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关于高校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培养(2)

时间: 项丽静1 分享

  2.来自学生的在教学中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如下三点:
  (1)学生的个体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同龄人与家庭内部缺乏交往,集体意识较淡薄。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为友,往往不合群,将自己封闭起来,也有的学生也有特别的嗜好,不愿接纳别人或被别人接纳,从而产生在教学中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往障碍。
  (2)学生心理因素。有些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怕上体育课,对一些运动项目心中存有厌烦和恐惧情绪,如太极拳、足球、双杠等,从而产生逃避心理。如果教师不能发现或提供及时的、适当的帮助,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认为教师不理解、不关心自己,从而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教师交流。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生过程中的态度同样也会引起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3)学生的逆反心理。教材单一、教法单调、内容枯燥乏味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教师只是死板地规定教学内容,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却不更多地注意对学生进行诱导和启发,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势必阻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导致学生厌烦的逆反心理。
  二、克服不和谐的因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从自身出发克服不和谐因素,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括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交互活动中的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的和谐。只有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才能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走进学生学习的天地,学会从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关系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与教师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运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教学方法,这是建立和完善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尽量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一起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形成一种在自学、自问、自练、自答基础上的相互帮助、相互矫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果的良好的学习合作环境。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需要学生从自身出发克服不和谐因素。毋庸讳言,大部分学生对师生关系之中的平等问题有严重的误解,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准确地说,是人格上的平等。而不平等则是师生关系中的主流,比如学识上的不平等、角色上的不平等、权威上的不平等、人生阅历上的不平等,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不平等。由于对师生关系中平等问题的误解,导致大学里许多不正常现象的出现,比如在路上碰到老师而不去叫一声老师,老师为你解答完问题也不去说一声谢谢,课堂上随意聊天睡觉吃喝,上课迟到不打招呼擅自闯入教室,旷课的时候根本就不和上课的老师打声招呼,由于师生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的不平等,学生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老师抱有尊敬和敬畏的心态,即对老师所拥有的各种学术和人生经验的尊敬和敬畏。这种尊敬和敬畏并不排除师生之间的人格上的平等,相反,则会很好地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关系回归它应有的内涵,而不是对平等二字的曲解。
  学生还要对教师怀有感恩之心。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然而,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感恩意识。“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学生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某个学科,并且学得不亦乐乎。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感恩能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责任心,这恰恰说明感恩的心在教学中的作用无可代替,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把教师看做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把它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他们懂得尊重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总会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对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信息,会尽量吸收,这又提高了学的效果。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而且共同担负任务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倾向于维护这种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习。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尊敬、信赖教师,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意见,从而避免由于人际关系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教师教学态度的事件发生。
2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