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论文参考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论文参考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经济的论文参考范例篇1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的策略
我国的经济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绩显著,但通过分析可得出,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产业,且为资本驱动型,科学技术水平仍较低,且产业发展不全面,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发展仍较落后。为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发展,就需要转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向创新驱动型增长,且能够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的增长方式发展。为此,应当采取相应的办法和策略,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
一、中国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转变的意义
全要素生产率是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1]。全要素生产率的实现,从微观上来讲,一个企业则需要进行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并拓宽企业市场;从宏观上讲,国家则需要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劳动力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大大提高生产率,同时,需要进行科学技术的研发,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同时,全面发展各种产业,并大力发展经济效率较高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我国的经济增长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无法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将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没有强劲的动力。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下,要保证我国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就需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转变。
二、中国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转变主要策略
(一)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加强了科技的研发与创新,以其作为本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巨大动力和保障。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科技含量较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仍以制造业为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心从制造向创造转变。国家应当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的资金投入,使得科研拥有强劲的动力支撑,同时,加大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科技创新和研发提供人才保障。只有实现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经济环境,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有力支撑。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仍处于转变当中,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中,这就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西方发达国家仍较慢,经济增长的效率也较低。因此,应当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具体体现在我国所有制的改革、政府改革和价格体制改革上。实现所有制改革,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实现经济更加的自由化。实现政府体制改革,则能有效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实现价格体制改革,能够使得市场机制全面推行到其它生产领域当中。
(三)发展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产业上的分布仍不均匀,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的产业优势仍未充分发挥。为此,应当努力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价值较高的服务业。其中,服务业包含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会实现其自身的巨大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则需要得到有效的促进和提高。应当降低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其经济效益得到巨大的提高。
(四)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我国的农业人口较多,且都聚集在农业生产当中,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能够有效发挥劳动力的价值,使得非农产业有效解决劳动力匮乏的问题,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还能够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巨大动力,为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应当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经济效率的有效提高。
三、结语
我国的经济增长仍有很大的潜力,只需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效调整,将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并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的增长方式转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并大力发展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我国政府在实行自身的职能时,应当保证其职能的合理性发挥,并处理好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得市场经济能够在合理范围内自由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国经济的论文参考范例篇2
试论中国经济与“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被很多人津津乐道,随着中国国民的逐渐富裕和中国经济增速近几年来的放缓,国际上和国内都在热议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某个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之后,由于在之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或其它问题,导致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甚至趋于停滞,难以由中等收入国家升格为高等收入国家。
随着中国当前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使得学者们怀疑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纵观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东南亚和墨西哥,而随着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起制造业来,导致高端制造业回流到发达国家,这就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双重挑战,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开始受到挑战。中国经济主要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增长,创新不足,核心技术较少。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中国当下已经显露出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近几年来的中国经济下行,中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拉大,中国产业升级的困难,中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频发,使得中国的确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这也证明了国内学者们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应该去考察一下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在国际上有一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国家是东南亚和拉美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在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国家未能继续前进,迈向高等收入国家,而是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存在着重大问题。
而在国际上可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实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这两个国家最终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于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它们发展的经验也就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比较一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类国家有两个突出的不同点,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都非常重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注重通过技术进步、通过研发来促进本国企业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国家也非常重视缓解贫富差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国内矛盾。而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东南亚和拉美国家在这两个方面做得就不好。
仔细审视这两个因素,我们发现这两个因素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因为一个国家在凭借低工资优势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面对另外一些低收入国家的竞争和追赶,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把自己的主导产业转化为高端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而产业升级又依赖与技术进步,所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另外一方面,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同时,如果不注意缩小贫富差距,就会使得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根据经济学原理,这样会使得全社会的总消费需求减少,从而使得经济增速放缓,因此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不仅违背了公平正义,还反过来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再看一下当下的中国,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中国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上居于低端,自主创新不足,核心技术不足,而且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很大,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经济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经济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中国的产业升级。为了让技术进步真正引领产业升级,政府要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知识产权保障企业的科研成果,激发企业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政府还应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质量,才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使得高素质的劳动力引领中国实现产业升级。政府应该推进一些高端产业的发展,比如高端制造业或者是低碳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多的服务业,或者应该鼓励企业不要只做加工制造,而是要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其次,政府要出台各种政策,多管齐下,促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缓解贫富差距,比如现在应该加大国企改革的力度,破除垄断行业畸高的收入,充分尊重市场的重要作用,还要健全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使得我国国民享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要加大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投入,解决普通国民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现实的问题,保障中低收入者最基本的权益,使得国民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
再次,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事实证明,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没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去积极有效地治理腐败现象,那么会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简政放权,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为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只有在技术创新、收入分配、政治体制改革等多个领域同时发力、多管齐下,中国经济才有可能继续又好又快的发展,使得中国最终跻身于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