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理论>

有关创意产业经济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带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创意产业经济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创意产业经济学论文篇1

  浅析城市发展下的创意产业经济

  在东亚,一些重要领域的成长过程及其增长来源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中、高收入经济体。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创新活动,而不是过去的要素积累。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创新活动,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制造产业和高科技集群产业都集中在全球重要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倡议进行结构性变化的结果。本文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政府和机构如何构建支持创新活动的城市环境,从而使经济快速增长的建议。

  一、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在过去二十年,东亚的核心大都市区已经开始转化。大多数制造活动已迁移到郊区而不是大中城市,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低收入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法律、市场营销等,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引领服务业和零售业的扩张。东亚经济正在进入中上等收入范围,寻求通过创新的竞争力形成创意产业。一些该地区领先的城市,其创意产业从一个小基地逐渐成为国内领先的部门,并为其他大量的外溢经济提供高薪职位,创意产业在新加坡、香港、首尔、台北和中国的几个新兴城市蓬勃发展。在美国,创意产业在1977年至1997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3%,而整个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7%。到1998年为止,美国创意产业雇佣人数超过4万人,美国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者整体中的占有率超过45%。

  积极的市场激励机制和政府政策使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创意产业日益突出,他们对GDP的贡献率与2000年美国的7.75%相比分别了增长3.0%、3.8%和5.9%。在过去的十年中,设计、软件、电影制作、电子游戏和出版业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工资及租金压力使得制造业远离城市,而熟练工人的日益普及、创新和需求的变化是诱导创意产业集群扎根的主要原因。

  东亚大都市区价格的相互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科技及服务,创意产业的所有特征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符。他们需要发达的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来服务客户,并创建与IT制造业相关的产品基地。创意产业,例如电影制作和电子游戏,企业的市场前景取决于国际和本地的网络。高度出口导向型产业依赖于与买家的个人接触,他们对网络的依赖甚至大于制造企业。文化产品围绕产业聚集区在全球联合制作,联合企业是创造性的伙伴关系,并依此类推。这种生产力的组合方式,是特定的竞争优势影响下不同集群集聚的基本力量。

  东亚一些国家的政府正在大力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以此推动未来大都市经济的增长。因为创意产业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东亚开发商借鉴在美国被视为最具“创意”城市的模式,如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和纽约。这些城市都具有充满吸引力的物理环境,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污染水平较低。20世纪80年代后期,政府投入相当大的努力整治犯罪,创建混合居民区和充满活力的街道生活。东亚城市寻求创新的进展仍然不明朗,但作为一个开始,他们已经逐步扭转过去对物理环境和城市设施的忽视,企图建立一个创意产业基地并最终能与西方媲美。

  二、创意产业对城市因素的选择

  1、城市的属性

  一个特定的城市区域定位遵循经济和非经济的考虑,城市的属性影响公司的性能。随着通信技术的大大提高和全球化的进程,企业及他们所寻求的工人有更多的选择,城市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创造属性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素质是重点。一个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市场机遇和方便地获得生产性服务是相结合的。

  美国、英国和北欧国家的一些经验似乎说明创意产业和其他高科技产业是自力更生的。所有性质类型的企业都在关注城市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可用性住房、教育及个人服务业,但他们同样重视电力和水力供应以及交通运输、电信和环卫基础设施的质量。整个东亚地区的特大城市和较大的城市都在努力,以满足所需的公共服务质量标准,而迫于政治压力,将被限制价格增加,由此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2、人力资本

  大量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供应通过一系列技能密集型制造业活动、生产服务以及创意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据统计,在1980—2000年期间,美国25岁且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数在城镇人口中所占的份额每增加1%,经济增长上升近2%。商业服务和创意产业比其他行业雇用的专业人士比例高,大量的文书和其他服务工作却需要更少的高学历者,一个大都市区主要生产活动重点转移的最终结果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北京、伦敦和东京等城市,由于有强大的中央政府,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还提供了各种资源,这有助于推动创新。大都市地区的网络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大量知识工作者,这与强大的多学科研究大学密不可分。世界一流大学能够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以及其他国家的学者和有能力的学生,它们可以作为最有效的节点,联系到其他主要学习中心,其他机构可以补充大学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

