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 >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贸易变得频繁,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篇1

  试论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影响

  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结构面临巨大变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深化停滞不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主权债务危机仍将继续,欧美再工业化趋势将加剧贸易摩擦,这些都使世界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而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面临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各国未来发展模式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以及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一、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发展战略调整

  (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

  1、美国再工业化

  为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美国致力于再工业化路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回暖、发展清洁新型能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研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力图加快相关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从政策层面看,政府直接干预制造业转型、推进税务改革、推出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帮助美国企业争夺出口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融资等激励举措,以及美联储超宽松货币等政策均取得了积极成果。

  2、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经济发展转型

  欧债危机是欧元区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根本原因是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双重矛盾。此外,高福利、严重僵化的劳动力市场等因素也是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因素。因此,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是解决当前危机的根本途径。从长期看,欧洲各国将积极推行结构性改革,重塑本国产业竞争力,压缩财政支出,强化金融市场信心。

  (二)主要新兴经济体结构性调整未来趋势

  主要新兴经济体未来结构调整大致沿着“内外兼修、多元平衡”的发展路线进行。首先,新兴经济体大都积极进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积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高速增长均是建立在不平衡的内部结构的基础上的,如巴西是拉美地区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主要依靠初级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俄罗斯财政收入90%以上依赖石油出口;印度的工业规模不发达;因此,内部多元平衡的结构性调整是金砖国家形成可持续内生增长动力的必然途径。其次,新兴经济体亟待摆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高度依赖。

  由于国内经济结构的扭曲,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不匹配,国内需求无法容纳过剩生产能力,导致其大多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宏观经济运行易受国际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三,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是新兴经济体结构性调整的切入点。新兴经济体国内投资环境亟待改善,加之税负高昂、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导致投资意愿下滑,因此,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拉动国内外投资,也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刺激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积累。

  二、国际经济结构与全球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

  随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未来国际经济体系各方影响力的相对变化必将对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一)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主体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参与度和贡献度增加

  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各国发展战略的转型紧紧围绕着带动技术结构升级、扶持新的增长点进行。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继续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亮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

  (二)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非均衡性仍然存在,将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力差距

  在未来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发达国家仍处于主导和优势地位。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部分发展中国家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成为又一批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但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高技术产业尚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益,竞争力仍较弱,因此,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还可能拉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三)新一轮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将促进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

  价值链无限细分给各国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凸显了生产性服务业在联系价值链各环节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结构调整的知识型服务型特征都愈加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国际竞争从成本竞争过渡到技术与品牌的竞争,成为决定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关键因素。

  (四)国际经济格局的区域化特征增强,多边国际协调机制面临挑战

  区域化和多边化作为全球化两大趋势,既相互促动,又相互制约。在此轮结构调整中,不少国家通过区域一体化安排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改善区域内的经济关系,建立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从而带动区域内部投资与贸易的增长,但区域性贸易壁垒对非成员国构成了障碍,对多边化产生了消极影响。区域一体化组织减少了WTO多边贸易谈判层级,多边贸易谈判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域一体化组织彰显地区利益的平台,区域一体化组织日益增强的谈判势力及其对地区利益的维护常常使谈判陷入僵局,从而对多边国际协调机制及其有效性带来新的挑战。

  三、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际经济结构新一轮“洗牌”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促进要素结构的高级化,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

  中国要实现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就必须进行自主创新,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产品的研发、市场开拓以及基础学科领域研发能力的培养带动要素的高级化,使其对产业发展的后续能力提供支持,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路线既包括传统的比较优势线性升级,也包括比较优势动态跨越式升级,全球化就为中国产业跨越式升级提供了机遇,可以通过直接购进引进或自主开发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领域,跨越产业升

  级的层次,直接进入产业的高级化阶段。

  2、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实现与全球价值链的对接

  随着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生产体系以及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我国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组织的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步伐将加快,东部产业实现要素的高级化生产,西部对接中低级要素的转移,区域分工层次呈梯队状,构建起东西部联动的国内价值链,协同区域的均衡发展,实现与全球价值链体系的无缝对接。

