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
建筑环境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的一部分。它的研究核心,是研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应及选择、改善、创造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心理需求的环境。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篇1
浅析超高层建筑环境心理问题
摘 要:研究超高层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相互之间的影响以及给人们心理带来的问题,提出要慎重修建超高层建筑,并注重建筑的环境设计,尽量减少超高层建筑给环境和人群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高度
超高层建筑除了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以外,其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心理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我国,正在竞相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超高层建筑与人类及环境的相互影响,对超高层建筑环境心理进行深入探讨。
1. 超高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1.1 阳光和阴影
超高层建筑遮挡周围较低建筑、广场、道路的阳光,并形成巨大的阴影,被笼罩的城市街巷一片昏暗,令人感到沉闷和压抑。周围楼群的高度一般只有超高层建筑高度的一半,所以更加重了这种感觉。用环境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即环境知觉较差。另一方面,超高层建筑高耸于空中大都无遮挡,白天日照时间长,辐射热量大,空调负荷变化剧烈,较大地影响建筑物周围的小环境。
1.2 噪声
超高层建筑本身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特有噪声,电梯运行和停靠时产生的噪声;空调工作时设备和管道发出的噪声;卫浴设施的管道以及给排水的提升加压设备带来的噪声等等。虽然随着机器设备本身的改进和许多减振、隔声措施的采用,但在庞大的超高层建筑中问题仍很突出。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速越来越大,从而风的呼啸声、风刮在建筑上的撞击声也越大,这种由风引起的噪声也是超高层建筑所特有的。市中心密集的高层建筑,使街道形成“峡谷”。在此情况下,城市的交通噪声和人们的生活噪声,不仅因有高耸的摩天大楼的阻挡而不易迅速消失,还常常由于高层建筑上的玻璃和轻质金属的外装修饰面材料对声音的大量反射形成回声,延长了噪声的干扰时间。凡此种种,使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超高层建筑中及在其周围的人们,在心理上有焦躁、烦乱的情绪。
1.3 风
实践证明,超高层建筑风振动会给人们带来不舒适感,并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世贸双塔”未倒塌前,高处的狂风使大厦发生摇撼、扭动和弯曲,从而使最高处几层的铅笔从办公桌上滚落下来。按照我国的现行规范,当采用筒中筒结构体系时,侧移量μ与建筑高度H 的比值一般为1/900~1/1050 ,即超高层建筑的侧移量一般都在400 mm 左右乃至更大,因此在超高层建筑受大风影响时,处于上部几层的人们不仅有不舒适感,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除了风对高层建筑本身的种种影响外,对其周围环境亦有一定影响。风碰到高层建筑,分别在它的上下左右穿过,会产生涡流和强劲的地面风流,不仅对邻近的建筑物有不良影响,还会给附近行人造成不舒适的环境,使大楼出入口处常产生大风流。
1. 4 生物及化学环境
人和超高层建筑共存于相关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空气、粉尘、化学物质之类的生物及化学环境之中,并受到它们的支撑和危害。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室内污染的常见因素有甲醛、石棉、杀虫剂、香烟烟雾及饮用水中的铅;另外还有一些不为人知,而充满在封闭的环境中,例如:纤维、清洁溶液中的化合物、来自空调系统中的细菌以及复印机用的化学品等等。这些室内污染的因素,在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内部环境尤为突出,其全封闭的室内空间环境,对人体危害程度非常严重。长期置身于内的工作人员,由于室内空气流动性差,气味难闻及温度不适,致使人们昏睡、皮疹、头痛、恶心等症状时有发生,称之为“病态建筑综合症”。这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超高层建筑的室内环境产生反感。
以上只是超高层建筑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这几个主要方面综合在人脑中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心理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心理活动决不会无缘无故的自发产生,它总是由一定的客观刺激物引起,当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它显示了人类的智慧和科学的进步,成为时代和现代物质文明的标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创造了新的环境。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城市无计划地盲目发展,形成了高层建筑林立、楼高路窄、阳光稀少、街道阴暗、人口集中、交通拥挤,有的还破坏了原有的城市风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厌恶和怨愤(见图1)。
