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基础教育 >

小学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构想与举措(2)

时间: 王智秋1 分享

  二、教育公平:实践取向的时代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教育公平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理念,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是教育公平理念的实践者,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教育不但启迪人的心智、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还在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的实现,教师是关键。
  当今社会受市场经济和世俗观念的影响, “教育公平”停留在冠冕堂皇的口号上。不少小学,特别是优质小学,在小学入学考试中不但挑学生,而且挑家长:挑家长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能否“捐资助学”等,使儿童还没入学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所以,教育公平应当是教师教育的哲学与实践追求。我们认为:在小学教师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公平教育的理念,培养未来小学教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使其将来走到教育岗位后能够重视学习弱势者或经济弱势者的学习机会,不给儿童差别待遇,公平对待每一位儿童,是一项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
  培养师范生“教育公平”的伦理道德观必须使其置身于真实的教育情景之中,必须让师范生体味、了解那些远离城市繁华的偏远郊区弱势群体农民的孩子,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他们内心丰富的童话世界,树立爱孩子就要爱天下所有孩子的至高无尚的教育理念和情怀。从国际上看,面向落后地区、面向乡村和偏远地区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有的做法。欧美许多国家都已意识到学生实践的单一性所带来的缺憾。例如,在美国中部地区高校开展的教师教育项目中,有三个着重强调了乡村学校教学实习,明确要求要提供学生体验乡村学校教学的机会。其他学校的学生也通过各类合作学校体验类似的教学过程。威奇托州立大学(Wichita State University)约40%的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体验过乡村学校教学。迈诺特州立大学(Minot State University)强调多样化的实习安置,要求学生既要有大规模学校教学的经历也要获得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教学体验。匹兹堡州立大学(Pittsburg State University)有124位准教师,其中仅有12人不在乡村实习。
  在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都还比较严重。面对我们本土的国情和小学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创办十年来始终坚持实践取向的办学理念,先后在市区选择优质小学64所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校在小学教师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全部集中在城里小学实践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学生的教育体验单一,适应性特别是毕业后到农村小学工作的适应性不强,尤其在国家强调“服务农村教育,服务西部教育”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师范生的培养必须将教育公平作为其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为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将教育实习由原来的6周改为4+6,即四周在乡村,六周在城区优质校。与此同时,首次启动了“面向小学、远郊区县教育实践工程”,其主旨是要强调教育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广泛性”表现在学生的实践不仅在城市优质小学,还要在远郊区县农村小学;不仅要有教育信念与责任的体验,也要有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不仅主教一门课,还要兼通其他;不仅要有教学实践,还要有班级管理与家长交流的体验。 “多样性”表现在学校组织的实践与学生个体实践结合,课程学习的实践与课下社团活动实践,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学科性实践以及学校活动型实践相结合,教育实践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层次性”表现在教育见习,观摩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教育实习,参与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教育研习,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
  我们制定以上一系列措施,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教师岗位上不但是个教书者还是教育公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为实现社会的教育公平做出自己切实的努力。
27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