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贸易 > 国际贸易研究论文

国际贸易研究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国际贸易研究论文

  因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地位,连带着国际贸易理论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因此,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际贸易研究论文篇1

  浅析转型经济条件下茶企国际贸易问题

  摘要: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传统贸易伙伴国都陷入到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针对外需拉动所存在的现实困境,我国政府构建起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就为茶企的国际贸易建立起了新的格局。在转型经济条件下和面对新的外贸格局,茶企的应对措施包括: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互联网+”模式下加强信息获取、发挥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职能、借助生态旅游项目外化绿色特质。

  关键词:经济转型;外贸新格局;茶企;应对

  在构建茶企外向型经营战略的格局下,需要认识到我国经济转型对茶企经营模式的影响,以及后危机时期我国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和新变化。经济转型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这必然会对茶企的产能水平、产能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在追求生态效益目标的情况下,茶企在生产经营中还将强化对废弃物的处理绩效,进而努力形成了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就国际贸易而言,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传统贸易伙伴国都陷入到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这样一来,作为我国传统优势贸易的茶叶出口也受到抑制。针对外需拉动所存在的现实困境,我国政府构建起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就为茶企的国际贸易建立起了新的格局。为此,本文将聚焦于“转型经济”、“一带一路”战略等两大背景下,针对本文主题展开讨论。

  1对国际贸易新格局的认识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1.1贸易伙伴国的结构出现调整

  可以将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分水岭,之前我国的外贸伙伴国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但随着欧美国家的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之后,无论是从市场消费能力还是市场进入规制措施等多个方面,都不利于我国的外贸出口活动。而且,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危机之后做出实体产业回归的策略,这就导致了主要贸易伙伴国逐渐奉行了重商主义政策。之后我国大力发展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外交,但受到其它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与之外贸的红利并不显著。最终,我国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力度。

  1.2国际市场竞争出现新的特征

  以电商、微商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使得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了变化。即,由以前在线下市场中的真实竞争,逐渐转移到线上的产品发布与订单获取。以国际茶叶市场为例,我国在进口和销售南非红茶产品时,就大力利用了电商和微商平台,从而就能便捷的与国内消费者形成直接联系。反之,我国的茶企在对外贸易中,仍然严重依赖中建渠道商资源,这就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可能受到中间商的利益侵蚀。

  1.3外贸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实施了再工业化战略,这就使得我国外贸的比较优势有被削弱的趋势。另外,我国的人工成本与周边欠发达国家相比已无竞争优势可言。因此,在对外茶叶贸易中也可能遭到竞争对手的价格压榨。因此,传统茶叶贸易的产品结构应发生显著变化,这样才能适应外贸新格局的内在要求。

  2经济转型条件下茶企的经营现状分析

  茶企若要适应外贸新格局的要求,就首先要从自身经营状况中提升核心竞争力,但从现状分析中仍可以发现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之处。

  2.1对外贸新格局认识不足

  根据笔者的统计发现,大多数茶企围绕着茶叶产地来设立工厂,而茶叶一般存在于高山和丘陵地区,所以独特的区位条件决定了茶企管理层对外贸的新格局认识不足。就导致了在产品结构优化和加工工艺上,仍然延续着传统贸易伙伴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进而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结构无法吻合。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就难以获得自身的比较优势。现实表明,外贸新格局的演变趋势早于人们对它的认识,所以这将为我国茶企外贸带来损害。

  2.2对外产品品质缺少特色

  这里的缺少特色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域内茶企之间的产品品质缺乏特色,就使得域内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将严重损害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利益。第二,与国际茶叶产品进行比较,我国茶企的产品无论在外包装还是在饮用方式上都具有趋同性的倾向,所以也难以形成差异化的产品品质特色来增强市场识别度。由此,在域内茶企之间的竞争态势下,就严重削弱了我国茶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3绿色环保特质表现不够

  绿色环保已成为国际食品加工工业的主流元素,也是国外消费者购买茶叶这种快消品的选择依据。但我国茶叶产品在绿色环保特质上并不显著,主要反映在难以通过可以显性的信息发布来证明该产品的绿色和环保特质。

  3制约茶企经营模式发展的难点问题解析

  在优化茶企经营模式来适应外贸新格局上,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具体来说,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3.1企业管理层的意识问题

