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题论文
国际贸易专题论文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世界资源获得更为合理有效的配置,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专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专题论文篇1
浅析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公司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不断下滑,导致我国的国际贸易份额从2008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不断缩水。历经这次经济危机后,全球的经济触底回升,后危机时代也随之来临,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逐渐恢复。但是,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复苏的条件还是不稳定的,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后危机时代”的规律,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
一、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和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
(一)后危机时代的概念和特征
后危机时代是指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的特定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在此时主要体现在全球贸易结构、金融制度、技术市场及各国的国际地位都处在不稳定状态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也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形势的自有特点。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都开始推行新的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全球的金融危机对高端服务业和制造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很多资本实体把经济的侧重点放在了低碳经济发展上,这个特征已经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同时,储蓄率增加和消费率降低也就成为了经济发达国家在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虽然经济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系统存在的问题,但是各国都在积极地进行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同时也都加强了金融监管。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
2007年,爆发了全球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迅速从美国传到了中国及世界各地,因而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和影响。全球金融危机不仅致使经济衰退,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而且导致国际市场对我国的经济需求有所收缩,依靠出口来促进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将更加困难。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全面低迷,我国对外贸易份额也逐渐下降。经过这个阶段后,世界经济开始恢复,我国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得以逐渐恢复发展,这使得我国的出口形势开始出现缓慢地好转,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恢复也开始出现增长的态势。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直接冲击到了金融及贸易行业,国际对外贸易量和金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收缩。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不仅导致了各国国内经济的衰退,而且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受到贸易壁垒制约的同时,我国出口贸易的外需也面临缩减,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这不仅减少了我国的出口贸易量,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的出口企业成本,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重重受阻。针对这次危机,我国政府和企业采取了相应的多种措施,通过各种方法来缓解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和影响。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后危机时代期间,全球经济大约恢复了50%左右,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让世界刮目相看。然而经济发展环境还是很不规律,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因素都是不确定且不稳定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仍存在很多问题。
(1)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不合理。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过多地依赖于对外贸易,而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甚至更多,这就说明了国内需求明显不足。而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进出口贸易,这就使得许多不合理的贸易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主要还是依靠产品加工,而且大部分都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再加上这些产品占有的比例过大,这也成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
(2)产品附加值过低,出口商品市场过于集中。目前,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阶段,是产业链的低端部分,而核心产品、创新技术及知识产权都存在不足,也缺乏知名品牌。同时,中国在市场出口的对象范围上过于狭窄,主要针对的是美国、欧盟、香港、日本、韩国、“台湾”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些状况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过度集中,因此,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后危机时代”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面临愈加严重的危机。各国不仅加大了各自的贸易保护力度,还纷纷制定了更加详尽的反倾销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这就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而大量的商品出口也就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目标。(4)美元大幅贬值使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美元的大幅贬值,使得美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已成为定局,而且美元贬值所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通货膨胀的国际化影响已进入最后阶段,人民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这样,我国出口企业就面临着汇率大幅增加的风险。可以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是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另一个难题。
二、“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在这个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里,中国必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政策,通过加强对外贸易来拉动市场经济的增长,巩固自己在世界贸易上的地位,加快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步伐。
(一)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刚性机制的政策,通过一系列的外贸调整策略,来刺激我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增长,以帮助外贸企业走出难关。2009年5月,国务院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扩大内需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稳定外需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国家政策的频繁出台,一方面不仅是为了刺激并扩大我国外贸企业的外需出口,同时也成为为企业做好政策支持的坚强后盾。
这就大大增强了我国外贸企业出口贸易的信心。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进一步刺激和扶持我国的出口企业,进而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帮助我国外贸企业走出金融危机和市场疲软的双重阴影。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并根据这一形势调整我国出口转型的战略目标,不仅能够使我国出口商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整个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同时针对我国外贸企业建立起相应完善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出有效的外贸易政策和财政政策,以此来增加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推进我国外贸企业扩大出口外需的同时,也要合理地调整财政储备结构,减少储备资产的预算,优化货币政策,降低美元资产的比例,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减少外汇风险。