  3、建立全球创新体系,推进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块向我国转移

  全球价值链分工将带动产业模块化的发展,并最终确立全球创新体系。产业模块化使跨国企业把越来越多的价值链环节转移到中国来,同时进一步转移了价值链中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采购、营销、服务等环节,使技术、知识资源外部化,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知识创新网络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

  发达经济体深陷“三高一低”,即高失业、高财政赤字、高债务、低增长,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已经成为影响国际金融稳定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新兴经济体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巴西、印度、俄罗斯等主要新兴经济体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陷入低迷,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仍较高,我国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仍将持续波动。

  2、多边和区域贸易体制未来走向更趋复杂

  我国过去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加入WTO后多边贸易体制带动的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但多边贸易体制框架的作用正在削弱,参差不齐的区域一体化安排使全球双边及多边的一体化机制发展趋势更加不明晰,建立在区域一体化基础上的双边和多边博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球范围内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深化,尤其是亚太区域一体化环境更加复杂,对我国的周边环境形成很大挑战。

  3、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的前景仍不明朗

  进入21世纪中美经济失衡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焦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即中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人民币要进行升值,而美国则要进行储蓄、要再工业化,这个调整短期内不能够完成。因此,世界产业调整和发展的路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方向和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

  4、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环境带来外部冲击

  自1990年以来,世界经历了三次货币环境非常宽松的时期,但最后都带来了严重的泡沫经济。自2008年12月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复苏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基准利率均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宽松的货币环境可能给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压力,如果跟风降息,那么随之而来的将是物价高企的压力;如若不降,可能导致内部需求不足、内生增长动力有限,抑或是对外形成的利差导致热钱涌入,会影响到经济体的稳定。

  四、我国如何抓住机遇并化解挑战

  面临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国要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从内外两方面推进经济发展转型,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有利机遇。

  (一)内需主导、外需协调的发展模式

  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从国外看,中

  国难以依托海外市场消化过剩产能;从国内来看,劳动力的充分供给和人口红利将逐步消失。随着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中国将进入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阶段。依赖外资与外贸的 经济模式需要转向依靠国内资本与国内市场的内需主导型经济,建立以内需主导、外需相协调的经济 发展新形态。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内生化

  产业升级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消费需求和技术创新。因此,为了扩大内需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持续成长,就要提高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 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不同群体在财产和资产占有上的不平等。

  此外,中国还须立足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政府在技术创新中应致力于建设有效率的市场体系,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创造公平市场 环境,促进技术创新主体的自发形成。

  (三)通过商品、资本输出和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能力积累,带动产业整体升级发展

  优化商品贸易结构。一要鼓励出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改善出口效益。二要完善出口配额、出口退税等调节手段,继续严格控制稀有资源以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等“三高产品”出口,优化贸易结构。三要顺应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的趋势,适当降低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关税,适度扩大这类消费品的进口规模。

  通过资本输出深化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力。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将面临日益加剧的资源瓶颈,应加大企业“走出去”步伐以及海外资源的开拓力度,制定完善海外资源的国家收储 计划,维护能源和资源安全。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协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与相关国家及国际 组织保持密切接触,协调彼此的立场,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完善国际贸易的环境标准,重建适应全球竞争格局变化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篇2

  浅探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

  美国经济将持续复苏,欧盟和日本将陷入衰退;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影响,“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经济增速放缓;“迷雾四国”(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土耳其)在新兴市场中崭露头角,世界经济陷入低速增长期。受经济低迷影响,发达国家维持极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变。

  国际经济形势

  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步履蹒跚,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图1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经济保持复苏势头,且相对稳健,经济增速(不变价)分别为2.45%,2.14%和2.60%,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实力。欧盟因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困扰,主要成员国因削减赤字需要而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受此影响,欧盟经济2012年再度陷入衰退,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0.1%,-0.5%和-0.6%,发展前景黯淡。

