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论文范文
中国低碳经济论文范文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低碳经济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低碳经济论文范文篇1
谈中国低碳经济之路的思考
摘 要:文章首先提出中国经济现状,然后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对中国进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分析和对策,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建设;碳交易;碳税
一、引言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余年,GDP年益增长速度逐步增高,经济发展也随之进步。中国在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上,一直是高速发展的状态,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依然会继续保持增长状态。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成绩斐然,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现在,不论是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等方面的依赖,尤其是资源方面,往往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重视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能源消费速度的骤增导致了对进口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等的依赖程度骤增。三高企业――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企业在国内的经济生产中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废料污水排放量大,单位GDP能耗比值高。严重破坏了生态的完整性和平衡性,尤其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偏高。
由此看来,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表现为以下几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碳经济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耗能、低排放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出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理念不谋而合,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路线提供了新的依据。
二、低碳经济的意义
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LowCarbonEconomy):“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高效利用、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调整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来实现GDP的绿色增长。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核心所在,其重点在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1]
全球气温变暖导致生态结构改变是不争的事实,人类生存和发展也受此影响威胁,低碳经济的提出也是为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低碳经济很有可能造成新一次的产业革命,低碳经济问题将是近阶段的热点问题。
低碳经济的核心主要在于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以及旧能源技术的改良,低碳经济是符合人类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与人类自身生存息息相关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是否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的检验,是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的煤炭消耗量日益增加,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数据表明,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的48.2%,这是相当可怕的一个数字,几乎占世界总消耗的一半,这明确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了能源消耗大国俱乐部的一员。而原油的进口量也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50%,达到了51.3%之多,对外部能源供给的依存度相当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来自于温室气体,现有的高碳产业则是造成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之一,将大量的耗能转化成大量的温室气体。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虽然,根据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人均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5.0吨,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9吨,但是依然远远低于美国的人均19.4吨,不过基于庞大人口的总量,使得总排放量达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数值。不过中国经济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随着生产的进行和人们能耗消费的增加,必然会加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现在我们已经到了警戒线的边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超过美国。
如何应对能源以及环境的危机,也提上了我国政府的议程中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并郑重承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结果,“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1%,基本达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承诺目标。
为了实现中国宏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路线环节是我们的最优路线。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必然要进行改变。在现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大部分国家达成的共识,是解决生态问题和金融危机的必要手段。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全球一体化的社会有着诸多意义,不仅对世界资源消耗来进行宏观控制,也可以缓解中国能源紧缺的现状,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简约能源社会的建设。
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已经经历过了高耗能高污染的高碳产业工业化阶段,已经有了丰富的技术和产业积累。但这些高碳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还是必经路线,低碳经济的提出,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找出了条新的道路。这是一条新型的绿色工业化之路,低耗能,低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向低碳产业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能力,也可以避免国际贸易碳关税等相应税收,避免高碳产品所造成的二次贸易损失,也利于国际贸易中出口经济的增长发展。
四、低碳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路线的宏观思考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将处于并长期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随着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也就越来越严重。低碳经济是随着人们的认识提高而不断发展,越来越冲击传统经济的领域,以至于对传统经济,如低碳经济和传统贸易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如果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就必须将其上升至战略层次的高度。除了向西方发达国家来借鉴成熟的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外,还应当结合中国自己的国情,确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经济的低碳经济政策法规。
如果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完全合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的。不过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需要相关的政策来加强实施、同时还需要并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相应的诸多配套措施,一定要将推广低碳消费提上日程,加强贯彻落实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
目前国内的环境问题,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无序规划的产业结构所造成的。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尤其在能源,金属,轻工制造业等行业中,这些行业过于高速发展,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久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大多数属于高资源消耗型,同时,国内的这些行业所代表的企业很多生产设备老化严重,污染超出标准,生产技术落后的,很多排污降排量的处理设备只是作为必备设施购买,并没有在生产中使用,只在相关部门检查评定的时候开启运行;我国的碳排放量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碳排放量类比西方平均标准,就造成了即使是数据合格的企业,其实还是属于超标排放的状态,同时也因为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技术经验欠缺,能效转换率高,造成温室气体和其他工业污染的排放都远远超出警戒标准之上。
尽管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在逐步加快。但这种增长付出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所以降低中国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刻不容缓。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之一。其重点在于节能和降耗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现阶段必须由国家来进行宏观调控才有能力改变中国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必须做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将高碳产业淡出历史舞台,对于现有的高碳产业以改造为主,逐步提高高碳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成品率,将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步减缓,将各产业的污染排放标准斟酌以国情做相应调整提高,应和发展趋势。同时严格控制能源,金属,轻工制造业等行业的准入条件,由国家强力控制,严格按照排放标准和准入标准放行,并制以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其生产发展。
此外,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也要对中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策略进行调整,中国外向型经济以出口为导向,必须要降低高碳产品的出口,增加低碳产品的出口。现阶段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大部分是由高碳产品所获得的,这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消耗了我国稀缺的自然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每一件高碳产品的出口,都代表着平摊在每个人身上的净排量的无意义增加。这种能源换收入的经济并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目前低碳经济在全球的发展趋势良好,如不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我国将在经济、技术、贸易方面落后被动。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人均能源消费还有较大上涨空间。但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化石能源比重过高,电力能源结构中火电比例过高,给环境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加快发展适合国情的低碳产业势在必行。
五、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项“国策”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分布平均,但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人均资源数值偏低。长时间高碳经济的能耗污染积累使得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果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则会带来很多影响,不过,只有这样以国家的影响力来强力约束,才有可能快速的推广实现完全的低碳经济。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热,据去年的数据表明,原油的进口量已经超过了国内的原油生产量,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现阶段能源的产量已经不能适应过热发展的经济所需。使得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加大,发展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制约,尤其近年全球贸易失衡,过多的进口能源也使得贸易进口量产生偏移,对于从其他国家进口高价的化石能源等资源,是决策者所不愿看到的,也是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全面实行低碳经济开发新能源,是我们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大力推进低碳高效的新能源建设
