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心理健康论文(2)
有关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有关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篇2
浅析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培养
摘 要: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全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今天,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应当明确教师心理健康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去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压力;焦虑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对教师角色认同
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力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1)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3)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
(4)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5)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6)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4.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人家庭。
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美国斯坦福大学范顿根据实际调查,确定测定教师心理健康的下列各项标准:1)对于教学能否愉快胜任;2)儿童、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3)在学校行政上能否合作;4)对专业进修有无兴趣。他考察了241名教师,其中187名(77.6%)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或者至少对于教育工作有良好的适应。其余的54名(22.4%)各方面都有问题。有的患有神经疾病,有的人格上有问题。史普里的研究发现,在当时美国一般人口中,情绪适应困难的人数约占1/4,而教师人口中则高达1/3。日本的崛内敏夫教授,曾调查东京市内50所中小学的1140名教师,发现其中适应不良的教师有109名,占总数的9.6%。
运用王玲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州和澳门特区两地184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两地教师身心健康状况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焦虑等方面比国内普通人要差一些。高峰、袁军对上海市97所小学3055名教师进行的(SCL-90)的调查发现,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躯体化方面相当普遍的存在问题。许金更、许瑛国对北京市15所小学554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28.57%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苦恼;3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校外人交往;有55.98%的教师经常患病或有慢性病。类似的研究不胜枚举。
以上研究表明:很多教师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在整个教育者之中还占有相当的比率。由于教师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
三、教师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第一,工作量。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太大,在所有问题中排居首位;64%的教师把放假放在发奖金、受到领导表扬等因素之前,认为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教师的工作量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如备课、上课、批改大量的学生作业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值日、卫生、上操等。调查还发现,工作负担较重的教师群体,如班主任、主课教师、毕业班教师、初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多,职业压力大。
第二,升学压力。有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老师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升学压力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升学压力还加剧了同事之间的竞争,这成为教师心理矛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经济状况。有50%的教师经济状况紧张,特别是未婚的、年龄低于40岁的、初中的或男教师经济状况更不如意一些。男教师、年轻教师、班主任等对经济收入都相对不满意。多数教师认为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不相配。
第四,领导的评价。在调查中发现,领导的不公正评价被许多教师认为是他们职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这与知识分子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如何评价教师、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五,职称。教师评职称受阻是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导火线。虽然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折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多的是自尊心受到打击。
第六,其他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值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进而形成心理问题。个性是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内在因素。从事教师行业的群体在性格上往往倾向于完美主义者、敏感等,这样的个性造成一个人对事事都在意、追求完善、不容自己有小小的过失等。
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下,一些很现实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是不完善的考核制度。这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所以有时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但究竟什么是校长负责制,不同的校长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一名校长竟是这样理解的: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看来,要整体提高学校领导的素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已十分必要。
三是不稳定的工作环境。虽然竞争可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促使优胜劣汰,但是教师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一点对于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四是不合理的分配方式。现在许多教师提到工资待遇,心理是失衡的。这不仅是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比较结果,也是不同学校之间教师互相比较的结果。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1.个人层面
从个人层面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技术,包括时间管理技巧、放松训练、反思和认知重建策略等。1)时间管理技巧指对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并且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2)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它包括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放松紧张的神经。3)反思指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做出理性的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4)认知重建策略指避免自挫性的认知,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
总之,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1)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3)要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要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上班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是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积极开展教师的心理咨询,作为教师个人不要排斥去看心理医生。
2.学校层面
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往往很复杂,但问题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学校情境和教学活动。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从学校层面人手。学校层面的措施强调改变工作环境的结构,如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学生和教师数的比率,提高群体支持力度,给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行政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教师的压力源及其他问题的敏感性,提供更多的职前和职位培训等。把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形成教师、学生的双主体地位。
学校还要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不定期地为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3.社区层面
这个层面主要是从社会支持系统入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一个相对封闭、缺少社会支持的群体,因此,在学校内部乃至整个社区、学区内形成教师社会支持系统,能有效的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4.社会体制层面
该层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如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同时,促进教师职业化,在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形成一整套规范体系。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索罗门教授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是素质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有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的成长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应该认真透彻地分析其成因并且从各个层面着手,来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有关教师心理健康论文相关文章:
3.教师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