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学理论 > 渔业经济管理论文

渔业经济管理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渔业经济管理论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发展,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渔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这些年一直高居世界首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渔业经济管理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渔业经济管理论文篇1

  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摘 要】建国后, 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为了有效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仍然很突出。因此,如何优化中国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着重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在渔业管理制度中发挥管理作用作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业管理;渔业管理优化;《渔业法》;可持续发展;TAC制度;海洋牧场

  引言

  我查寻了许多资料,了解我国一些渔业管理现状,写出这篇文章,供大家阅读。

  1 我国海洋渔业情况

  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t,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t/km[2], 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t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 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在中国海280万km[2]渔场范围内,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t,其中渤海24.3万t,黄海87.2万t, 东海168.9万t,南海472.5万t。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 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2 渔业管理现况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从古至今,海洋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渔业的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范围,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的来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渔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 8 年起至今,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3],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械渔船和渔业劳动力。然而海洋渔业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同时面临着捕捞强度过大、水域污染严重、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不间断地向海洋索取有限的渔业资源,带来了捕捞能力的不断膨胀和捕捞总产量的居高不下。

  分析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由于四大海域受世界主要暖流、寒流的影响很小,无强劲的上升流区,从空间上造成我国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同时渔业资源的数量在区域性差异明显、缺乏广布性和生物量巨大的鱼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4]。

  上述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捕捞强度爆发式增长,掠夺性捕捞现象越演越烈。劳动力要素过度增长,资源枯竭,捕捞过度、经济效率降低等生物、社会和经济指标都表现出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考验。

  3 渔业管理缺陷

  3.1 海洋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近海捕捞强度过大,渔业资源渐趋枯竭。在自然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捕捞就能增产无疑刺激和推动了单一狩猎的海洋渔业产业增长模式,最终导致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无序,造成结构单一、生产率下降、资源衰退、种群退化,无法实现海洋渔业的持久发展。这种以捕捞为主的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模式,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沿海一些主要的传统经济鱼类,如渤海湾六、七十年代对虾的产量为1.98万t,最高达4万t, 掠夺性捕捞使捕虾量逐年下降,到1993年仅为0.3万t左右;全国最大的捕鳗基地―江苏东台港(鳗苗年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25%),1986年400 多条渔船出海捕鳗苗,每天产量高达100万尾,1994年1500多条船每天产量达10万尾, 而1997年6000多条船每天仅捕获万尾左右;舟山群岛的大、小黄鱼和墨鱼等传统经济鱼类已难形成渔汛,带鱼也趋于小型化、低档化。1996年冬汛结束后,在捕获的带鱼中每尾在100~150克的占一半左右,而渔业总产量中带鱼的比例与1995年相比下降一成多,比上年减少4~5万t[5]。

  随着近海环境污染和海洋开发的发展,海洋生态问题严重。渤海、东海、黄海近岸海域都不同程度受到来自三方面的污染,其中陆源污染占整个海洋污染的80%,船舶污染占15%,海水养殖、海洋矿藏开发造成的污染占5%[6]。污染造成的后果是海水富营养化,诱发赤潮。据不完全统计,1980~1997年在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380余次, 赤潮次数逐年增加,如1972~1979年20次,1989年12次,1996年达32次之多,这些赤潮的发生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6]。 河口、海湾地区污染更为严重,如大连湾沿岸有70多处排污口,每年排放污水3亿多t,污染物质10万多t,海水含油量超过规定标准25倍, 其他污染物质超标7至76倍,海珍品濒于绝迹。上海每年约有20亿t污水排入杭州湾、长江口,其中西区市政综合排污口附近形成宽300~500m、 长7km的黑水带,渔场已彻底破坏,南区海水中的大肠杆菌超过国家标准1万倍。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围垦、盲目筑坝、乱挖珊瑚礁、滥伐红树林等,使许多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发生海水倒灌,沿海湿地破坏严重,我国原有5万多km[2]红树林,由于大规模围滩造田和肆意砍伐,目前仅存1.6万多km[2];整个海南岛沿岸的珊瑚礁也已被破坏了80%左右。   3.2 渔业生产和资源管理[7]

