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论文
国际经济学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和经济政策协调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经济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经济学论文篇1
浅析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及影响
从2013 年 6 月 1 日起,欧盟解除了对叙利亚的武器禁运,欧盟各成员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叙利亚反对派提供武器,同时,欧盟对叙利亚政府开始实施新一轮为期 12 个月的经济制裁。实际上,自 2011 年 3月叙利亚爆发危机以来,欧盟就对叙利亚政府连续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所涉领域之广前所未有,对叙利亚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带来巨大冲击。
欧盟对叙经济制裁的特点。
自 2011 年 5 月 9 日,欧盟决定对叙利亚实施包括禁止向叙出口武器及装备、冻结 13 名“应对暴力镇压平民负责的”官员及相关人员的资产在内的首轮制裁,到 2012 年 10月 15 日,欧盟又宣布对叙利亚实施包括禁止欧盟公民和企业向叙利亚武器出口提供保险或再保险等金融服务在内的经济制裁,其间的 17 个月中,欧盟对叙利亚实施了多达 18 轮的经济制裁。2013 年 2 月 28 日,欧盟修订了针对叙利亚的制裁条例,决定将对叙经济制裁延长至 6 月 1 日。尽管欧盟其后放宽了对叙利亚的制裁,具体措施包括 :允许欧盟成员国从叙利亚进口石油与石化产品 ;允许欧盟成员国向叙利亚出口石油天然气工业设备与技术 ;允许欧盟成员国向叙利亚石油工业进行投资,但其最终目的是为叙利亚反对派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推翻巴沙尔政权。
纵观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制裁政策出台频率较高。
17 个月的时间里,欧盟 18 次出台制裁政策措施,平均每月出台或追加1项;经济制裁措施的出台间隔较短,各轮的间隔最长为 83 天,最短只有 1天。欧盟如此频繁地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经济制裁,在欧盟对外制裁史上颇为罕见。根据欧盟委员会 2010 年 3月公布的数据,塔利班、伊朗、海地及黎巴嫩等 30 个行为体都曾是欧盟的制裁对象,[1]但没有任何一个行为体像叙利亚一样如此高频率地受到来自欧盟的经济制裁。按照以往的惯例,欧盟通常对受制裁国领导层及其下属先是进行签证限制,接着就是拉长黑名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财产冻结。然而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而欧盟对叙利亚的制裁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上述制裁的全过程。[2]。
二、制裁对象涉及较广。
随着欧盟对叙利亚经济制裁力度的不断加大,受到制裁的对象也在不断增加。就个体而言,一开始主要针对的是叙利亚“应对暴力镇压平民负责的”高层官员,其后的名单不断拉长,将“涉嫌协助叙利亚政府打压反政府示威者的个人”、“侵犯人权者”,甚至巴沙尔总统的家庭成员也纳入制裁行列。目前受到欧盟制裁的叙利亚公民多达 181 人。就机构而言,54个叙利亚机构被列入制裁名单,其中,既包括叙利亚国内的三家国有石油公司、国际伊斯兰银行、石油运输公司等企业,也包括在欧盟开展业务的叙利亚企业,而且,诸如叙利亚的国防部、内政部、国家安全局、电视广播总局等六家政府机构也位列其中。
三、制裁领域涵盖较宽。
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涉及个人和企业的财产、能源、金融、设备、武器,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多个领域。
在能源方面,自 2011 年 9 月 3日起,欧盟开始对叙利亚实施石油禁运。不仅禁止进口叙利亚原油及石油产品、禁止向叙利亚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出口主要设备和技术,而且还禁止欧盟成员国企业向叙石油企业参股从事勘探、生产和炼油活动,或者与叙石油企业进行新的合资合作 ;不仅禁止向叙石油企业提供信贷和金融贷款,而且禁止向叙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提供设备和装置等。
在金融方面,禁止欧盟成员国向叙利亚移交以叙利亚本币计价的票据,以及承制的叙利亚货币 ;禁止欧洲投资银行继续向叙利亚银行发放贷款,并中止与叙利亚签署的主权项目援助合同 ;禁止欧盟各方继续购买叙利亚国债 ;禁止叙利亚银行在欧盟境内开设新的分行,欧盟银行不得与叙利亚银行建立新的合资企业等。
在武器方面,禁止欧盟成员国从叙利亚进口武器,以及为叙利亚转运武器(包括提供相关资金、保险和中介服务),禁止成员国公民和企业向叙利亚出口武器(包括可能用来内部镇压的军民两用商品)等。
另外,禁止叙利亚阿拉伯航空公司的任何班机进入欧盟域内机场 ;禁止购买、提供、运输或者出口电信监视(听)器和拦截设备 ;限制向叙出售“可能被用来镇压反对派的物资和技术”;禁止向叙出口鱼子酱、软糖等食品和雪茄、红酒、宝石等奢侈品。
制裁动因。
经济制裁目标背后的动机都是源自制裁方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欧盟对叙利亚经济制裁的一个因素就是出于对欧盟整体利益的维护。
一、推行西方价值观,促进叙利亚政权更迭。
宣扬人权与民主理念是欧洲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及欧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人权与民主成为欧盟重要的对外战略目标。欧盟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号,指责叙利亚政府侵犯人权,希望通过制裁加剧叙国内的经济社会动荡,进而削弱现政权的根基,最终导致巴沙尔政权倒台,在叙利亚实现西方民主。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 :“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叙利亚政府对平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威胁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3]“阿萨德已经丧失了合法性并且不能再领导叙利亚。”[4]。
