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论文发表
在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相应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日益受到时代、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发展理念的影响。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等教育学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等教育学论文发表篇1
试论高等教育学
摘要:高等教育学是揭示高等教育规律,指导高等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把高等教育学认为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其实,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问题没有分支学科说那么简单。通过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学与传统教育学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学科地位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直接影响着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而在一门学科创生之初,人们对它的研究对象的认识往往并不十分明确。对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几部高等教育学着作中,分别是这样论述的: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潘懋元着的《高等教育学》(1984)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科学。
――田建国着的《高等教育学》(1990)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泛泛的高等教育,也不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应用,而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发展规律。
――胡建华的《高等教育学新论》
上述关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认识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内容的高等教育学的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次要的,关键的问题是每一种高等教育学是否揭示出了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或特殊规律。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关于作为基本的一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的确定
长期以来,受教育学局限性的影响,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高等教育一直没有引起传统教育学者的关注。传统的教育学固守其普通教育的“地盘”。但是,我国的普通教育学却又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现象关注不多甚至视而不见,那些对教育学感兴趣的学者也主要是关注中小学教育而不关注高等教育,其结果是高等教育不但被社会科学家忽视,而且被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所忽视。因此高等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找不到理论根基,在传统的“教育系”或“教科院”这些教育学的组织建制里高等教育研究难有安身之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如果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构建自身相对独立的逻辑结构。在这个逻辑结构中,由高等教育学承担理论建设的任务,以人类一切高等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活动的规律,反映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属性,并对现存的高等教育概念和原理进行制度化梳理,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由概念、原理、原则、规律等构成的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据笔者分析,无论是在学科建制方面还是在研究对象方面,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并列的兄弟关系。
但是一般人却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既然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为什么高等教育学研究还要进行学科化的探讨;为什么长期以来,教育系(学院)里面一直没有开设高等教育学方面的研究,而是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呢。因此,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问题,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可以通过对教育学学科演进历程的客观分析,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建制的问题。
三、教育学的演进过程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兴起了国民教育运动,伴随着国民教育运动的展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进行师资培训的师范院校应运而生,为了满足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实践需要,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便诞生了。
赫尔巴特之后,教育学的进展一直不大,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名不符实,名为教育学,实为普通教育学。其二,由于教育学以师资培训的课程形式存在,因此其内容主要关注教学的方法、原则、程序、规律等问题。这种传统的沿袭,教育学就成了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学问或艺术,而非研究“教育是什么”的科学。其结果是“当固定化的学制、教科书和班级授课制这“三位一体”的学校体制形成的时候,当以学校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形成的时候,大规模的培养人才的本质在教育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传统教育学本身,却走向了衰微。
总之,由于历史的局限,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无论是在研究对象的界定上,还是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一开始就是不完备的,而且一直没有完备起来。可以认为,历史上的教育学只能相当于普通教育学。
四、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建制问题
历史上,高等教育的兴起远远早于普通教育。自古希腊起,接受教育就是少数统治者子弟的特权,因此,在古代,教育一直就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理论就是高等教育的理论。但是等到近代民主思想勃兴,接受教育成了每个人都该有的权利之后,普及的全民的教育理论才应运而生,教育讨论的也就多集中于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上,似乎并未注意到高等教育所独有的问题。换言之,就教育研究的历史来看,整个教育研究一开始就是以高等教育的研究为开端的。
以中国为例,20世纪中期潘懋元先生首倡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分析当时形势,高等教育研究毫无基础,要建学科谈何容易,但是不建学科,高等教育研究又无从谈起。当时的情况,就学科的合法性而言,在教育系里谋求高等教育研究的建制,借助教育学的名义开展高等教育研究较为有利。但当时的教育系由于对高等教育毫无研究,因此对于高等教育研究一直持排斥态度。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便依托综合大学成立“高教所”发展起来。不过,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虽名为“学科”,但经典的成果不多,学科的含义并不强。而且由于历史的局限,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草创基本延续了教育学的体系,重走了普通教育学的老路。
因此,必须突破普通教育学研究定势的束缚,尽快摆脱高等教育学对普通教育学的依赖,站在高等教育学立场上,以自身的逻辑为线索进行学科的研究和建设。那么,既然高等教育研究在大学里获得了独立的建制,高等教育进行学科诉求,就成为了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有之义。事实上,就学科本义而言,学科就是独立学科,二级学科进行学科诉求的意义不大。因为在学科的含义里,一个重要的内含就是学科建制。可以想象,如果教育学是完备的,那么,高等教育学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在教育学的门下开展研究,就好比经济学门下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样。但由于教育学不完备,高等教育学在教育学门下既无法建制,又无法利用它的学术资源。高等教育研究不得不另立门户,重新创业。那么,既然是重新创业,“名正言顺”则尤为重要。事实上,既然高等教育研究有了自己独立的建制,那么证明自己是独立的学科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高等教育学明知逻辑上不可能取得与教育学并行的独立学科地位,却又不得不努力地去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高等教育学的诉求经历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学实现学科独立的历史还很漫长。近年来,教育学重建思潮的兴起提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即完备的教育学,也许将会出现,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问题可能自动消解,高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将不再成为问题。那么,教育学应如何进行重建呢?通过教育学的重建,教育学将成为真正完备的教育学科,这样,高等教育学的学术研究才会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1984.
