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论文范文(2)
农村经济论文范文下载篇2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的广大乡村地区是整个中国经济的软肋,而目前阶段解决乡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实现农村城镇化。而城镇化的主体是小城镇建设,是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而其关键是繁荣小城镇经济。以下是从乡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去阐述中国城镇化的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中小企业;农村
城镇化是对于广大乡村地域而言的,有点类似于城市化的概念,实现农村地区城镇化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缩小城乡经济的差距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而实现城镇化并不能从表面上把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入手,因为这样一来广大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也没有工作,只会使得民生问题更加突出。只有中小企业的发展才是促进小城镇经济繁荣的动力,他们可以很好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发展城镇经济
发展城镇经济要求政府引导好各类中小企业合理集聚实现规模效应,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生产与服务的有机结合。于此同时各个城镇要依托一个中心城市,实现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密切的经济联系,实现经济互动和经济繁荣,打破中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乡办企业已经打破了“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格局,而今天我们更要在此基础上打破了“农村―农民,城市―市民”的格局,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前提。
在发展小城镇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城镇的自身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和培育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特色的支柱产业与中小企业,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农村经济的发展应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互相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促进小城镇经济繁荣的动力,小城镇建设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依托。
现在发展农村经济还有一个优势便是农民创业现象更加广泛,通过对多个农村的中小企业的调查得知许多乡镇企业都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企业的大部分职工都是本镇的居民及周边村落的村民,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可以极大地增进企业的效益,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
二、引导中小企业集聚,促进“规模效益”
一般农村是没有太多的资金去投资大企业的,所以基本就是通过小企业来摸索着前进,所以注意发展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中小工业区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分散的布局不利于节约耕地,也不利于各种生产要素产生聚集效应;同时分散的经营也难与其他统一的市场进行竞争。因此,只有依托某一中心工业区,促进周边地区的产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方向发展才是发展当代农村经济的要点。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发展乡镇经济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之适当集中,连片发展。同时政府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坡地和荒地,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来的镇村地面,尽量节约用地,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把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吸引到其周围,减少公共设施的投入,改善外部环境。在当代趣味优势中交通等基础设施是重要的砝码,所以要完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时也要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供应。
2.专业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根据规模效应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在一定规模内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建设工业区可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可提高产业集中度,使同一产业及其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在地域上集聚,形成优势产业群,将大大提高产品开发能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优势,形成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还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这样形成的工业区一方面使生产达到最佳规模,另外,促进企业之间的进一步联合,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产业间充分竞争的格局。要完善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3.政策保障。
建设小城镇,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如各种基础设施等,当然在硬件设备上给予必要支持之外还要多实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政府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的合理的需要来给予更多的“软化”的帮助,如资金方面政府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适时适当的增加用于发展小城镇和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扩大资金使用方向,改变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构建特色产业。
要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特殊产业是必经之路,只有建立自己的特色产业才能更好的实现品牌效应。各个企业可以合理结合本地区的特色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要把特色产业发展与发展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培植以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为主的主导产业。城镇经济的发展必须根据自己经济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发挥优势产业的作用,使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互相推动。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建立专业市场窗口,提供市场信息,使农民能根据市场信息调节生产,保证产品能进入市场,从而解决初级产品出路问题。
5.构建绿色城镇体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是城镇居民和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发展中小企业要特别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政府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招商引资,对企业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中要有环保配套设施,严格按照环保标准生产,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从而构建绿色城镇体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注意的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发展第二、三产业。中小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主力军,是造就地方经济增长点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小城镇能否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是繁荣小城镇经济的关键,只有中小企业发展了,农村经济才是真正的发展。但是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几个问题,如果稍不注意可能会事倍功半。
1.避免土地流转中的问题。
在发展农村经济,吸收中小企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土地流转的事情,但是我们要在土地流转时保持警惕,首先要确保农民的责任田地的本质不变,防止无地可种的农民成为新一代的无产阶级。其次在土地流转的同时,农民不仅要有土地的承包责任权,还要优先进入工业区工作的权利,切实避免农民无事可做的状态。最后,要本着农民资源的原则,而且要切忌土地被企业买断的现象,否则当农民坐吃山空后农民该干什么?
2.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同时更要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得到迅猛扩张的同时更要切实把握农业基础性地位不能动摇,使第一、二、三产业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守好18亿亩的底线是加快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农业处于经济链条的前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同时,又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巨大市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只顾局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只顾在任政绩而忘了子孙后代都是大错特错的。只有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审视农业和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真正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才能真正重视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真正的发展农村经济。
3.发展中小企业注意规模过大。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扩大农村企业的数量和产值,还增加了就业人口,周边农村大量农民的涌入,不仅扩大了工业区的人口规模,使农村人口更加集中,并扩大了城镇规模,促进三农经济的发展壮大。但是大量人口向一个地方集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不规模经济的出现,即当城镇化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如果继续扩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当我们调查了某些农村经济的时候发现许多地方的城镇化过于广泛,工作是很粗糙的,工业区的建设也过于笼统,造成了不规模经济的出现。
4.注意解决闲置人口的就业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做一定的农业改革,因农业改革而出现的大量农业闲置人口往往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在发展小城镇经济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这样不仅也提供了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可以使农村人口和农村中的非农产业向小城镇聚集,防止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涌向大中城市,同时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当然解决这些闲置人口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是似乎没有比发展中小企业的方法更有长期性的效果。比如,修筑必要的公共设施可以增加劳动力,可是这只能解决一定时间段的就业,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们要大力地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等,解决就业问题。
5.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东部沿海城市发展的历史给了我们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要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举。而政府也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个辩证统一的问题,基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环保促经济、以环保对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内涵。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直接的措施――城镇化更要加倍努力做好两者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何石龙.浅谈“土地流转”对发展农村经济及要注意的问题[EB/OL
[2]三农问题评论之四 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N].经济日报,2003-12-25.
[3]俞燕山.中国小城镇改革与发展政策研究[J].农村改革,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