二、保证欧盟及成员国安全。
欧盟一直把中东地区视为“后院”和战略要地。中东地处欧洲南翼,保持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事关欧盟的和平与安全。而叙利亚是欧盟的近邻,它不仅是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国,而且也是 2004 年 5 月启动的“欧盟睦邻政策”的组成部分。欧盟把叙利亚纳入欧盟的周边范围之中,有通过与叙利亚合作加强欧盟安全和稳定的考虑。但是叙利亚又是中东地区支持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的重要外部力量,欧盟认为叙利亚与恐怖主义的牵连是对欧盟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为保证欧洲的安全与稳定 , 并与周边地区结成友善、紧密的“朋友圈子”,在实施积极合作政策的同时 , 欧盟也以制裁为后盾 , 保证其安全底线不受挑战。
三、提升国际地位。
欧盟对叙利亚的制裁与欧盟作为重要国际行为体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许多欧盟成员国认为欧盟被排除在传统的大国游戏之外,而拥有 27 个成员国 5 亿人口的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体,应该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特定事项或第三国实施对外制裁 , 是彰显欧盟自身实力、凸显“国际存在”的重要方式。实施对外经济制裁是欧盟将它的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影响的一种途径。当前的债务危机,不仅削减了国际社会对欧盟的信心,限制了欧盟的外交政策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欧盟的软实力。经济制裁不需要削减重要预算,也并不需要在政治上或者人力上投入过多力量,因此不失为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的最佳方式。
四、确保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近年来,油气资源丰富或地处重要交通枢纽的一些中东国家,彼此在经济上的合作不断增多,政治上的交往日益密切,尤其是与美欧之外的其他国家往来频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2009 年提出“四海战略”,意图通过整合叙利亚、土耳其、伊朗等国的经济空间,使这几个国家成为连接黑海、地中海、阿拉伯海和里海之间的贸易中心。如果上述构想得以实现,那么中东地区将会整合成为一个脱离西方框架的经济政治版块,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欧盟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自然欧盟会采取措施避免此种局面出现。欧盟经济制裁对叙利亚经济的直接影响。欧盟对叙利亚不断加强和升级的经济制裁导致叙利亚国内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经济规模不断萎缩,对叙的经济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一、石油收入锐减。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叙利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25 亿桶,天然气储量为 6500 亿立方米。石油是叙利亚的经济支柱,每天可为其赚入 700至 800 万美元。石油和天然气的年收入占到了叙利亚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20% 左右。欧盟成员国素来是叙利亚石油的最大进口国。叙利亚遭受制裁前的石油产量为每天 38 万桶,其中约 15 万桶用于出口,95% 的石油出口到欧盟国家,占叙利亚收入的25%。据欧盟统计,若按 2010 年数字计算,禁运将影响叙利亚约 45 亿美元的原油出口,这使得叙利亚不得不一方面降低石油日产量,将原油产量从制裁前的每天 38 万桶降至 23 万桶,另一方面为寻求新的买主而降低油价,每天损失 1100 万美元,每月损失 4 亿美元的收入。[5]截至 2012年 5 月,欧盟对叙利亚的石油禁运已经给叙利亚造成了近 40 亿美元的损失(叙利亚石油部长苏非安·阿劳语)。
二、燃料短缺严重。
尽管叙利亚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叙利亚精炼能力不足,燃气产量仅能满足国内日常需求的 50%,因此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燃料。在制裁之前,叙利亚严重依赖希腊公司提供燃料。尽管欧盟对叙利亚实施制裁的名单不包括禁止向叙利亚出售燃料,但是因为运送燃料的船只保险和从国际银行汇款受到限制,所以外国石油公司拒绝参加有关叙利亚购买燃料的投标。伊朗、俄罗斯等国提供的燃料也不足以满足叙国内需要。燃料的严重短缺给叙利亚造成了多重影响。譬如,在农业方面,燃料短缺造成农场主们无法运用拖拉机和其他机器设备;在日常生活方面,已经先后出现了柴油汽油危机、家庭用天然气危机,以及电力供应紧张。政府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乡村每天至少停电 3 个半小时。[6]
三、外汇储备大为缩水。
