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心中播下同情心的种子
时间:
张月美1由 分享
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产生共鸣,并对其行动表现出关心、赞成、支持等情感。同情心在幼儿社会性品质中居核心地位,以情感动机的方式影响幼儿各方面品质和行为的发展,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同情心是人格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经调查发现,中班是幼儿同情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班幼儿同情心发展与这个时期幼儿的各种心理变化密切相关。然而在幼儿实际同情心发展现状上存在不足,诸多因素影响着中班幼儿同情心的发展。本文试图针对幼儿同情心实际存在的不足及影响因素,探讨中班幼儿同情心培养的策略。
同情认知是同情体验和同情行为的基础,同情体验是同情认知和同情行为的核心,同情行为是同情认知和同情体验的终极目标。在教育中我们把同情认知、同情体验和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中班幼儿的同情心。
一、同情认知的培养
1.利用故事让幼儿获得同情认知。同情认知是同情体验和同情行为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向中班幼儿讲述关于同情心的故事,利用故事中的情感因素,以境导情,如《三毛流浪记》、《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故事,激发中班幼儿的同情意识,形成较强的同情认知。
2.发挥教师作用,扩大幼儿的同情认知。教师要培养中班幼儿的同情认知,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将生活中的点滴渗入到幼儿的同情认知上,让中班幼儿的同情认知不仅停留在关心人上,而且可以关心照顾周围的动植物,将同情认知的范围扩大化。还可以从表达方式上教给中班幼儿多种的表达方式,如看到一个幼儿哭了,可以上前掏出手绢,为他擦眼泪并询问他为什么哭等一系列关心行为。这样中班幼儿对同情认知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通过父母榜样潜移默化幼儿的同情认知。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是他们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遇到适当时机,就会将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父母的榜样行为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幼儿的同情认知,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同情与关爱的种子。
二、同情体验的培养
1.角色游戏能启发幼儿的同情体验。虽然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同情认知,但他们的同情体验较少。游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角色游戏对培养中班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形成自我意识、促进中班幼儿向非自我中心化过渡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进行爱的教育。角色游戏的本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而不是自己。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多种角色,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脱离自我这一个体,在对象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家长可以让幼儿扮演需要展示同情心的角色,家长扮演需要帮助的角色,如在玩医生护士病人的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聋哑人、孕妇等,让他们感受到病人的艰辛与不易,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又可以教会幼儿怎样在不同场合以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2.用移情训练深化幼儿的同情体验。移情是一种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感、观念、愿望和行动的能力,是同情心得以产生的重要基础。家长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当幼儿观看动画片、电视剧、新闻等,抓住时机,让中班幼儿学会辨别、分析别人的情绪,进入他人角色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三、同情行为的培养
1.用生活实例激发中班幼儿的同情行为。要在中班幼儿已有的同情认知和同情体验的基础上,培养中班幼儿的同情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从小事入手,随机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可以举一些生活实例,如捐资助学、希望工程、帮助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与灾区的小朋友互通信函,让幼儿知道,远在山区和灾区的小朋友上不起幼儿园,了解到那里的生活环境,鼓励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压岁钱、衣服、书包、书本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同情心在这一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怎样关心人、体贴人。
2.创造实践机会,强化同情行为。父母和教师应当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利用各种形式活动,创造实践机会,教给幼儿表达自己同情心的方法、技巧,让幼儿学会同情他人。如,东东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幼儿视若无睹,有的幼儿甚至还在起哄嘲笑,这时轩轩突然主动上前去扶起他。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适时强化良好行为,在其他幼儿面前表扬轩轩的行为,对大家说:东东摔倒了,他多疼啊,轩轩马上去扶起他,真好。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交谈进一步强化了同情行为。
3.教给中班幼儿多种情感表达方式。虽然中班幼儿同情观念已达到一定水平,但其情感的表达方式较单一,不能充分表达他们的同情情感,教师应教给中班幼儿多种情感表达方式。如,一个幼儿哭了,教师可以引导中班幼儿用什么其他的方式表示自己对同伴哭泣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拿出手绢为他擦眼泪,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并询问他为什么哭,给予适当的安慰等方式,让他们的同情行为更有意义。
