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调整研究
时间:
谢晓文1由 分享
论文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撤点并校 启示
论文摘要: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应运而生,这一措施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借鉴美国合并学校运动,给我国“撤点并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第13条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适当合并。全国各地自此开始了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等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学校合并工作。
一、“撤点并校”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当规模小的学校和一些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各地就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避免了过去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接受调查的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县教育局局长中,这一比例高达100%。尽管在调查中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人员(教辅和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认同比例呈递减趋势,但在各项选择中都居首位。由此可见,尽管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调查发现,在受访人员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员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而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与布局调整后的学校规模比较中,能够明显看到各级学校的校均在校学生人数都有显著增长,高中的规模增长极为明显,这是由于高校扩招后对普通高中产生了极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3.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基础设施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农村中心校,由于投入加大、资源集中,其办学条件在当地农村达到一流水平,其基础设施、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等也朝着与城镇水平差距缩小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学龄儿童可就近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从长远来看,对缩小区域内、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推进区域内、城乡间的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撤点并校”可以说是整合教育资源的一个创举,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国情、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结构等多方面的问题的复杂性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二、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
农村的“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推行9年以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办学的规范化、科学化,许多家长和老师为此叫好。然而,“撤点并校”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产生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学校撤并之后,家长负担增加。撤并学校带来了上学成本的压力,终将落到家长的身上。并校之后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合计每年数千元的开销;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租房费等开支。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家里负担不起学费而导致新的辍学率反弹的现象。
2.安全隐患增多。由于乡村地势比较宽阔,部分村屯相隔较远,一旦并校,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问题。现在许多学校都采用校车固定接送的方法,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孩子的上学、放学问题。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或车辆超载,学生安全存在潜在隐患。此外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也可能对学生造成危害,这些隐性的危害应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3.学校发展受限。学校撤并后,许多“新学校”并没有相应地扩建,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巨班”现象;而扩建校舍的学校所消耗的教育投资要远远超过并校前的投资费用,闲置的校产如不扩建将无异于废墟,便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与教育资源的集约使用和优化配置的目的南辕北辙。况且新学校的师资大都来自撤并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没有相应提高,限制了“新学校”的发展。
4.大批师资力量闲置。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过盛、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和学历层次偏低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并校数量多,导致“新学校”将面临着极大的管理问题。资源整合后,由于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有部分教师被调至新学校工作,同时也造成大批师资力量闲置。因此,剩余教师的下岗安顿问题成为该政策能否得到社会各方支持的关键。
5.学生在并校后的磨合期容易出现因不适应而产生违纪行为。撤点并校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等显性后果,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期,受学校、家庭环境影响较大。由于孩子们过早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难以适应新学校的生活,身心受到了不良影响,这是更严重的隐性危机。有些孩子因不适应食堂饭菜而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适当的疏导,造成性格上的偏执,可能出现逃课、打仗、违反课堂秩序等问题,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撤点并校并不是中国首创,很多国家的教育发展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便是美国的做法。
论文摘要:均衡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应运而生,这一措施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借鉴美国合并学校运动,给我国“撤点并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第13条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适当合并。全国各地自此开始了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等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学校合并工作。
一、“撤点并校”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当规模小的学校和一些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各地就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避免了过去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接受调查的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县教育局局长中,这一比例高达100%。尽管在调查中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人员(教辅和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认同比例呈递减趋势,但在各项选择中都居首位。由此可见,尽管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调查发现,在受访人员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员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而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与布局调整后的学校规模比较中,能够明显看到各级学校的校均在校学生人数都有显著增长,高中的规模增长极为明显,这是由于高校扩招后对普通高中产生了极为显著的拉动作用。
3.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基础设施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农村中心校,由于投入加大、资源集中,其办学条件在当地农村达到一流水平,其基础设施、师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等也朝着与城镇水平差距缩小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学龄儿童可就近接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从长远来看,对缩小区域内、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推进区域内、城乡间的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撤点并校”可以说是整合教育资源的一个创举,但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国情、地域、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结构等多方面的问题的复杂性也产生了很多问题。
二、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
农村的“撤点并校”这一政策推行9年以来,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了办学的规范化、科学化,许多家长和老师为此叫好。然而,“撤点并校”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烦恼。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产生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学校撤并之后,家长负担增加。撤并学校带来了上学成本的压力,终将落到家长的身上。并校之后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生活费、交通费等合计每年数千元的开销;学生年龄太小,异地就学家长不放心,不少家长选择了陪读,这样又增加了租房费等开支。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家里负担不起学费而导致新的辍学率反弹的现象。
2.安全隐患增多。由于乡村地势比较宽阔,部分村屯相隔较远,一旦并校,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问题。现在许多学校都采用校车固定接送的方法,但并不意味着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孩子的上学、放学问题。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或车辆超载,学生安全存在潜在隐患。此外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也可能对学生造成危害,这些隐性的危害应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3.学校发展受限。学校撤并后,许多“新学校”并没有相应地扩建,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巨班”现象;而扩建校舍的学校所消耗的教育投资要远远超过并校前的投资费用,闲置的校产如不扩建将无异于废墟,便造成了新的资源浪费,与教育资源的集约使用和优化配置的目的南辕北辙。况且新学校的师资大都来自撤并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没有相应提高,限制了“新学校”的发展。
4.大批师资力量闲置。我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存在着区域数量过盛、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和学历层次偏低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并校数量多,导致“新学校”将面临着极大的管理问题。资源整合后,由于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有部分教师被调至新学校工作,同时也造成大批师资力量闲置。因此,剩余教师的下岗安顿问题成为该政策能否得到社会各方支持的关键。
5.学生在并校后的磨合期容易出现因不适应而产生违纪行为。撤点并校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等显性后果,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期,受学校、家庭环境影响较大。由于孩子们过早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难以适应新学校的生活,身心受到了不良影响,这是更严重的隐性危机。有些孩子因不适应食堂饭菜而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适当的疏导,造成性格上的偏执,可能出现逃课、打仗、违反课堂秩序等问题,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撤点并校并不是中国首创,很多国家的教育发展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便是美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