  3、工业结构   高科技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创意行业并存与工业多样性体现了实质性的竞争优势,它诱发这种协同优势公司维持昂贵的研究和生产局域网的设施。在纽约,国防工程、服装等行业的生产已退出,在那里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下降到不足10%。这些工作被零售业、饮食业、个人服务业和酒店行业所替代。该地区的工人和生产者从事知识密集型服务,已形成了世界最强大的创意产业集群。曼哈顿的核心生产者为创意产业服务,反过来,创意产业又会影响华尔街投资公司的命运。

  对于一个大都市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有以下原因。首先,所有类型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通过经济集聚,多样化基地通过技术进步和商品化的活动,提供了跨学科的组合技能。其次,新公司需要多种业务服务,获得制造产品的牵引力,从而进入全球竞争市场。最后,多元化的基础提供了市场经济稳定的保证。最大的东亚大都市地区,如曼谷、首尔、台北、上海和北京等,都通过清楚定位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

  4、对外开放

  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认识到财政和市场对经济增长起到的贡献作用,重视开放定向资本账户。资本市场国际一体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步骤,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全球金融整合是一种集中市场力量的手段,加强市场体制和化解金融创新风险。香港和新加坡两地是连接世界的城市,不仅是该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成为外国子公司地区总部和金融中心的选择位置,跨国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这些地点对该地区进行管理。

  知识工作者的流通是确保获得最新的科学和技术的唯一方法,在这样一个时代,沟通的巨大进步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伦敦、东京、纽约和香港的创意产业和机构资源的不断循环为它们中心的持续成功作出了贡献。创造力繁荣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对外开放能支撑金融机构相关服务的建设。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东亚正在进行两个结构性变化,一是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转变,二是主要城市经济中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的转变,这些可能导致城市未来几十年的增长。城市可以增加不同的价值属性,各机构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监管,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研发的进行,金融流动的开放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卓有成效的国际经济关系是国内繁荣的基石。

  国家政府采取相关政策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寻求城市发展创意模式下的宏观经济稳定,也就是说,形成与经济活动波动最小化和贸易自由化相关的价格环境。知识产权、专利和版权是促进IT行业增长的重要原因,这是重要的第一步。目前仍有许多工作有待专利和版权来保护,尤其是软件、书籍、影视和其他产品。

  造就人才流通可以发展商业服务和创意行业。回顾城市发展历史,所有的创意城市几乎都出现在国际大都会,城市任何时候都继续着重建创意。人才巩固了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的地位,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吸引知识工作者。对不同外国人的技能类别工作许可证、移民法都可以影响游客人数及其滞留时间,对当地的住宿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规范城市交通、城镇土地使用和分区的政策影响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服务业和创意产业成为城市的发动机,促进东亚主要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和所提供的设施是至关重要的,绿色空间和混合使用的街区可以增加价值。此外,在一些老城市重建城市景观,可以引入房地产和新业务的新投资。

  【参考文献】

  [1] Chris Bilton: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From Creative Industries to Creative Management[M].Beijing:New Wor1d,2010.

  [2] 厉无畏:论文化资本在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3] 王志成、陈继祥、姜晖:基于特征分析的城市创意经济发展支点研究[J].财经研究,2008(6).

  有关创意产业经济学论文篇2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高新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依托,以个人的创意和技能为基础的产业门类,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对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危机的阴影尚未远离之际,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社会进入信息休闲时代的背景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新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依托,源于个人的创意与技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使这种创意与技能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的新兴产业。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起步较晚,发展规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比较小,但总体上已经形成了四大类别:一是文化类,如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电视广播、展览等;二是设计类,如设计、广告、艺术、工艺品、时装、软件类等;三是建筑类,如环境艺术、灯光艺术、建筑设计等;四是观光旅游类,如主题公园、文物建筑、自然风景、特色旅游、新型农业旅游等。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欠合理:一是有些地方盲目上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由此导致园区遍地开花而利用率却徘徊低迷;二是有些地区对当地的文化资源利用不当,不能有效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而是盲目跟风建设自身欠缺的文化创意项目等等;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当动漫成为风行一时的时候,各地纷纷建立动漫基地动漫城,由此导致千城一面,并造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看,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部门(如图书出版业、报刊期刊业、电影电视业等)显出“滞胀”的特点,不仅与新兴文化产业部门(如互联网、数字传媒、休闲旅游、广告及会展等)的高速增长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低于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从规模上看,2004年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文化艺术等为主构成的“核心层”有从业人员223万人,实现增加值884亿元;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体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行业等有从业人员422万人,实现增加值835亿元 [1]。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