  日本经济震荡下行,尽管2012年前两季度实现了3.4%和3.9%的快速增长,但受海外经济减速引发的外需不振和以汽车销量为中心的内需疲软影响,2012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同比增长仅0.5%,在国际经济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日本极可能陷入衰退。受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衰退的不利影响,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4%,创近三年新低,也低于近14年来的平均增速3.6%。

  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来看,美国经济将持续复苏,欧盟和日本将陷入衰退。经理人采购指数(PMI)作为经济先行指标,通常领先经济运行三个月时间左右。数据显示(图2),美国2012年12月的PMI为50.7,全年共有8个月份PMI在50这一经济荣枯的分界线之上,表明美国经济仍将保持复苏之势。日本2012年12月PMI为45,连续7个月低于50,表明日本经济面临收缩风险,预计2013年日本经济极可能陷入衰退。欧盟2012年12月PMI为46.10,已连续17个月低于50,且有进一步下滑之势,预计欧盟经济2013年仍将保持下滑之势,衰退已无法逆转。

  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影响,“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昔日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金砖国家”(BRICS)中的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图3显示,尽管“金砖国家”在金融危机中经济实现了“V型”反转,但自2010年以来,“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印度由2012年一季度的12.6%降至2012年三季度的2.81%,期间,巴西经济增速从9.34%降至0.87%,降幅最大。

  俄罗斯和南非经济增速相对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3%左右。与2006年至2008年“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为最早的“金砖四国”,2010年12月28日,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该合作机制,“金砖四国”改称“金砖国家”)经济平价增长率10.7%相比,“金砖国家”经济增速下滑已相当严重。

  数据显示,“金砖国家”的经济先行指标PMI仍表现较好,俄罗斯、巴西、印度2012年12月的制造业PMI分别为50、51.1和54.7,南非2012年11月的制造业PMI为55.4,且近3个月以来均在50这一经济收缩与扩张的分水岭之上,表明未来“金砖国家”经济仍将保持增长之势,增速下滑之势有望扭转。

  凭借人口结构优势,“迷雾四国”在新兴市场中崭露头角。2001年,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金砖四国”实现了十年的快速增长。2011年,奥尼尔再度提出“迷雾四国”(MIST)概念(MIST是墨西哥、印尼、韩国与土耳其四个国家的缩写),并配置相应投资基金。过去十年,“迷雾四国”经济规模增长了一倍多,2011年四国GDP规模为3.9万亿美元,超过德国。

  图4显示,“迷雾四国”中的印尼经济增速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即使在金融危机中也保持了5%左右的快速增长。土耳其经济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2011年一季度曾创下12.59%的高速增长,之后有所回落。韩国与其他三国严格来看并“不在一个层次”,韩国更接近发达国家,奥尼尔的“迷雾四国”构成考虑到了区域的覆盖性。“迷雾四国”的优势在于人口结构总体上比欧美年轻且有更高的出生率,这使它们在发展制造业方面更具成本优势。

  综合来看,2013年世界经济将温和增长,欧债危机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将拖累经济增长,但美国经济的复苏及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较快增长,使整体世界经济免于陷入衰退,并预计将实现3%左右的增长。

  国际金融形势

  为刺激经济复苏,美欧日发达经济体实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并声称中期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欧洲央行出于抑制通胀需要,2011年两次加息,将基准利率由1%上调至1.5%,但欧债危机的加剧及经济的下行迫使欧洲央行连续降息,将基准利率降至0.75%这一欧元诞生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是最早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发达国家,自1998年以来,央行基准利率一直维持在0~0.5%,2010年10月更是直接将基准利率降至零,并持续至目前。

  影响发达国家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维持低利率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就业,防止失业进一步恶化,但物价稳定仍然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胀加剧将迫使央行终结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图5显示,欧元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高于美国,美国又高于日本,日本经济已经陷入通缩。

  因此,2013年日本仍将维持零利率;欧元区虽可能面临通胀压力,但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加息几不可能;美国失业率虽有改善,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因而加息概率较低。总之,预计未来短期内,美欧日发达经济体仍将维持零利率水平不变。