  3.2.1 现行的渔业生产管理,特别是群众渔业管理,欠缺统一协调、交流、管理困难。这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建议生产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和服务,指挥和协调,让渔业生产信息和技术经验共享,提高渔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完善渔业股份合作制。

  3.2.2 渔政管理方面,除了渔业法规本身不够完善,有待健全外,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① 渔业立法滞后于社会发展和渔区改革进程。现行的《渔业法》随渔业经济改革的深化,经营体制的转变,越来越显得不够完善,有待修改。

  ② 渔业执法难,对于违规渔船或生产单位,执法处理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另一方面,渔政管理方法有待于改进。例如,对于违规渔船,罚款了事,违规渔船还照常作业,难以根本上解决渔业资源保护问题。再如,我国的渔政执法多数在海上,陆上只有检查冷库之类的执法,对于码头执法检查及水产市场执法检查几乎是空白。建议不但在海上堵住违规源,而且须在水产码头和交易市场里禁止卖违规渔获物,提高渔业资源管理效率。

  ③ 渔政管理手段落后,不但执法队伍力量不足,而且设备落后,降低渔政管理效率。对于违规罚金,应该提留一定的比例用于改善渔政管理手段,提高效率。

  ④ 渔政队伍的文化和法律素质相对较低 建议对现有的渔政员进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同时,建议积极任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的人才。加强渔业资源的调查和管理,使渔业经济可持续地高效发展。有了渔业资源的连续长期正常的全面调查,我们才能摸清海洋的渔业资源状况,及变化动态,进行生产和管理才能有科学依据。而通过渔业资源有效管理,才能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才能让我们的渔业经济步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4 渔业管理优化方向[8]

  既然我国目前的渔业管理体制存在着上述不足,那么在海洋渔业发展的转折关头,优化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影响我国渔业管理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个影响因素与我国海洋捕捞业的特点有关。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资源特点和生产特点是一国的特殊国情,尤其是渔民素质不高、海岸线长、多鱼种并存、单鱼种产量低等问题,在较长的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甚至无法改变的。因此无法作为我国当前时期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优化的方向。

  第二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目前实施的管理制度相关。我国当前的投入控制制度虽然容易操作,但是该制度是以控制入渔者数量和捕捞努力量为目的,联系到我国众多的渔民、分散的码头,该制度在实施执行中势必需要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为了改进管理效果,国外先进国家走在了创新前沿,在传统的投入控制制度上引入了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的产出控制制度,以控制最终的渔获量为目的[9],这种综合管理制度也于2002年被我国新修订的《渔业法》正式确立为渔业基本管理制度。但是产出控制制度要有效实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政府能及时快速地掌握资源的利用程度,能详细了解每个渔民的捕捞量,如果渔民太分散,该制度很难贯彻下去,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渔民合作组织来呼应。但是当前我国渔民组织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还很弱小。

  第三个影响因素与我国经营管理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制度弱化有关,跟第二个因素一样,该因素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改变。可以作为我国制度优化的方向。

  为了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渔区的行政管理制度下,我国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弱,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提高我国渔业的组织化程度,是本文认为的比较可行的制度优化之路。

  政府应该调动起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渔民参与管理和养护渔业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大力发展地方性海洋渔业合作组织。使渔业资源的最终使用者渔民通过行业自律、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相互监督,转换其思考角度和行为方式,提高渔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自觉减少捕捞强度,保护海洋环境,并分担政府的部分管理负担,达到管理和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的目的。

  5 渔业管理优化措施

  5.1 加强管理和资源的调整

  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调整设立了专门中心来推进工作的实施。根据各海域的特征投放多功能的人工渔礁,结合沿岸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综合信息网络进行管理。实施亲环境的海洋牧场项目计划;为实行总许可渔获量(TAC)制度,增加TAC制度中的对象鱼种,配备专用调查船用于科学调查,并且扩充相关的研究设备。

  5.2 改善海洋环境和创造亲环境渔业

  对于海洋环境的改善,国家首先考虑消除陆源污染、水质管理政策优先等综合因素,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管理体制。渔场净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水产品疾病控制体系的确立,需要开发高效能的预防和治疗药剂;为防治养殖场的自身污染,要加大复合饲料的供给;建立高效的赤潮应对措施,普及赤潮防治设施。