由于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包括较为严格的金融限制和对外贸易限制,造成叙利亚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动乱前,叙利亚外汇储备为 195 亿美元,动乱初期,降为 174 亿美元,到2012 年 8 月,降至 96 亿美元。尽管叙利亚中央银行及其他公共银行采取措施限制贷款和存款,以试图维持外汇储备,但是叙利亚银行资金“外逃”的情况仍然非常严重。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政治局势的恶化,叙镑贬值严重。动荡前叙镑对美元汇率一直稳定在 50∶1(官方汇率),2012 年 2月跌至 74∶1,此后,黑市比价一直在 85-90∶1之间徘徊。叙利亚央行罕见地连续多次介入外汇市场,抛售巨额美元甚至开始抛售黄金以进一步提升外汇储备,防止叙镑崩溃。[7]
四、对外贸易深受影响。
对外贸易在叙利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0% 以上。欧盟是叙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2010 年双边贸易额为 71.8 亿欧元,对欧贸易占叙对外贸易额的22%。但是受经济制裁影响,叙利亚失去了部分传统出口市场。叙利亚经济贸易部报告指出,受欧盟和阿盟制裁影响,2012 年叙利亚出口比 2011年大幅下降 44%。叙利亚经济研究员拉比阿·纳萨尔指出,2012 年叙利亚向欧洲国家的出口将下降 93%。[8]。
五、物价不断攀升。
持续的经济制裁造成叙利亚国内市场商品短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不断攀升。家用燃气罐价格由动乱前的每罐 350 叙镑(约合 5.4 美元),升至2012年年初的500叙镑(约合7.7美元),并在年中黑市上升至 1500 叙镑(约合 23 美元)。诸如鸡蛋、牛奶、牛羊肉、鱼和糖等日常消费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2012 年 4 月,叙利亚政府不得不在国内市场分配糖果,因为商人们卖的糖果价格是它本身价格的四倍。2012 年 6 月叙利亚通胀率高达 30% 左右,与 2011 年 11 月11%的升幅相比大幅飙升,[9]而且,这种势头并未停止。
但是,从欧盟通过对叙利亚制裁要促使叙政权更迭这一最终目标来看,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难言成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叙利亚政府的控制能力,但是,巴沙尔仍在掌握政权。实际上,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并不能解决叙利亚危机,叙利亚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叙利亚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裁,既不能低估它给叙利亚带来的冲击,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实际影响效果。
国际经济学论文篇2
浅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摘 要】本文从三大货币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寻找共性及规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与困难,选择一条适合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路径。
一、国际经验借鉴。
1、美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美元国际化路径可概括为:依托全球性货币汇率制度使其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与黄金脱钩、失去制度基础后, 依赖存量优势在世界信用货币体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强大的国际政治经济实力巩固并发展了这种优势。 美元国际化启示:
(1)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
摆脱殖民统治的美国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科技和资源,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经济实力决定了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中较英国具有更大的主动权,最终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霸主地位。
(2)政府在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1792 年美联邦就公布了铸币法,宣布实现金银复本位制度,从而为美元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兑换奠定了基础。 美国积极推行金元外交,加大海外投资,增加国外美元流通量。
2、欧元国际化路径分析。
欧元的诞生是区内各国协调与合作的结果,欧元诞生的路径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建立的联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欧洲货币计算单位(EUA)等,为欧洲货币体系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标志,为欧元启动后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和趋同的财政政策确定了基本框架。
第三阶段:即实质性进展阶段,欧元成为有形货币,迅速取代了区域内流通的12 种货币,成为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欧元以合法身份成为国际货币,依靠货币主权联邦制的强制力,正是宣告完成了国际化进程。
欧元国际化条件分析:
(1)经济条件。
欧元作为一种货币代表着背后真实的经济。
从1987 年到 2003年,欧盟15 国 GDP 总额呈上升的总趋势,并且占世界 GDP 的比重维持在22%-24%之间,是第二大经济体。 黄金和外汇储备总量很大,在 IMF 拥有 20%的特别提款权,贸易总量占世界 20%。
(2)政治条件。
