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展心理学论文
幼儿发展心理学论文
幼儿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呀呀学语到背起小书包,他们的身体、智力、情感、性格,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可以说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发展心理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幼儿发展心理学论文篇1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探究幼儿钢琴学习方法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对现有理论的分析探讨以及笔者的亲身教学实践,提出了钢琴教学与发展心理学相融合,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儿童钢琴教学,对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幼儿音乐发展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幼儿;钢琴学习
一、绪论
钢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抒发情感。要想学生学好钢琴,让钢琴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一门学科,钢琴教学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学习钢琴。这就涉及到儿童的心理了,需要老师在正常教学课程的同时,要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的不同表现来探测儿童的心理,通过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融合来研究一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儿童钢琴教学法。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启发和正确的引导来教授钢琴。让儿童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幼儿园3~7岁幼儿。通过借鉴和查阅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和书籍,通过互联网的查找资料以及去图书馆翻阅图书,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整理并分析,对文献资料进行提炼与总结。通过调查研究儿童钢琴教学的实践,以及对每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观察,对儿童钢琴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对钢琴教学现状的分析,应对儿童钢琴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三、现代幼儿的心理简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范围,着眼点在理解儿童的发展。因此研究要分析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制定适应儿童特点的、最大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教学手段,如抓住儿童的关键期与敏感期。
(一)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期是指3岁至7岁的儿童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于新鲜、有具体形象的事物上,比较擅长于具体形象记忆,对事物的外观特征有着更为直观的记忆,但大部分的记忆还是以无意识记忆为主,要想记忆服从一定的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且不擅长逻辑记忆,记忆的持久性及精准性相对较差。幼儿在此时的思维模式还主要是具体的形式思维,自我中心主义。同时幼儿在幼儿期词汇量会发生明显增加,是一生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时期,幼儿在进行言语表达的同时会伴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作。
(二)影响幼儿音乐发展的因素
从幼儿音乐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幼儿音乐心理发展,影响幼儿音乐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遗传
就一般而言,父母从事音乐艺术方面工作的,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其子女的音乐素质也大都相对较好,例如,在大音乐家巴赫的家族中,300多年时间竟然出现了360名音乐家纵观音乐史我们不难发现遗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音乐心理的发展,但是也要与后天的培养相结合。
2.家庭环境
幼儿从出生开始最先接触最常接触的人就是家长。在钢琴教育中,家长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因此家庭环境会对幼儿的钢琴学习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幼儿在学习钢琴时,会非常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表扬,而家长的鼓励和陪伴也会增强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动力的学习环境。
3.教育
幼儿时期幼儿的音乐心理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样就为之后的音乐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说幼儿时期是音乐学习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教育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有的幼儿有良好的音高、节奏感和一定的音乐创造能力,在学习中常常体现在视唱音高准,练耳能力强,音乐表现与理解佳等。这类幼儿通过专业的训练,往往能获得更好的音乐能力。
四、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幼儿园3~7岁幼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匮乏等,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对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幼儿音乐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教育观念的落后
现代幼儿家长对于钢琴学习往往存在趋利观念,考级思想严重,要引导幼儿家长正确认识和看待钢琴的考级问题。在幼儿钢琴学习问题上,很多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过钢琴几级,试图通过这个来证明自己的决策的正确性和孩子的优秀。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有一定的弊端的,是教育观念落后的一种思想。
(二)教学方法匮乏
在当前的钢琴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以钢琴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看老师讲课,听老师演奏,并不知道其中包含的意义,一味的在模仿老师弹琴。只是这样一直重复上课,幼儿对于钢琴学习的热情就是渐渐被磨灭,越来越不感兴趣,慢慢的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不愿意练琴,产生厌学情绪,不想再上课学习钢琴。
五、提高幼儿钢琴学习的方法对策
(一)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才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还要按照学习计划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幼儿在学习钢琴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会容易被外部的新鲜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对教材的选择上要选择色彩鲜艳的、有图画的教材,这样就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集中到学习上,同时也要选择曲调旋律欢快、幼儿喜欢的钢琴曲进行演奏和教学,使幼儿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后可以对幼儿进行鼓励,设置鼓励卡片,从而增加幼儿学习钢琴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钢琴教师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使其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树立自信心,体会到钢琴带来的快乐。
(二)注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音乐教育中,钢琴的演奏技术是教学的重中之中,但同时培养儿童的音乐鉴赏和音乐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培养能力也成为现代钢琴教育的主流趋势。
心理学上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音乐学习中,可以充分调动一个人的所有感官去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将音乐作品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来。音乐作品的演绎需要演奏者充分的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每一个音符,即使是相同的旋律,经过每个人的了解感受,也会演奏出不同的效果。
(三)家长在幼儿学习钢琴中的重要作用
在幼儿学习钢琴的初始启蒙阶段,幼儿的年纪还尚小,理解能力和意志力都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十分需要家长的陪同。钢琴教师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钢琴教师却不可能天天陪着幼儿进行钢琴的学习,这时候家长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家长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这样家长的陪伴就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儿童的惰性很强,如果家长不勤快的话,很少有儿童愿意自己去练琴的。所以在日常的练习中家长要起到协助和提醒的作用,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来引领儿童练琴。
参考文献:
[1]罗小平.当代音乐学中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动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5):8-16.
