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基础教育 >

文化教育学思想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2)

时间: 陶金玲,刘鹿1 分享

  三、民族文化教育与幼儿园课程
  民族文化是特定一个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的凝结,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精神生活习性和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晶。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悠久、独特、深厚的主流文化,又有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宝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了自己特有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它有着西方文化没有的特色和优点,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力量之所在,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光照中华,泽被东亚,历久弥新。文化共根和文化认同是民族意识形成的基础,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心理,陶铸着民族心灵,对民族的凝聚起着永恒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更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精神维系,不仅能振奋民族精神,而且还有增强与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它作为现代化追求中流浪者的一种心灵港湾和精神家园,不但能够给他们提供归依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且能满足其社会成员的文化归属感和稳定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对外来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击,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一种忧思与紧迫感。在世界各地,春节的舞龙、舞狮、秧歌等游行成为华裔向后代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让身处异国文化氛围中的华夏子孙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世界各地的华裔心怀归根情结竭力以多种方式向子孙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培养华裔子孙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民族文化教育的漠视。幼儿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缺失让我们深感民族危机踅伏。基于对“文化断代危险性”的忧思,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以传承和弘扬,不致面临被湮没和扭曲的命运,作为人生基础教育的幼儿园必须肩负起民族文化教育的重任。
  民族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和重要途径。实施民族文化教育,可以传承、弘扬中华多姿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让儿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将民族之根深植人心,培养民族意识,涵养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实施民族文化教育,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文化情怀,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民族文化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构建一个有效的载体。民族文化课程是民族文化教育的最好载体,只有做到民族文化教育的课程化才能使民族文化教育走向规范、常态,最终促进幼儿发展。当今的幼教界,思想活跃,观念众多。但干教育、做课程,需要对孩子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保持“生命力”的关键,不是“文本”的建设,而是民族教育精神的复活。一个幼教工作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是民族灵魂的塑造者,是民族精神的播种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以自己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冷静、理智地进行分析、过滤,审视中外幼儿教育,树立开放的、进步的民族教育观,以本民族文化为本位,关注多样化的观念,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和谐发展为本,明辨择善、选粹吸取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典范,充分整合各种科学的教育观念,并注意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有机渗透,将观念的整合作为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建设的先导。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有民俗民风、民间美术(如民间美术、手工、雕塑等)、民间音乐(如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学(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等等,呈现多元统一性: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民族性,但又一脉相承。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应该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的,更应该是适宜儿童发展的。幼教工作者应当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对传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与整理,广采博集,解读其包含的民族心理、道德伦理、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深层文化意蕴,考量其成为幼儿园重要课程资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适者取之,择善从之,采撷精华,去除糟粕,实行课程内容的科学整合,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和平衡,做到全面兼顾、平衡有序、相互渗透,凸显其民族性、启蒙性、童趣性、科学性,构建出适合开展的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在民族文化课程中培养大写的中国人。


相关文章:

1.文化教育学思想对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2.基础教育论文

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提问能力的关联度研究

4.心灵教育在小学课程中的渗透

5.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

6.浅谈“困难”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