[2]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1999.
[3]侯怀银,王霞.高等教育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研究,2006,(4).
[4]李硕毫.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辨析.高等教育研究,2002,(1).
[5]王建华.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争议――兼论教育学的未来.学前教育研究,2007,(4).
高等教育学论文发表篇2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从我国整体的发展来看,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身体健康状况日下,这就表明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状况应该受到党、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纵观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虽有一些成果,但也呈现出一些矛盾与不足。所以未来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就是对现有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大胆实行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一、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未来中国高校体育教学必经之路。当前的体育教学存在种种弊端,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在当今体育教学下,学生不能享受真正的改革成果,同时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求当今高校体育教学进行适应的改革。
二、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过的教学内容仍限于体育技能的传习,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
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未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思想将确立以健康教育为主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日趋多样化体系等。中国现有的教学改革,虽然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老套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模式,但是目前的改革仍然缺乏创新和结合。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仍然是以体育教学为主,忽视其他课程的教学。同时整个体育学教学的模式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缺乏创新和研究。
(二)社会和学生仍然对竞技运动存在误解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然要推行新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试验推行之初,竞技运动在体育教学中受到强烈的排斥,认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的祸根在于运动技术的学习,甚至出现有“将竞技运动彻底赶出学校”、“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必须分道扬镳”的偏激理论。这些年对竞技体育的内容进行了淡化、软化等一系列措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下降趋势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反而更加明显。造成一部分大学生不能获得与其天赋相适应的运动成就,反而使学生体育、群众体育的活动手段变得单调枯操,难以吸引学生参加。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不足
体育教学课程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但是从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过程来看,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忽视体育理论教学对终身体育所具有的战略意义,让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忽视理论教学的结果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足,知识面狭窄、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能力。同时更缺乏体育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的正确理解。
三、解决改革中的措施分析
(一)以教改目标为导向,强化理论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当前学生面临的健康危机,教学内容不应仅限于体育技能的传习。要客观分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与实践的差距,以改革目标为导向,不断对有效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探索,最终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对教改目标的完美支撑。同时要创新发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增加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的有效衔接。以教学改革为目标,强化理论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为体育改革的后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
(二)正确看待体育中的竞技运动,增加学生和社会对体育竞技的理解
正如理论所述,运动技术、技能是现代体育的构成核心。现代体育的运动技术、技能体系是无数前人大量经验、认识而后沉淀下来的,是代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最大限度发掘人体潜能或发挥最高个体或集体运动效能的操作性知识或方法结晶。通过对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开发。现在的体育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社会舆论障碍。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宣传不到位,社会对对竞技运动存在误解和误区,使得当代高校体育教学在舆论上受到阻碍。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和社会体育竞技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在理论和舆论上顺利进行。
(三)以教改目标为导向,探索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模式
科学的课程建设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十分重要。大学课程的建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步骤。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议各校结合自身条件,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以教改目标为导向,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建设和课程创新,追求可持续健康的课程教育,切忌出现脱离实际的课程教学。同时要加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课程创新,使课程建设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同时还要改变教师对课程的忽略,增加体育教学的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只有按照这样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课改的真正目标。
四、结束语
高等体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关系到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未来整个大学教育的改革方向。未来大学体育教学会更加的体制化、规律化、合理化、科学化,未来的体育教学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但是从整体来说,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需立足实践、放眼未来的科学化探索、积淀及提升、完善而仍任重道远的征程。只有改革的方向科学正确,未来的大学体育教学才能更加适合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论文发表
上一篇:高等教育硕士论文免费
下一篇:高等教育论文题目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