2. 高层建筑本身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2. 1 对高度的不安或不安全感
人们在超高层建筑上放眼眺望时,景色尽收眼底,感到心胸开朗。但向下看到变得渺小的街道、房屋、车辆、行人,则感到自己居高临下,总有飘浮在半空中的不安全感,在心理上产生对高度的恐惧。极其偶然的火灾也常使人们心有余悸,深恐因楼高而难以脱险,对自己的安全感到不安。前面提到在风力的作用下,高层建筑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有时人们可能察觉到,有时虽然身体没有感觉,但室内悬挂的镜框、吊灯等物的摆动,会提醒和暗示给人们建筑物振动的存在,从而使人们联系到建筑的高度,在心理上感到不安。听觉在人对运动的感觉中起着某种程度的作用,当高层建筑中的人们听到风的呼啸声和风刮在墙上的隆隆声,也会使人们怀疑建筑是否也在随之运动,担心建筑的坚固性,联系到建筑的高度而感到不安。
2. 2 寂寞、孤独感
在高层建筑大量兴建的同时,不但改变着城市环境和面貌,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方式,特别是非常理性化地安排高层建筑居住空间,使居住其中的人们日益变得理智、疏远起来,面对静止状态,许多人觉得孤独,这会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并引起疾病。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改造者。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成必然之势,鉴于高层建筑尤其超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重大影响,有必要采取立法、规划手段加以各种限制,使城市环境空间质量更为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结 语
结合上述各方面,要使的高层建筑所引起的环境心理问题得到改善,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第一,限制建造高层建筑的措施,包括在指定区域禁止建造高层建筑和限制高层建筑的高度及限制高层建筑的选址三个方面,需要国家各规划部门制订并实施;第二,以建筑容积率控制高层建筑密度。盲目发展高层建筑势必造成建筑密度过大,形成畸形的城市环境。在高层建筑总体设计时应同时提出“容积率”、“空地率”两项指标,可促使高层建筑设计时对外部空间留有余地;第三,根据城市规划要求,考虑整体环境设计(见图2)。广场、绿化、水面和建筑小品等,可以和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共同营造出宜人的整体环境,其中台阶式高层建筑是同建筑环境易于取得协调的积极因素。当然,这需要具有良好建筑素养的建筑师在具体设计时仔细推敲,有机协调,全面把握。这样,我国的高层建筑乃至超高层建筑建设才有可能拥有优美的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雷春浓.现代高层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S] .
[3]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陈 峰,陈 纲,卢 峰.世界高层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篇2
试论建筑光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
摘 要:本文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并且利用各种经典的视觉案例来具体分析,建筑物光环境中所涉及的心理学因素。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建筑物光环境设计中的各种心理学因素。
关键词:建筑光环境;设计;心理学因素
摄影、绘画等作品中,极为重视光线和阴影的共同作用,建筑物也亦然。建筑物的设计中极其重视设计师对光环境的作用。没有光线,建筑物就缺少了美。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光环境是建筑物至关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光的帮助下,人们才能看到周边的物体。因此,人们的感官受到光的影响,才能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因此,这就强调设计师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要对建筑光环境进行设计,要从受众的心理出发,以心理学概念为基础理论进行视觉和知觉得运用和安排,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接受程度。
1 建筑光环境的简要概况
光环境是物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光环境是在建筑物中由于光线照射的缘故而与建筑物共同构成了一种光影的空间环境。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光环境是由建筑物室内光环境和建筑物室外光环境两个环境共同构成。同时,建筑物的光环境不仅是由自然光塑造,也需要大量的人工光来进行辅助。光环境和建筑物空间两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因为只有空间中有光线,才能彻底发挥人的视觉能力。另外,室内和室外光环境要利用不同的材料来构成光环境,室内强调利用透光不透光的材料进行巧妙地安排从而改造建筑物的光线的路线,进而构造出建筑物的室内光环境。室外强调利用一些不同颜色和不同光泽和触感的材料构成专门的光环境来表现出建筑物的高大外观。
2 视觉中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和表现
