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浅析对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思考(2)

时间: 王凤红1 分享

  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分析
  国内好几所知名大学都提出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具体来说,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专业教育。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种将通识教育理解为大学本科时间接续性的基础教育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通识教育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大学本科的基础教育,“二二分段”决不是我们实施通识教育唯一可取的模式。
  通识教育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大学本科的基础教育,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既有基础性的一面,也有非基础性的一面,当然更不能因为其有基础性的一面就将专业基础教育也看成纯粹的通识教育。笔者认为,专业基础教育可以说兼有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方面的一些特性,因而是二者的中介环节。用哈佛大学2004年一份报告的话说,通识课、主修课、选修课三者的界限应当是相对模糊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当是相互渗透并可以相互转化的。
  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适当结合
  大学的通识教育应当以启发学生的心智,以助于发展专业研究为使命,并能使学生跳出本专业狭窄单一的思维方式与观点,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同时,通识教育也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尊重个性发展,通过多种形式——课堂内和课堂外,必修课与选修课等,向全体学生提供一种广泛的文化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在专业上或其他方面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提供广博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储备。
  专业教育应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教育,它的定位应该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它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所独有的。大学实施专业教育,笔者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将专业教育真正付诸于实践,而不是停留在谈实践的阶段。我国目前的专业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老师是很少有真正实践经验或是压根一点实践经验都没有的老师,我们的专业学习也都是在学校和课堂上完成,既使仅有的几次实践活动,也如走马观花一般。
  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应当改变目前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专业教育真正发挥培养精通某门专业人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基础作用——提供作为一名专业人员所需的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五、结论
  现在的大学教育到底是什么,显然已经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和单纯的专业教育,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我们现阶段的教育模式。笔者比较赞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从时间和课程设置上不能完全分离,应该相互渗透。如果通识教育要深入,课程设置的关键问题是要突出核心、突出灵魂,根本问题是要让我们的教育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性根基之中,在课程的具体设置方面,要尽可能采取小班讨论制、paper跟进制。比如:集中精力以可操作的方式设定几个最基本的课程,也就是用比较少的学分,设置一些课程,4学年8学期中的3个学期作为通识教育,两门核心课程,一门中国文明,一门外国文明,但是所有课程要求经典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种大学教育观[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45.
  [2]李曼丽,等.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3]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朱欢,蔡青.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下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5]韩高军,彭石玉.基于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兼论“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9).
  [6]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7]刘拓,等.中美部分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8]张寿松.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9]鲁洁.高等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4).
2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