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中,法德作为欧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起到了火车头、方向盘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轴心国家。 欧盟历史上如果没有德法和解的实现,就不会有今日欧元区国家的货币统一。
(3)制度体系。
“维纳尔计划”,“德洛尔报告”,《罗马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系列制度有效保证了欧洲货币合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欧洲货币联盟正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3、日元国际化分析。
日元国际化进程是和日元自由兑换、 金融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同步进行的,起初是迫于美国的压力,但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希望借助日元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 推进日元的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的启示:
(1)积极参加区域经济活动。
日本起初忽视了成为国际货币的地域经济基础。 中国应当注重立足亚洲,通过参加区域经济合作来推进国内的金融改革,使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
(2)完善的国内金融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起初日本国内金融体系不完善, 使日元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其经济大国形象不匹配。 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必须首先完善国内金融体系, 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 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3)金融秩序和货币币值的稳定十分重要。
“广场协议”签订后 ,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 ,并出现大幅波动 ,严重破坏了日本国内金融秩序,成为日本经济衰退、日元国际化进程停滞的主要原因。 中国应妥善处理与美元汇率的关系,同时要适时修改外贸和外汇的相关法律, 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周边国际化--亚洲化--国际化”的渐进过程。
人民币周边国际化是亚洲化的基础,而人民币亚洲化意味着人民币与美元和欧元三足鼎立,成为全球经济中关键的国际货币。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阶段是人民币周边化及亚洲化。
(1)人民币周边化。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初阶段,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往来。
鼓励在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进而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规模。 同时要充分利用港澳与内地紧密的经贸关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2)人民币亚洲化。
人民币亚洲化是使人民币从国际货币合作的弱势转变为强势的关键阶段: 一是采取签署国家间或地区间的双边和多边协议的形式与周边国家(地区)创建自由贸易区,鼓励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并创建亚洲人民币债券市场。
另一渠道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积极主导创建亚洲货币体系、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逐步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第三种渠道则是通过建立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并对“一国四币”成功进行整合,同时积极参加东亚货币合作,发挥主导作用。
(3)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就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后, 不仅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储备资产,也将成为政府的干预资产,即储备货币的组成部分。 人民币的国际化达到了高级阶段后,人民币在民间的支付能力和政府间的支付能力都有显著的增强,中国的政策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
在世界金融事务中,中国将有更大的发言权,更大的号召力,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在国际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周林,温小郑。货币国际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消费导刊,2009(4)。
[3]顾丽妹,王凯杰。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及长期性[J].经济问题探索,2009(3)。
[4]刘曙光。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J].金融,2009(4)。
[5]马金栋。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