  1.文化创意产业丰富了产业结构的内容。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按照两大部类的划分方法(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还是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农业、工业、服务业),或者是按照资本的密集程度划分方法(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是与艺术、文化、信息、休闲、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活动相关的,满足小康状态下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的新兴产业,是精神消费与娱乐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开拓了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增长方式。在当下需求更具有精神化、心理化、个性化、独特化特征的时代,消费的时尚化、浪潮化,使得文化创意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固化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以无形的创意和文化作为发展的核心,这一转变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结构的内容,是一种新的产业类型。

  2.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量。

  中国幅员辽阔,改革开放后虽然各地的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但总体仍然存在很大的落差,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区域差距明显。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优势区域从来都是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逐步替代低附加值的产业,并将低附加值的产业向不发达的区域转移。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原因,形成了东高西低的态势。而低附加值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更多的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长期发展下去便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从而阻碍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特别是西部地区就要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高生产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目前,中国正经历三个重要的经济转型:一是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转型;二是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转型;三是从外延扩张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工业化日益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增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值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选择。

  3.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苏东水教授曾说过:“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2] 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演进也不例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作为宏观经济结构的一部分,与经济结构的变动密不可分。在经济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从总体上看,传统的资源、供给约束型经济正在向市场、需求约束型经济转变。文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以下变化:传媒领域市场化程度较低,改革政策密集出台,体制创新活跃。比如广州报业集团化的探索为国内传媒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经验与借鉴。传媒领域的制度变迁提高了中国传媒业的市场集中度,提升了传媒产业的复制与传播能力,扩充了文化产业链条,对文化产业结构乃至传统工业结构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到2002年,形成了包括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等在内的70多家文化创意产业集团。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

  1.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可以赢利,是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当代,以传媒、娱乐、旅游、教育、咨询、会展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其他产业,不断创造着财富的神话。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290亿元,比上年增加17.1%。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主要单位经营收入达76亿元,比2003年增长14%。到2005年,全球娱乐业和传媒达到1.2万亿美元的规模。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挣到了六七个亿人民币,《英雄》、《十面埋伏》的海外票房分别高达11亿元和4.5亿元。更加令人关注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被外国人写成《1421:中国发现世界》赚到1.3亿英镑,《三国演义》被日、韩改编成游戏后,回到中国赚得盆满钵盈。文化产业具有的巨大盈利能力,正在为许多国际知名带来高额利润。这一功能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强大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还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文化产业能够促进与它相关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其次,文化产业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产业的文化含量,进而发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作用。这种无形的带动作用一般是通过丰富的文化产品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比如文化娱乐业将推动旅游、宾馆、餐饮、交通演艺市场;广播影视产业将带动音像、影像、游戏软件、家电、通讯设备、广告展览等产品及服务市场;各类先进的文化设施的建设,能够有力地推动高科技转化为市场优势,并带动建筑业和制造业市场;表演演出业的发展,将推动服装业美容业及各类延伸产品市场。

  3.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新的增长点。

  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进出口状况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9.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6.6%,核心文化服务进出口达3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文化产品出口整体呈现多个特点:首先,出口产品以电子游戏类为主,占全部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进口则以声像类产品为主;其次,文化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资企业仍然是出口主体,民营企业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文化服务出口以杂技、武术、戏剧、动漫及电影出口为主,其中电影出口总值达20.2亿元人民币[3]。

  4.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吸纳劳动力。

  中国既是劳动力资源大国,也是人口大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类型,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从而有效扩大就业。在美国,从事艺术及其相关工作的人数达1 700万,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 377.81万,占中国从业人员总数的1.89%。并且这一数据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也逐步扩大。

  5.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知识体系,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种知识,同时又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化的背景下,这种功能显得更加突出。在新增的社会财富中,文化性的“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不仅新兴产业大部分是知识密集的软产品,而且传统制造业的文化内涵也越来越高。

  四、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带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动力,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遭遇发展瓶颈的形势下,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不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权宜之计,而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江蓝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1.

  [3]新华网,2008-05-16.
猜你喜欢: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2.有关创意产业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3.产业经济学论文精选范文

4.产业经济学经典论文

5.产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3026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