信自己的工作是光荣而崇高的。要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要有善于支配自我和节制自我的能力,以耐心说服的态度对待学生。应学会悦纳学生,悦纳教学工作,抛弃那种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缺点、用有色眼镜观察学生优点的观念,抛弃那种因工作不顺而产生的烦恼和痛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职业修养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也是教育技巧高度的尺度。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细心观察,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观察”因素
观察是一种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有效的方法。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教师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时要做到:一要细致而深入。见微知著,能体察反映学生内心变化的细微表现,并透过这些细微表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智力发展的水平,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向。能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去了解学生的自我观念,这是教师良好的观察力的基本品质。二要迅速而准确。能迅速地进行观察,善于抓住最能表现内心活动的主要表现,又不为假象所迷惑,要善于在瞬间捕捉学生表现和行为的细微变化,迅速掌握学生的特点,真实地判断所发生的情况或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处理问题。三要全面而客观。全面观察,从时间和空间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
四、善于表达,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表达”因素
教师的表达能力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性工具,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表情传入学生头脑中。所以,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表达能力。
总之,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从外部条件看可通过如加强职前职后培训、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等加以改善。但我认为,归根到底,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等,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下页带来更多的教师心理健康的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的论文
上一篇: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
下一篇:二级心理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