[2]廖家骅.儿童音乐心理的几个问题[J].人民音乐,1984,(09):49-52.
[3]玄兆东.钢琴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8):69.
[4]田耀农.论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与钢琴教材的使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
[5]李卫红.浅谈儿童钢琴启蒙的教学原则[J].思茅师专学报,1998,(02):93-94.
幼儿发展心理学论文篇2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幼儿发展心理学也逐渐被运用到幼儿教育中。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家长和各界往往忽视幼儿的科学发展,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幼儿发展心理学视角下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学 农村
一、幼儿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
幼儿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7岁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幼儿发展心理学包括幼儿知觉的发展、认知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绪的发展等。幼儿教育只有顺应了幼儿心理的发展才能促进其生长,并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然,则反之。
二、幼儿发展心理学视角下农村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幼儿教育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幼儿教育却千疮百孔。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孩子父母大多知识比较匮乏,缺乏科学育儿的常识,在他们的意识里,通常幼儿机构就是像小学一样让孩子接受数学、语文、社会等知识,所以孩子放学后通常会问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如果孩子的答案是唐诗宋词或者是数学(1、2、3・・・・・・)那么家长通常是满意的,否则,家长则会抱怨幼儿机构。但是从幼儿发展心理学讲,这一阶段的孩子只要是在游戏的活动中学习,幼儿教育活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并且家长的这一“拔苗助长的观念”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农村中很多家长都抱着一种“找个人带孩子”的心态把孩子送入到幼儿园中接受幼儿教育,在家长这种心态下必然忽视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监督。家长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缺少了家长和幼教机构的互动和交流,幼教机构就会失去发展的一个翅膀。家长的这种做法和态度最终会阻碍幼儿的科学、健康发展。
第三,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比较匮乏,因此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许多家长一面带着孩子一面进行打麻将、赌博等不良行为,家庭中不良的物理环境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认知发展和以后的学业成绩。以噪音为例,派克(R.D.Parke,1980)认为儿童居住地方噪音的多少,无论是来自家庭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儿童既无法控制它又无法回避它,往往与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和以后的学业成绩呈负相关。根据Wachs(1976)报告,家庭环境的规律性与幼儿认知的发展呈正相关,很多发展不良的幼儿的家庭环境往往以无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为特征,然而这种家庭环境的无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四,幼儿在与父母的交流和互动中才能更好的认知和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幼儿和家长存在很多的沟通问题,我国传统封建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在人们心中,父母总是以一副“家长”的姿态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认为家长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就要做什么,导致幼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很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外出打工现象,甚至有的家长两三年都见不到孩子一面。
(二)幼儿教育机构问题
幼儿教育机构是幼儿教育的承载主体,幼儿教育机构设置的科学合理,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幼儿教育机构的问题却非常突出:第一,农村幼儿园存在的隐患多。一方面是私利问题,2013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95%以上的幼儿机构都是民办和私立的。这些私立的幼儿教育机构基本上都以盈利为目的而完全不顾幼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校车问题,2014年山东省幼儿园的幼儿校车事故又一次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许多幼儿园由于缺乏资金,不按政府要求采购校车,存在着严重的超载等问题。
第二,幼儿课程设置不合理。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主要方式,游戏使幼儿有机会了解世界,在群体中与人互动,表达与控制情绪,发展想象力。维果茨基认为,对于幼儿来讲有游戏才有发展。幼儿过早的拿笔写字还很有可能导致手、背畸形等生理疾病。
第三,教学条件不规范,教室条件简陋。在农村地区,有很多幼儿教育机构是无证经营,她们利用自己家的庭院甚至危房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供幼儿娱乐的设施极少,有些幼儿娱乐设施是自制的,没有安全保障。
第四,教师配备不合理。合理的配备的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为宝宝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学前幼儿班不得超过40人。一个班必须3个老师。一个主班,一个配班,一个保育员。但是在农村地区一般一个班级一个老师,人数一般在50人左右。
第五,幼儿教师问题。很多农村幼儿教师都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据江西省教委师范幼儿园评估小组通过调查的4个县(市)16所村(镇)学前班和幼儿园发现:教师学历大专文化程度占2.3%,中师文化程度占46.8%,幼师文化程度占14.0%,职高幼师文化程度的占9%,高中文化程度占11.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7%,其它占11.6%,真正幼师毕业的只占14.0%,即使包括职高幼师毕业的教员,也只占23%。
(三)政府方面的问题
政府在农村幼儿教育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村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政府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阶段政府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农村幼儿教育缺乏法律规范的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政治和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西方很多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孩子在幼儿期间父母必须在一个星期内接送孩子至少三天,如果不这样做孩子的父母将会得到起诉。我国农村很多幼儿的家长“抛弃”孩子外出打工,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的心理健康,很多幼儿出现了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幼儿在他们长大以后很有可能会引起很多社会问题。
第二,当地政府缺乏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监督。当前农村的幼儿机构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大部分农村的幼儿机构是民办的、极其不规范。很多的农村幼儿园都是私立的,没有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消防安全证等等一系列合法的证件;甚至有很多幼儿园使用的是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