父母和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温暖和谐、轻松愉快的情绪气氛,为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幼儿具有同情心,首先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懂得如何去关心爱护周围的人,懂得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懂得助人为快乐之本。同时,家长和教师应懂得如何去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从小在幼儿的心中播下同情与关爱的种子。
同情认知是同情体验和同情行为的基础,同情体验是同情认知和同情行为的核心,同情行为是同情认知和同情体验的终极目标。在教育中我们把同情认知、同情体验和同情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中班幼儿的同情心。
一、同情认知的培养
1.利用故事让幼儿获得同情认知。同情认知是同情体验和同情行为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向中班幼儿讲述关于同情心的故事,利用故事中的情感因素,以境导情,如《三毛流浪记》、《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故事,激发中班幼儿的同情意识,形成较强的同情认知。
2.发挥教师作用,扩大幼儿的同情认知。教师要培养中班幼儿的同情认知,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将生活中的点滴渗入到幼儿的同情认知上,让中班幼儿的同情认知不仅停留在关心人上,而且可以关心照顾周围的动植物,将同情认知的范围扩大化。还可以从表达方式上教给中班幼儿多种的表达方式,如看到一个幼儿哭了,可以上前掏出手绢,为他擦眼泪并询问他为什么哭等一系列关心行为。这样中班幼儿对同情认知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通过父母榜样潜移默化幼儿的同情认知。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是他们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孩子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遇到适当时机,就会将所见所闻表现出来。父母的榜样行为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幼儿的同情认知,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同情与关爱的种子。
二、同情体验的培养
1.角色游戏能启发幼儿的同情体验。虽然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同情认知,但他们的同情体验较少。游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角色游戏对培养中班幼儿换位思考的能力、形成自我意识、促进中班幼儿向非自我中心化过渡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角色游戏对中班幼儿进行爱的教育。角色游戏的本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而不是自己。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多种角色,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脱离自我这一个体,在对象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家长可以让幼儿扮演需要展示同情心的角色,家长扮演需要帮助的角色,如在玩医生护士病人的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聋哑人、孕妇等,让他们感受到病人的艰辛与不易,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又可以教会幼儿怎样在不同场合以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2.用移情训练深化幼儿的同情体验。移情是一种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感、观念、愿望和行动的能力,是同情心得以产生的重要基础。家长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当幼儿观看动画片、电视剧、新闻等,抓住时机,让中班幼儿学会辨别、分析别人的情绪,进入他人角色并对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三、同情行为的培养
1.用生活实例激发中班幼儿的同情行为。要在中班幼儿已有的同情认知和同情体验的基础上,培养中班幼儿的同情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从小事入手,随机对幼儿进行同情心的教育。可以举一些生活实例,如捐资助学、希望工程、帮助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与灾区的小朋友互通信函,让幼儿知道,远在山区和灾区的小朋友上不起幼儿园,了解到那里的生活环境,鼓励伸出援助之手,把自己的压岁钱、衣服、书包、书本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同情心在这一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怎样关心人、体贴人。
2.创造实践机会,强化同情行为。父母和教师应当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下,利用各种形式活动,创造实践机会,教给幼儿表达自己同情心的方法、技巧,让幼儿学会同情他人。如,东东不小心摔倒了,有的幼儿视若无睹,有的幼儿甚至还在起哄嘲笑,这时轩轩突然主动上前去扶起他。此时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适时强化良好行为,在其他幼儿面前表扬轩轩的行为,对大家说:东东摔倒了,他多疼啊,轩轩马上去扶起他,真好。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交谈进一步强化了同情行为。
3.教给中班幼儿多种情感表达方式。虽然中班幼儿同情观念已达到一定水平,但其情感的表达方式较单一,不能充分表达他们的同情情感,教师应教给中班幼儿多种情感表达方式。如,一个幼儿哭了,教师可以引导中班幼儿用什么其他的方式表示自己对同伴哭泣的关心和帮助,于是,幼儿想出了拿出手绢为他擦眼泪,用手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并询问他为什么哭,给予适当的安慰等方式,让他们的同情行为更有意义。
父母和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温暖和谐、轻松愉快的情绪气氛,为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幼儿具有同情心,首先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应该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懂得如何去关心爱护周围的人,懂得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懂得助人为快乐之本。同时,家长和教师应懂得如何去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从小在幼儿的心中播下同情与关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