(二)改变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许多外贸企业急需转型。我国目前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的加工贸易产业。“后危机时代”,海外市场出现了市场疲软的状况,而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明显优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做好两手准备、两条腿走路,这是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好选择。一方面外贸企业可以掉头转内销,在尽可能消除库存问题的同时以最快的方式实现资金的回笼。另一方面,在外需萎缩的市场中,我们可以扩大产品出口的数量、质量和加工效率,转变原来的出口企业的贸易观念,寻求新的客户合作来扩大销售渠道。“后危机时代”,外贸企业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单纯依靠数量的扩张来推动贸易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后危机时代”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一些以粗放型经济模式发展的企业必须要进行质的转变。我国的外贸企业不仅要增加企业研发能力的投入,注重技术创新和发展,致力于研究和发展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打造产品的品牌价值,保护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外贸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升级改良,实现外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冲突主要源于国家的贸易保护,为了有效避免国际贸易摩擦,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预警机制,以此应对出口风险并加以防范。在出现贸易摩擦时,我们应及时有效地处理,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外贸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技术创新,优化进出口的产业链。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实现有效减免或避免贸易摩擦。
(四)调整我国出口贸易区,加快出口市场结构多元化
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对外贸易区相对比较集中,欧盟、美国和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主导地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产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如果要继续发展中国的外贸出口经济,我们就必须要寻找更为广阔的交易市场,优化海外市场结构,积极开发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在实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基础上,使我国对外贸易的海外市场更具缓冲弹性,预防和减轻中国对外贸易因国内宏观经济的外部需求而产生的严重影响。
(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发展和扶持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而且通过加强和其他区域的合作推动周边的国家走出困境。同时,我国也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又称为“南南合作”),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并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与环境、中小企业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健康教育等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旨在通过大家的合作来更好地应对危机,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各国应加强区域合作和经济沟通,扩大合作范围,正确处理好本国经济的独立性与外贸合作之间的关系。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企业的机遇分析
(一)中国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能力在逐年增加,我国的经济也在这个阶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外贸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需求开始走低,而迅速出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对我国外贸企业的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在。因此,在中国国内市场中寻找企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对于我国的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快速有效的办法。
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趋势不仅给国内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贸易需求,同时还解决了外贸企业出口产品库存压力的影响,这也就成为刺激我国外贸企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的货币储蓄率相对比较高,这是因为每个人都面临着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所以消费者的资金在银行里不容易流通,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我国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因此,资金流动过缓就会压抑中国国内市场经济的循环发展。现如今,我国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措施,如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相对还比较低,只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早期发展水平,因此,当这些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后,我国国内居民的消费欲望将会大大增强,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将会被释放,这样中国国内市场经济将会出现新的发展机遇,而市场的发展也将会带动消费出现新一轮的增长,这些都是中国外贸企业可以预期的前景。
(二)电子商务为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开辟了新的机会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购买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外贸企业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候,更应该抓住在线小额交易的机遇,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建立起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桥梁,使企业与客户的联络销售采购更加便捷。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的贸易往来交易已经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在线销售方式。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对外贸易从大到小、由慢到快的演化趋势。相比传统的对外贸易,现有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周期更短,而且小额订单交易更多,这种方式的发展取代了原有的巨额交易,加快了企业产品和资金的周转。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海外买家在线购买的中国产品已经达到了75%左右,而且在今后几年,海外公司的网上采购预算还会继续增加。所以说,传统的依靠商品展览和信息服务方式,如今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今后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解决外贸订货问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外贸企业发展首要考虑的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在“后危机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且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采用全新的电子商务平台后,还提高了其应对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
(三)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是打造中国品牌千载难逢的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抑制和破坏的同时,也为中国打造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供了大好机会。中国品牌目前还处在一个成长发展阶段中,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产品牌如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如何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市场,这也是中国品牌发展复兴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不仅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特色,还要在打造中国品牌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使世界主流市场理解和接受中国品牌。我国的外贸企业必须要有品牌意识。现如今,我国很多企业对品牌的广告投入都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如果企业加大增加品牌的文化内涵,选择适合的媒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际市场的繁荣时期,我国国产品牌很难有机会被世界主流市场所接受,再加上有些中小型外贸企业采用的低成本品牌传播方式,如新闻,软广告和连锁店等,这就使得一些品牌如“联想”、“海尔”和“TCL”等在国外是很难推广的。