在任何艺术形式中,空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并且多数艺术家都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构造出空间,并被受众所接受和认知。这就与心理学中背景与形状之间关系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在空间中将虚实条件进行转变,从而帮助观赏者感受到自己面前这个立体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是建筑物和雕塑与观者之间心理上相互感应的一个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光和色彩被拥有不同经验的人接受程度不同。所以,观者对光的感受与心理感受有着密切相关,并且是以色彩差异分辨能力为基础的。
如果在空间中没有明暗光线分布,空间的立体感则不会被人清楚的感受到。无论是在建筑物还是在雕塑中,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和表现方式,都能够展现出知觉感受的样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光不论能否营造出一种空间的立体感和不透明的效果,不论能否创造出一种视觉的精神感受,光的功能总是能够创造出一种观众视觉上的感受。观众由光线的引导进入一种艺术世界,就仿佛置身于幼年时代对黑暗的摸索之中,自身会被带进一个对象和视觉相联系的复杂结构中。他在把握和感知光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展现昼夜、生死、消失和存在的内部格局。在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为营造逼真的空间环境,艺术一直致力于在物体上逼真地分布日光和人造光。在不断发展之,光源已经不仅仅是观察到的事实,逐渐成为有规律的创造物。建筑也是艺术领域不断创造的结果,其内部光环境的设计同样也具备以上特点。在建筑空间中,光的功能不仅仅是照亮物体并呈现出其样貌,而是和事物并存。哪怕是最细的线条,也能刺激和作用于光,成为表现形式。光即为观察者的存在方式,他和某种物理模式相分离,人们在空间的光中发觉自身眼睛才是发光物体的终极源泉,仿佛寻找到建筑空间的木源即为其存在的意义一样。
3 分析建筑光环境设计中心理学因素
3.1 建筑物的自然光环境
不同的空间场景,都强调这光线对于空间的感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光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作用,也导致这建筑物内部空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不同于人工光,自然光能够穿透建筑物的任何透明和半透明的地方渗透进去建筑物的内部。并且因为光线种类不同,观者对建筑物内部空间感受也明显不同。室内空间主要是利用地面、棚顶以及四周墙面等构造的围绕而营造出来的,棚顶、墙面等材料多数利用透明、半透明的材料构成,光线可以穿过这些材料进入空间内部,还可以透过不同构件之间的缝隙进入室内。这种变幻莫测的自然光线给人们带来一种神秘感,西方宗教建筑物的主要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来烘托自身的威严和庄重。例如罗马神庙的屋顶开口选用特殊的材料以及开口,就是的一些光线渗透进空间内部,从而构成了一个十分明亮的圆形光环境,并且这种墙面、屋顶和地面的明暗对比则将整个屋顶衬托成为最夺人眼目的中心部分。另外,整个教会空间的压抑感,也在这样灵动的光环境的渲染之下表现出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动感。
在建筑艺术中,建筑师常常会使用自然光这一设计语言展现艺术魅力,所以,现代主义建筑师往往倾向于使用自然光。安藤忠雄在设计小筱邸和六甲山教堂时,利用在建筑物墙面上开口,使室内渗透进阳光,在墙面开口的设计手法将相似性、邻近性、连续性、对称性等知觉特性原则全面考虑在内,在墙面开口设计成连续渐变的长方形带装开口,缝隙中渗透进大量的光线,有规律地构成空间序列,并且经过一个个重复交错的光影,给空间带来一丝丝灵动和生命的气息。
3.2 建筑人工光环境
优秀的建筑室内人工照明设计也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空间视觉效果,能同时满足功能上和装饰上的需求,创造美的视觉感官效果,在无形中改善人们的情绪,给人们带来好心情。光中有色,光是色彩的来源,具有色彩的光会创造出不同的氛围。灯光的颜色对人们的视觉感官、记忆、情绪、行为甚至是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红色代表活力和力量,橘红色能提高人们的情绪,减少愤怒和敌意,黄色能激发灵感,绿色代表清新和朝气,蓝色能缓解紧张的情绪,靛青色能激发想象力和增强直觉,紫罗兰能创造灵感,增强人的感悟力。围合空间表面材料的固有色和光线的颜色及二者相互作用决定了人们的色彩空间知觉。在光线照射下,墙面色彩存在差异,则会直接影响空间知觉。例如,正面墙若仍为灰色,两则墙面变成红色和蓝色,则由于红色墙面的影响,右侧正面的灰色墙面会呈现温暖的效果,而左侧受到蓝色墙面影响的灰色墙面的效果偏冷。我们在对各个角落仔细观察后发现,由于具体环境的改变,知觉色彩也会有所不同,可见心理学视觉理论中关于颜色对比揭露的人类视觉的内涵即是如此。
结束语
形成视觉感知的前提即为具有光,所以视觉感知是人对建筑空间感知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光环境设计应当和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结合起来,进而对理想的建筑空间进行设定,打造特定的空间氛围。
参考文献
[1]胡d.基于传播学理论的建筑光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2]杨媛.建筑立面光环境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3.
[3]赵睿.建筑立面光环境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07,37(1):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