  5.3 调整生产结构加强渔业的竞争力

  为恢复和保持渔业的竞争力,需要对近海渔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根据各鱼种的数量配置相应的渔船,调整各鱼种的许可渔获量限额;调整养殖渔业的结构,对已开发的渔场规模进行缩减,限制生产养殖过剩品种,限制灾害频发海域的渔场开发;加强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渔业作业的管理,为解决国内渔场面积缩减的问题,积极开发海外渔场和发展相关支持产业。

  5.4 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和食品安全体系

  为建立良好的渔业秩序,对违法渔业行为采取积极的对策,相关机构协同配合,互相提供必要的支援,加强对违法的小型机拖网船的管理, 建立合法的渔业渔具购置融资支援体系。加强水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安全卫生的认证标准,改善物流体系,对渔业品流通量进行调整。

  5.5 保持渔业发展的动力,提高从业者的福利

  为确保渔业发展的动力,扩大对渔业研究、开发的投入,促进新技术的实用化,积极培养渔业专业型人才。建立美好的新渔村环境,吸引周边人口入住渔村,发展休闲渔业,为满足国民多样化的需求,综合开发渔港、渔村建设。   5.6 发展海洋渔业的新思路

  随着各国加强对沿海渔业资源的控制, 韩国远洋渔业遇到了不少困难。开辟新渔场是韩国发展海洋渔业的一个思路。建立“海洋牧场”是韩国海洋渔业摆脱困境的一个尝试。2005年韩国远洋水产品捕获量从1992年创纪录的102.4万t下降到55.2万t,在水产品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为20%。为此,韩国政府2007年制定了一项以加强国际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远洋渔业发展方案。

  6 国外渔业管理现状及经验

  中韩两国毗邻而居,在海洋渔业管理方面有着很多相互借鉴的地方,尤其是韩国近年来的一些基于环境保护和渔业增值的海洋渔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6.1 TAC制度是我国渔业管理措施的必然选择

  据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目前在黄海和东海渔业资源的渔获压力过度。对这个海域的10个代表鱼种进行资源评价的结果表明,现在的渔获强度远远超过可捕捞量,如果把现在的渔获率降低50%以上,资源才有可能得到恢复。

  引进TAC制度的必要性可分为国内原因和国际原因。从国内原因来看,中国目前的海洋渔业资源衰退问题,仅用现行的许可制度很难达到恢复或增殖的目的。从国际原因来看,随着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1996年日本、韩国和中国都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在专属经济区内,必需实行总允许渔获量制度。特别是日本从1997 年开始对一部分资源实行了TAC制度,韩国也从1998年开始试行TAC制度。在这种背景下,需要研究如何把中国目前的渔业管理制度与TAC制度衔接起来,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可行的TAC制度。

  6.2 我国应加快建设海洋牧场

  发展海洋牧场是我国渔业资源环境现状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水产品市场需求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部分水域呈现生态荒漠化趋势,增殖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水域污染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随着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相继签订和生效,我国沿海海洋捕捞的空间更狭窄,作为渔业基本生产力的水生生物资源更加宝贵和稀缺。

  海洋牧场符合当前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海洋牧场建设正是由粗放型、无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向集约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转变,由掠夺性开发海洋资源的传统渔业向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渔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有效地同时解决渔业资源数量与质量问题,是渔业增长方式转变到当前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海洋牧场符合全球海洋渔业进入全面科学管理时代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17个重点渔区中已有13个渔区处于鱼群枯竭或产量急剧下降状态,海洋牧场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发展渔业、保护资源的主攻方向之一。

  目前,日本、韩国、挪威、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瑞典等国均把栽培渔业作为振兴海洋渔业经济的战略对策,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人工育苗放流,恢复渔场基础生产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些发达地区(如日本、美国、挪威等)已开始在适宜的港湾及浅海区域进行海洋农牧化建设,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15个以上品种的海洋农牧场遍布于20多个国家[10]。尤其是韩国,其海洋区位与我国相似,又处于同一大的黄海生态系,我国发展海洋牧场完全可以借鉴吸收韩国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1~7.

  [2] 何希吾,姚建华.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74~307.