事实上,我国商品的物美价廉已经受到全世界低端消费者的认可,但由于历史原因,却不能成为主流消费者的首选,因此就增大了在经济繁荣时推广中国品牌的难度。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些购买力较强的消费者将会减少或缩减自己的消费力水平,原本打算从法国、日本购买的奢侈品牌,有可能转向购买中国国产品牌。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种机遇,让自己的品牌借此机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也通过质量推广和品牌公关,获得主流消费群体的认可和接受。其实,我国并不缺乏具备竞争力的品牌,但是我们却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公平的对待。因此,现在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抓住金融危机这个机会,让世界主流消费市场认可中国品牌。在“后危机时代”,我国许多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表现出很强的应变能力,也有一些奢侈品企业甚至逆市上扬。而在这个时候,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就可以将大量的“中国制造”商品推向世界,以自己的品牌和企业自主创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让品牌成为消费者熟悉的面孔,已成为外贸企业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特殊手段。
全球金融危机给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重新洗牌,也重新改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为了防止我国经济指数的继续下降,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在全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势下扩大国内外需求,增加外贸企业的产业结构变化,也更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
目前,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尚未结束,中国对外贸易企业在“后危机时代”要认识到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加快企业的转型建设,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和谐的发展。
国际贸易专题论文篇2
浅谈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改革与发展
引言:随着公共仓库在港口、城市的建立,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货运代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特点是联系面广、环节多、专业性强;其功能是把国际贸易中相当繁杂的货运业务进行集中协调和统筹。因此,国际货运代理的形成是国际商品流通过程的必然产物,是国际贸易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一)国际货运代理
国际货运代理(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ing agent)是指国际货运代理组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劳务报酬的经济活动。
(二)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的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中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起步较晚,历史较短,但是由于国家重视,政策鼓励,规范发展,发展十分迅速,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和国际运输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 我国政府进一步实行对内开放
中国加入WTO之后,各行各业都加大了对内开放的深度和广度。2008年,中国的进出口经营权全面放开,凡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人民币的流通企业,无论是何种经济性质,都可以申请进出口资格,政府实行核准制。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将会对国际货代采取一系列对内开放措施。
2. 货运代理行业发生裂变和整合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货代和物流行业将按市场规则进行整合和裂变,大致有三个方向:其一,包装上市。目前,一些国有大型物流公司,正在整合物流资源,准备以物流为核心业务上市。其次,网络化经营。随着业务的发展,货代公司必须在国内、国外建立健全代理网络,通过联盟形式,快速实现网络化经营。再次,专业化经营。货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货代,应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强化自身在某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3. 外资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逐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DHL、FedEx、Eagle、Nippon等外国企业大多是以中外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外运、中远、中海、中铁、中邮等大型国有企业正努力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机遇,由传统的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努力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家队。民营企业是最具有活力的新生力量,他们产权清晰、轻装上阵、体制灵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外资公司、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三支劲旅,在中国的货代和物流市场强烈角逐,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4. 货运代理市场投资潜力巨大
中国独特的经济形态给了货代和物流市场独特的投资机会。中国国内的巨大市场以及中国特有的比较成本优势决定了中国会发展成为世界加工厂,这样中国就会变成世界物流集散中心。因此,中国货代和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三)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存在的问题
1、政府部门多头管理,政策法规不够统一,开放程度有待扩大。
2、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分布的地域、领域较为广泛,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不够均衡。
3、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经营秩序有待规范。
4、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历史较为短暂,服务项目单调,资产规模、经营规模较小,专业人才匮乏。
(四)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对策
1. 合理配置物流资源
完善的物流设施和先进的物流技术是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也是为客户提供一流服务的保证。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制定物流服务方案,合理地配置资源。通过向顾客提供合适的成本节约、高质量和服务为先的解决方案,使企业和顾客双方满意。
2 .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对于中小货代企业来说,现有行业内的竞争者是同地区内经营方式相同的大型国有、中外合资的货代企业,他们有较完善的全国性网络,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大多都在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开展综合物流服务。对此,我国中小货代企业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在货代服务的基础上,以较低的服务费提供高层次的增值服务,如给予物流方案的咨询等,立足国内并赢得市场。
3 .完善物流信息系统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中的货物运输变得越来越“可视化”,全球定位系统GPS、电子交换技术EDI、智能运输系统ITS等系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只有充分掌握有关的信息,货代企业才能利用这些信息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控制、协调和管理。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一方面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强化核心竞争力,提供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4 .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而言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于货代企业而言,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有关国际贸易运输方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办事能力,熟悉各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路线、运输手续和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法律规定、习惯做法等,精通国际货物运输中各个环节的种种业务。与国内外有关机构诸如海关、商检、银行、保险、仓储、包装、各种承运人以及各种代理人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关系。政府应当鼓励和允许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办、设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为物流领域培养高级的经营管理人才。允许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物流领域的广泛合作,鼓励人才交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