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时间:
朱兴旺1由 分享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在语文教学中,认真钻研。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四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有一项欠缺,就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提高学的素质是关键的环节,我认为是“写”。会听、会说、会读的学生多,会写的学生少,而写得好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我认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我们教学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写作,那么他初中、高中写作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此,我认真摸索、反省、总结着自己的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引导观察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同样活泼的流不停。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它的丰富多彩为小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对现实投入热心、信心和耐心。即关注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善于思考和感悟生活。关注生活,要做生活中的细心人,要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异常之处和变化之点。一般老师讲作文写作技巧时,往往会说,要起写好作文,首先要养成善于观察习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颇伤脑筋。曾经有一位家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领着7岁孩子走过田野,那时正值春天,麦苗刚刚返青,孩子一见麦苗就对妈妈说:“看那些韭菜多好呀,给我捏饺子吃吧。”妈妈赶紧纠正说:那是麦苗,不是韭菜。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反思,也许在这个地方、这件事上妈妈可以及时纠正这个错误,如果家长不在身边呢?那这个错误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假如当孩子有这样的错误出现时,家长拿出一些韭菜与麦苗放在一起,让他亲自去辨认,不但纠正了错误,还可以教给他区辨事物的方法,以后在遇到其他事情,他也会想办法去分辨,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这就是常说的“授人以鱼,而不及授人一渔。”
二、善于思考,发挥想像
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比较单纯明净,没有半点世俗的杂念。他对外部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所有认知都是感性的不能上升为理性的分析。因此,我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并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与假想,捕捉他们心灵的火花。
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一片落叶》,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突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想象?”我随即讲了一个科幻作家叶永烈的故事: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冰化了,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无一例外的回答:“看到了水,冰融化成了水。于是大家都得了满分。”只有叶永烈得了“0”分。因为他的回答是,冰融化了,我看到春天。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也明白了什么是想象。
接着,我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爬上房顶,让同学们都来即兴观看,我用力一扬那些落叶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飘扬扬落下来。进教室后,同学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我将化作肥料,换来农业的丰收。”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我将把自己投入到熊熊烈火中……”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我将成为一块砖瓦,为祖国建设事业尽自己一份力。”
同学们纷纷打开想象的闸门,海阔天空,有的要与嫦娥共舞;有的要化作一缕火苗去温暖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冻僵的手;有的要做一把扫帚……正当我惊奇同学们想象如此丰富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假如你是片落叶,你会怎样?”我微微一笑,转过身来,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片叶子,又在正中间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又启发学生重新鼓起想象的翅膀去解读其中的寓意。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下。教学中,我带着学生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首先,指导学生做好摘抄,将课文内的名言、含意深远的课文主旨摘抄下来,时时翻阅背诵,成为写作素材。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能受到熏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如第六册第八课《藏羚羊的跪拜》,这个故事反映了好几个问题:一是保护野生动物;二是神圣而又庄严的母爱;三是人类的悲哀与觉醒。如果将这个故事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极为深刻。美到处都有,缺少的只是发现。积累材料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不会发现。这就要求老师要做个有心人,随时发现可积累的内容。如同步练每课前有名言警句,课后有我的收藏夹,这些都是绝好的素材。如《秋色》课前的名言是: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我的收藏夹中写到:香山的秋色是最著名的,最具有特色的,也是最迷人的,每逢秋霜来到时,漫山遍野的黄栌树舒枝展叶,美如锦,红如火,艳如霞。那神奇而迷人的景色真是令人流连忘返。课前、课中、课后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秋”来写,让学生全身心感悟秋天,赞美秋天。这样学生既积累了素材又陶冶了情操。
积累材料的另一个途径是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小学阶段,课外读物需要老师的推荐,可以是历史故事、科学常识,儿童生活素材;体裁也多种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而我们手边最现成的读物是同年书架,指导学生概括内容,写心得、读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喜爱的方式做笔记,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当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建立了语言的“仓库”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一、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引导观察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同样活泼的流不停。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它的丰富多彩为小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对现实投入热心、信心和耐心。即关注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善于思考和感悟生活。关注生活,要做生活中的细心人,要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异常之处和变化之点。一般老师讲作文写作技巧时,往往会说,要起写好作文,首先要养成善于观察习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颇伤脑筋。曾经有一位家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领着7岁孩子走过田野,那时正值春天,麦苗刚刚返青,孩子一见麦苗就对妈妈说:“看那些韭菜多好呀,给我捏饺子吃吧。”妈妈赶紧纠正说:那是麦苗,不是韭菜。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反思,也许在这个地方、这件事上妈妈可以及时纠正这个错误,如果家长不在身边呢?那这个错误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假如当孩子有这样的错误出现时,家长拿出一些韭菜与麦苗放在一起,让他亲自去辨认,不但纠正了错误,还可以教给他区辨事物的方法,以后在遇到其他事情,他也会想办法去分辨,引导他们学会观察。这就是常说的“授人以鱼,而不及授人一渔。”
二、善于思考,发挥想像
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比较单纯明净,没有半点世俗的杂念。他对外部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所有认知都是感性的不能上升为理性的分析。因此,我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势利导,并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与假想,捕捉他们心灵的火花。
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一片落叶》,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突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是想象?”我随即讲了一个科幻作家叶永烈的故事: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冰化了,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无一例外的回答:“看到了水,冰融化成了水。于是大家都得了满分。”只有叶永烈得了“0”分。因为他的回答是,冰融化了,我看到春天。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也明白了什么是想象。
接着,我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爬上房顶,让同学们都来即兴观看,我用力一扬那些落叶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飘扬扬落下来。进教室后,同学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我将化作肥料,换来农业的丰收。”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我将把自己投入到熊熊烈火中……”
“假如我是一片落叶,我将成为一块砖瓦,为祖国建设事业尽自己一份力。”
同学们纷纷打开想象的闸门,海阔天空,有的要与嫦娥共舞;有的要化作一缕火苗去温暖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冻僵的手;有的要做一把扫帚……正当我惊奇同学们想象如此丰富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假如你是片落叶,你会怎样?”我微微一笑,转过身来,到黑板前拿起粉笔画了一片叶子,又在正中间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又启发学生重新鼓起想象的翅膀去解读其中的寓意。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下。教学中,我带着学生努力达到这个目标。首先,指导学生做好摘抄,将课文内的名言、含意深远的课文主旨摘抄下来,时时翻阅背诵,成为写作素材。同时学生的思想也能受到熏陶,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如第六册第八课《藏羚羊的跪拜》,这个故事反映了好几个问题:一是保护野生动物;二是神圣而又庄严的母爱;三是人类的悲哀与觉醒。如果将这个故事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极为深刻。美到处都有,缺少的只是发现。积累材料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不会发现。这就要求老师要做个有心人,随时发现可积累的内容。如同步练每课前有名言警句,课后有我的收藏夹,这些都是绝好的素材。如《秋色》课前的名言是: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我的收藏夹中写到:香山的秋色是最著名的,最具有特色的,也是最迷人的,每逢秋霜来到时,漫山遍野的黄栌树舒枝展叶,美如锦,红如火,艳如霞。那神奇而迷人的景色真是令人流连忘返。课前、课中、课后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秋”来写,让学生全身心感悟秋天,赞美秋天。这样学生既积累了素材又陶冶了情操。
积累材料的另一个途径是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小学阶段,课外读物需要老师的推荐,可以是历史故事、科学常识,儿童生活素材;体裁也多种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而我们手边最现成的读物是同年书架,指导学生概括内容,写心得、读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喜爱的方式做笔记,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当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建立了语言的“仓库”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