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理学方面的论文
地理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对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时具有的心理特点,如怎样形成正确的表象、进行大量有效的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等影响着他的学习情况。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地理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地理心理学方面的论文篇1
浅谈心理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地理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对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可以协调师生关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开展教学,转变教育观念、评价体系,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心理学 心理教育 情感
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从而熏陶、感化和塑造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让学生喜爱地理这门学科、乐意去学、有兴趣去学,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在课程改革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理教学的基本过程应该彻底摆脱纯形式化的模式,以开放的体系再现学科内容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能力。即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学习过程和方式。
一、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1.地理教师的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符合心理学规律。
地理教师的良好心理学素养,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符合心理学规律,也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除了教师的地理学基础理论是否扎实、教学技能是否娴熟外,与教师是否掌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符合心理学原则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地理教师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激发规律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地理目的的教育,能够根据学生注意力变化规律巧妙地组织地理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思维规律并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妥善地安排恰当方法掌握知识技能,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和作业,就会在地理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对于教师来说,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完善的人格,有自己丰富的个性、鲜明的风格,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既做学生的“经师”,更做学生的“人师”。在中学阶段,地理学科长期以来是一门被忽视的学科,地理教师心理压力较大,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而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影响的深刻性、长远性和多重性。只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地理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这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
3.选择正确的方法,让心理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作用。
(1)利用心理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应该重视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作用,让学生在更多的途径和环境下有效识记地理学的知识点。这种利用无意识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直观活泼的图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法积极地消除学生存在的记忆障碍。
(2)要善于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课堂关系就是单一的教师与学生你讲我听,就不可能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门学科的学习。这样,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始终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所谓“问题情境”不仅仅是教师的发问,实际上是渗透在教师的启发式讲授中,渗透在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中。这些问题应该是系统深入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应该是充满情趣的,而不是呆板枯燥的;应该是力所能及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这样,在一节课中,教师质疑设问,学生独立思考,整个课堂成为思维的王国。
4.挖掘地理教学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发展,必须挖掘教材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以惊异吸引学生,以悬念维持学生的注意,以满足增强学生的自信,以情趣感染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地理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健康成长的榜样和范例。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科学家的百折不挠、攀登科学高峰的感人事迹,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在上地理课时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形成坚持性、自制性、果断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例如向学生介绍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事迹,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要面向国家的经济建设,急国家所急,想人民所想,为祖国和民族的富强而奋进。
二、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和评价体系。
不要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对学生进行评价。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多样性的,绝不是把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考试的工具,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地理的方法,领会地理知识的魅力,能够正确地对地理现象进行评价,从而让所有的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体会到不同程度的操纵感和自我胜任感,既提高学习能力,又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2.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就根本没有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很重要的心理问题就是成天跟着老师被动地学习,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伏案不停地记笔记,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对本应愉快的地理教学产生极度的恐惧感,自然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成功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成功体验,巩固情感教育的成果。
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功体验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当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好了还要再好”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心理,成为促使其进步学好的内部诱因;当学生学习遭受失败时,可能引起学生灰心、烦躁、自卑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以致丧失学习信心,挫伤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在地理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的被动局面,教师必须重视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总之,当心理学越来越成为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时,我们不要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仅仅是由心理学教师去完成的。地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及思想教育,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而且可以让地理教学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割舍不下的亲和力,从而成功地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仲小敏.基于探究教学的地理教师知识素养的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5).
[2]彭相刚.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第[J].读与写杂志,2008,(7).
[3]雷春花.浅议地理教学中的心理学教学[J].教研论坛,2010,(4).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2.
[5]陈峰.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效益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
>>>下页带来更多的地理心理学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