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的论文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心理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基本原则是应用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对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应用心理学的论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应用心理学的论文下载篇1
浅析心理学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 新时期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随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了衡量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同时也为造就和培养新型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在探索高职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将心理学理论运用到高职教育管理中,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又是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心理学;运用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心理教育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体现出了人的德性、潜能和心力三个方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心理教育还可以看做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一、心理学对高职管理中的重要性
将心理学教育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课程当中,不仅会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身心健康产生好的影响,同时还打下了高职院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出来多元化的趋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价值导向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很多学生因为学历不高会产生焦躁和自卑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其学习和择业。针对这种现存的状况,将心理学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运用心理学管理高职教育,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教学范畴当中,有利于丰富高职的课堂教学,同时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面对着国家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金融危机的巨大触动,高职学生的心灵也被蒙上了阴影。面对着毕业生的焦躁和自卑心理,国家虽然也出台了政策予以调整,但是人数众多的从业大军就业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有些个别的地方和院校,在毕业之际竟然出现了毕业生的打砸现象,这充分暴露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也说明了在教学中需注重学生克服困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想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同时还需要教师的辅助,也提醒了高职院校应十分注意心理学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引进心理学教学机制,终止学生自身的原始的“心理免疫能力”生存方式,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
二、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1、深入疏导,转化角色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进入疏导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尽快地从情绪化中走出来,带领学生认知自身的行为,并且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刚刚进入校门之后以及在毕业之际需要工作岗位之时,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大规模爆发伤心、痛苦感情的高发期。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间,年轻人因为恋情的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甚至是有负面的情绪出来。这些时候都是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引导学生,告别负面的坏的情绪,回忆自己做过的高兴的开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心理历程的回味来促使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凭着主观和意气办事的做法,慢慢恢复自信心。深入的疏导法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重视沟通技巧,更要注重沟通态度。学生们往往更加欢迎热情、和蔼以及善于沟通的教师,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意识,定位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了解学生的品行、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营造轻松的学生氛围
辅导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想要学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备,就要教师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一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有着很深的心理戒备,是不会轻易的被打开心防的,教师也就无从疏导。还有,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偏见。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就业和社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均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障碍,有了问题就需要及时做到排解,否则不仅会加重心理负担,还会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产生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建立一定树立比例的“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医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给予详细的讲解和疏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下评论,更不能反应冷淡,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应在较为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和咨询。高职院校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但会很好地为学生排解问题,同时还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
3、健全干预机制
高职院校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更要将个体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当做重要的工作来做。健全干预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由此衍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健全个体的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来抓:首先,实行值班制度,使得心理咨询的教师如同医务教师一样,做到随时能够接待学生,不会使学生感到落寞。初次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尤其会有紧张的心理,如果再遇到无人值班的情况,那么就会更加加重学生的紧张感和不适感。此外,高职院校应配置咨询热线,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使得每一位需要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最后,对于初步评估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转送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语:将心理学引进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当中,不仅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同时还是对高职院校本身的完善。这一机制的实施,必然会形成一个双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石磊.谈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院校班级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6(10)
[2]陈汉红.班级建设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3]易芳.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J].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4]白羽.改变心力―――团体心理训练与潜能激发[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应用心理学的论文下载篇2
浅析心理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可以将心理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信心与意志力,加强对课堂的管理,走进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交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心理学;化学;高中
不少学生常感到化学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的内容、研究方法等学科特点的原因,也有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师教学上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都是在某些主客观条件下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障碍,使思维无法继续下去,造成化学学习效果不佳。通过观看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心理学》网络视频,结合自己翻阅的一些相关书籍,我清楚认识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心理活动和思维规律入手,对思维障碍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产生因素:学习兴趣、成就和交往动机。
首先,学习兴趣即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教师应该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时就着手培养。
接着,学生的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志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影响志向水平的主要因素:①家庭的期望和要求;②过去的成绩;③能力与自信心;④与人对比效应。笔者这里主要介绍第二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均有出试卷的机会,试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准之一,但是成绩却是一部分学生兴趣的杀手,所以在试卷选题上要注意,让尽量多的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如果整体上都没考好,那就要进行鼓动学生的学习,对于个别成绩较差或是退步的学生,应该帮忙学生一起找原因,争取下次能考好。成绩的优良直接关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最后,交往动机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其实就是说学生喜不喜欢这个老师。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包括老师的外表形象和上第一节课的内容。②课堂中教学中略带幽默,不在言语上打击学生,眼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练习时略微指点一下。③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可适当顺着学生的想法去谈,当学生询问教师的私事时,可以半谈半避,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动机好效果则好,动机差效果也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①做可能获得成功的事;②激励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期望心理;③使学生产生愉快感;④进行难度适中的教学;⑤教学要保持新鲜感。
二、加强学生自信心、意志力培养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往往会存在“三分钟热度”的心理。刚开始时,在老师的激发引导下,会突然激起他们学习化学的满腔热情。但是“好景不长”,一段时间之后,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这股热情便慢慢开始降温、消退。此时,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意志力的训练。如果一个学生有信心,意志力又好,那么不仅仅在我们化学上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其他方面也应该有较好的收获。
因此,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便显得尤为重要。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自信心具有了那就要看意志力了。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在进行化学教学实践时,常常借助于直观的实验或者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的实例来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要想让学生有自信,还要学生从简单的实验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自己去动手实践。
三、教学中注意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课堂管理时常出现的问题有:①学生愈安静则学习效率愈高;②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生对其命令的绝对服从;③学生的行为代表其品德。根据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极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如果老师碰到消极和对抗的课堂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2.邻近控制;3.提高学习兴趣;4.使用幽默;5.安排余暇;6.劝离课堂;7.移除诱因;8.提出要求。
四、罗森塔尔实验的教学启示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用。
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这些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自信心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的一种学习动力。事实也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学生,这将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支持着学生的进步。
综上所述,面对现在90后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找到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互相促进,最终实现理想。所以教学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尽可能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同时,促进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施景皓.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中学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85,(4)
[2]许玲.浅谈心理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2(18)
猜你喜欢:
应用心理学的论文
上一篇: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下一篇:心理学的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