  [3] 高健. 制度变迁与中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 6. 2-4

  [4] 罗瑞新.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6 (5 ):162.

  [5] 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挖掘海洋潜力扩大食物来源[J].中国科技论坛,1998,(3):38~40.

  [6] 向友权.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1998,(5):57~59.

  [7] 董堑生.加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管理.浙江海洋学院舟山316000).

  [8] 高 明,高 健.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9] 高健. 渔业资源的物品属性与渔业制度安排,中国渔业经济,2002 .(3):14-16.

  渔业经济管理论文篇2

  基于渔业权制度的渔业管理问题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与发展,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渔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水产品产量这些年一直高居世界首位。然而,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不断深入,长期的无节制的开发,加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构建新的渔业管理体系,使我国渔业的发展更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我国渔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渔业生态环境恶化加速

  近年来,由于我国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使得我国渔业生产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同时,许多渔业户在进行渔业养殖、加工等各个环节操作不规范,滥用一些违禁药物、抗生素等,导致水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量严重超标,威胁到人们的饮食安全。此外,许多工厂在日常生产中将其所产生的工业废水等未经相关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渔业水域中,造成有机物、重金属等渔业水质指标严重超标,使得我国渔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2.渔业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渔业管理体系还远不够完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例如,缺乏政府与渔民双向沟通的相关渠道,利益分配和制衡机制不完善,体制改革不够深人等。因而,在渔民合法地进行渔业开发与养殖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权益保障,渔民收人难以提高。此外,在我国现行渔业权体制和组织化程度下,渔民在出海捕捞过程中其权益屡屡被侵犯,而且容易导致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3.高素质渔业管理人才短缺严重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的渔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我国渔业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引进新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切实地提高我国渔业的发展。但是,至今我国水产高等院校尚未开设渔业管理学专业,我国渔业研究队伍人才严重短缺,不利于我国渔业新的多学科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二、在渔业权制度下如何构建我国渔业管理新体系

  1.建立渔业生态环境预警体统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必须将环境保护始终贯穿于渔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建立一种新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彻底改变传统低效的渔业管理模式,为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通过加大对我国渔业生态环境预警的研究,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反映出我国渔业环境生态状况的指标,对渔业生态环境适时监测,并及时提供环境危险信号的警示报告,有利于我国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和海洋渔业经济运行状态的同时对渔业发展进行跟踪分析评估,最终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2.建立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体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水产品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加快建立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并将其作为关水产品质量认证、市场准入和标识的标准。在渔业权制度下构建渔业管理新体系必须全面推行水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对生产资料、产地环境以及水产品安全质量进行专家认证,实行认证标志和标识的科学管理,确保我国渔业的发展步入正规化渠道。

  3.建立相关渔业协会制度

  渔民协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渔业权制度下建立渔业管理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部门和渔民之间建立这样一个中间组织,能够促进渔民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成为政府与渔民对话的重要渠道,并有效地弥补我国渔业新管理体系的缺陷。渔业协会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职责:(l)服务职责。渔民可以通过渔业协会获得其所提供各种无偿服务或有偿服务,并且在各自的发展中结成利益共同体;(2)管理职责。它能够对我国渔业权进行相关管理,在渔民取得渔业权的前提下,由协会根据马力配额总量量化到人,并

  进行监管。此外,在资源配置 管理等方面代表渔民参与政府宏观决策管理;(3)维权职责。在渔民的日常作业中容易受到各类权力侵犯,他们可以依靠渔业协会,切实地维护好渔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国渔业朝着健康、有效的 发展方向,并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4.加大渔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新人才来实现变革,才能确保其顺利地发展。渔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渔业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倡高校开设渔业专业,进行有系统的定向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改变过去那种传统式培养模式,促进我国渔业管理新 体系的建立。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 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渔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渔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矛盾与问题,而渔业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各个专业的综合体系,其相关法规、指标、评估以及管理等方法与国际上公认的法律体系 联系在一起的,并要参与国际有关法律、标准、准则的共同制定,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渔业管理新体系的建立。此外,在渔业新体系构建过程中也要关注渔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我国渔业权立法 工作,促进渔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进而维护渔民的合法权利。

28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