  美联储连续推出QE3和QE4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但未说明总购买规模和执行期限;同时,美联储将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并继续把到期的机构债券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本金进行再投资。

  仅3个月后,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QE4),每月购买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转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宽松额度,美联储每月资产购买额达到850亿美元。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增加了基础货币的供给,为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但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美联储增加的货币供给并未流入实体经济。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美国银

  行业的存款余额从7.87万亿美元增加至9.32万亿美元,增加了1.45万亿美元,而同期银行业贷款仅从6.74万亿美元增加至7.24万亿美元,仅增加了0.5万亿美元,银行业存贷差上升近1万亿美元,到2012年底达到2.08万亿美元。因此,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和就业的作用相当有限,银行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造就了股市的繁荣。

  美国暂时避开财政悬崖,经济复苏有望缓解财政压力。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到2013年一系列减税法案自动终止,与此同时,联邦政府削减支出的规定自动生效,由此将导致政府支出和民众消费的突然大幅减少,表现为需求曲线的陡峭下滑,看起来就像悬崖一般,这就是所谓的财政悬崖。

  尽管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减税和削减政府开支方面存在分歧,但在最后时刻(2013年1月1日)还是通过了财政悬崖议案。协议显示,2013年,美国政府对个人年收入超过40万美元、夫妻年收入超过45万美元者的税率,将从目前的35%提高至39.6%,延长失业福利,并终止2%的薪资税减免政策,并将2013年1月1日生效的财政支出自动削减机制(将削减1100亿美元的政府可自由支配支出,削减169亿美元的强制性财政支出),推迟至2013年3月1日生效。

  2013年1月7日,美国债务已突破16.39万亿美元的上限,上调债务上限迫在眉睫。由于美国政府的收入主要依赖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在经济持续复苏、失业率下降的背景下,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有望缓解。总之,世界不需要为美国财政悬崖过分担心。

  欧元制度缺陷有所弥补,欧元短期无崩溃之忧。欧元区机制缺陷在2012年有所弥补,但统一货币与独立财政间的根本性矛盾仍无法解决。2012年,在债务危机压力下,欧元区在弥补自身缺陷方面取得了多项进展,“欧洲稳定机制”(ESM)提前运行,“财政契约”生效,并就欧洲银行业统一监管达成一致,但这仍不足以使欧元区摆脱危机。经济不景气和人口老龄化使欧元区国家普遍面临财政赤字压力,其中又以“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为甚。

  数据显示,尽管欧元区采取了紧缩财政措施,但几乎所有国家债务比例仍呈上升趋势,尚未迎来下滑“拐点”,这意味着欧洲的债务负担将越来越重。“欧猪五国”债务违约风险仍在上升,融资成本不断提高。但欧元区核心国家德法财政状况相对稳健,并全力维持欧元区的完整,加之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支持,短期内欧元区不会收缩,欧元也不会崩溃。

  受美国“页岩气革命”影响,未来国际油价有望回落。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据预测,世界页岩气资源量为45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俄罗斯等地区。世界上对页岩气资源的研究和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依靠成熟的开发生产技术以及完善的管网设施,目前美国的页岩气成本仅略高于常规天然气,这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先也是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性开采的国家。分析人士认为,未来美国将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输出国。页岩气凭借清洁和廉价的优势将有望接过煤炭和石油手中的“权杖”,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能源。

  2012年已成为美国原油产量连续增长的第4个年头,原油和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其他液化碳氢化合物产量在2012年增长7%,日均1090万桶,2013年日均产量将达1140万桶,逼近沙特阿拉伯1160万桶的日均产量。

  美国原油替代能源(页岩气)和原油产量的提高,不仅增加了全球原油供给,而且降低了美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油价的上涨。考虑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下全球原油需求不会明显上升,以及美国页岩气产量增加对原油的替代,预计未来国际油价有望进一步回落。

  总结

  在欧债危机未彻底化解前,国际金融市场仍存在动荡风险。受避险情绪影响,美元资产仍将受到追捧,美国股市依然会有较佳表现。

292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