  同样根据统计数据可知,86%左右的茶企都可以归属于中小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足够的国际视野。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于,中小企业中有大多为家族式企业,在这种企业的组织生态中存在着保守的习惯势力。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习惯势力呢。很显然,这是对不同家族成员自我利益的一种保护,所以就难以对国际市场的各种变化做出及时的反映。

  3.2对外贸信息的获取问题

  如何从整体视域下来看待外贸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格局,这不仅需要有战略眼光做支撑,业内要有专业知识做支持。但对于许多深处大山和丘陵地区的茶企而言,企业管理层不仅缺乏战略眼光,也缺乏能够洞察外贸演变趋势的专业人才。因此,对外贸信息的获取问题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3.3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问题

  前面已经指出,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甚至在某些市场知名度上还不及伊斯兰卡的茶叶产品。为此,我国茶企就需要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增强自身产品的品质,从容来提高产品的市场识别度。但茶企如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则成为难题。3.4绿色环保特质外化问题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就在国际市场中影响到了茶叶产品绿色环保特质的检定,以及国外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茶叶产品的绿色环保特质表示质疑。可见,建立有效的检测模式便成为了这里的难题。

  4优化经营模式应对外贸新格局的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优化经营模式应对外贸新格局的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

  “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不能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上,还是需要落实在行动中。由于受到大多数茶企管理者自身思想意识格局的限制,依靠自身能力难以突破自己的意识局限性。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在这里起到主导作用。具体而言,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应召集域内茶企的管理者进行座谈,并围绕着外贸新格局的演化来共同商议对策。与此同时,还需要发挥高校的师资优势来为茶企的管理者进行专题讲座。在这样的氛围下,就能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

  4.2“互联网+”模式下加强信息获取

  目前,我国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那么基于这一战略来向域内茶企及时提供海外市场信息则成为可能。具体而言,这里不仅需要发挥政府的信息收集能力,也需要打造域内各茶企信息的共享平台。具体而言,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政务网站上及时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需求信息,并与茶企的管理层建立移动即时通讯平台。域内茶企之间的信息共享则需要依托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来实现。

  4.3发挥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职能

  在对域内茶企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外部资金的支持,这也是弥补内部资金积累能力较弱的最优选择。为此,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向有潜力的茶企贷款,并在创新“债转股”的机制下,拓展放贷资金的覆盖范围。另外,在发挥区域商业银行的职能时,也需要强化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而且,地方政府不应施加政治影响力来干扰商业银行的正常放贷业务。

  4.4借助生态旅游项目促进绿色特质外销

  在向海外市场展示茶叶产品的绿色环保特质时,除了可以通过图文并貌来发布相关信息外,还可以通过在当地打造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并将该项目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发布,来烘托出域内茶叶产品的绿色环保特质。

  5问题的拓展

  这里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拓展:技术壁垒是发达国家限制他国产品进入的主要方法,根据WTO的规则,实施技术壁垒的国家自身首先应达到技术标准,可见这也是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保护本国企业。为此,我国茶企应该积极应对这一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为此,外向型企业和大型茶叶生产企业,需要大力推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活动,并积极完成研发到商品化的转换。在技术创新中,应着力从绿色理念出发来优化现有出口产品。另外,外贸人才的培养应着力打造出复合型人才来,这里的复合型人才应具备外贸实务技能、外语能力、涉外法律知识等素质。可见,这不仅依赖于高校系统在人才培养上的努力,也需要茶企优化员工在职的培养机制。

  6小结

  本文认为,经济转型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这必然会对茶企的产能水平、产能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国际贸易而言,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传统贸易伙伴国都陷入到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针对外需拉动所存在的现实困境,我国政府构建起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就为茶企的国际贸易建立起了新的格局。那么,茶企的应对措施应围绕着:提升茶企管理层的海外市场意识、“互联网+”模式下加强信息获取、发挥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职能、借助生态旅游项目外推介绿色特质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赵奕凌.基于马克思危机理论探究次贷危机的形成根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65-67.

  [2]郭利群.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66.

  [3]王宇凡.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制造业全质量管理系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4):1-4,37.

  [4]李静.环境壁垒下的选择: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72-73.

  >>>下页带来更多的国际贸易研究论文

349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