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为高效的新能源利用和开发,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切入点在高效新能源企业和生态化新农村。
从企业来说,国家应该鼓励支持其对新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投入相应奖励,或是对使用新能源的企业进行减免税收等相应措施。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将更多的新能源产品通过对外贸易途径销售至国外。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得益于中国存在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如今“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都已经逐步消失殆尽,知识型产业将是未来外向型经济的支柱,而高效新能源企业则是知识型产业的重点之一,占地面积小,单位产值高。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在政府的支持下,对美贸易量在两年内增长至原来的150%,在创收的同时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空间,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劳动力。
发展高效新能源还可以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入手,鼓励此类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互利,将更多科研成果转换为经济成果,也可以减少高学历人员的资源浪费,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中国从根本上来说是农业大国,就生态化新农村来说,新能源的利用和建设的意义则更为繁重,如果全国的农村乃至农业系统都以低碳发展的新能源作为必须能源,则所节省的能耗和排放量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初期政府可以像家电下乡政策一样,以村镇为试点,给予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源(如沼气能)来取暖或做饭的家庭一定的补贴,来调动农村人口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同时新能源设备的建设也有利于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应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来解决农村能源贫困状态,加速城镇化步伐,全面消灭无电人口还有优化人员结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状态。一步一步发展,从而达到全民快速进入低碳经济的目标。
(三)由政府制定减排的市场机制
减排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征收碳税和碳交易两点。
碳税(CarbonTax)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碳税通过对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碳交易的概念由《京都协议书》提出:“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这两者均为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体,但其作用的方式各有所不同。征收碳税属于价格干预,属于约束机制;碳交易属于数量干预,属于激励机制。主要成本在于信息成本和实施成本,信息成本上,碳交易优于征收碳税,实施成本上,征收碳税优于碳交易。目前,欧盟推崇碳税,美国推崇的则是碳交易。
不少观点认为,从短期和实施成本来看,中国应该征收碳税。但我国总体税负现已经处于国际上较高水平,征收碳税对GDP的有一定负面影响,会降低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二氧化碳核算与计量的问题比较困难。
从长远效果来看,碳交易是中国最有利的选择。尤其是在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给“碳排放交易”给出明确的实施时间。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国际合作的深入化使得交易机制及交易产品完善改良,国际化的碳交易会成为全球新的商品现货交易要素,使碳交易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
(四)低碳经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目前,全球面临着整体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应当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加强低碳经济国际合作的目的在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们在低碳经济发明起步较晚,所以就更应该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比如美国和德国,他们有发展新能源的动力和需求,对于低碳经济有着很深的体会和研究,通过对先进国家的学习,可以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中国有着庞大的研究与创新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力量。除与先进国家学习交流外,也不可忽略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有着示范和带头的作用。“中国已经在现有低碳市场的份额中间占有很大的份额,同时还会继续增长。这些低碳事实上很有可能实现每年50万亿到60万亿的市场规模。”所以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更好的解决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等全球性问题。
六、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而又见效缓慢的过程。现在中国的资源约束已经从流量约束迅速转为存量约束,中国向低碳经济型社会发展有利于缓解中国的资源约束。建设低碳经济型社会,与“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脉相承。
对于以制造业和轻工外贸为重要收入来源的中国经济来说,既要紧跟“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又要继续面对外部需求的紧迫感。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低碳经济的负面因素,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过了高碳经济的积累过程,中国如果只是单一的追寻低碳而不考虑现实国情,那就本末倒置了。
每次的新工业技术革命都会引起社会的变革,都会引起经济的高速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将把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推上前台,必然会改变现有的社会经济格局,最先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必将成为新时代的领先者、主导者。中国必须加步赶上,更早的成为低碳领域的领军角色。
参考文献:
[1]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2]李萌.低碳经济:中国亟需市场手段[J].当代经理人,2010,08.
[3]尼古拉斯・斯特恩.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城市与新的全球低碳工业革命[R].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2010.
[4]孙晓琳.对我国近两年来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
[5]严耕,杨志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系统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6]赵亚丽.浅谈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0,5.
[7]郑鸿.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宏观思考[J].商情,2009,24.
中国低碳经济论文范文篇2
浅探中国发展低碳经济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因其所体现的节能、高效、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备受关注,将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理念。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新时期背景之下,特别是两会闭幕之后,探索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总结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然后就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必要性;可行性;挑战;建议
一、导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完善制度、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首先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其次是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共同前进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第一热点:“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被确定为政协一号提案。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两会有代表提案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低碳经济促进法》(草案)的议案。自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为全球各国各地区所关注。低碳经济顺应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大背景,使得低碳型绿色GDP经济发展模式也呼之欲出。“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正在为全社会所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在新时期下探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加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主流趋势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因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不仅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更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低碳经济呼之欲出,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唯一能采取的最科学的措施,低碳经济也必将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自英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2007年6月,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了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等等,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为发展低碳经济做相应积极的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选择,更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的大量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一时难以彻底改变,再加上我国自身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严峻、能源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粗放型、资源消费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节约能源型转变,走低碳经济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基本已形成以煤炭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但每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仍为煤炭,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在上升。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国的碳排放形势和能源利用低效已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能源和重要动力
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新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盈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我国率先在危机中稳住阵脚,再加上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制约经济增长,而更将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当前,全球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低碳经济带来的甜头,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低碳经济是未来发展的稀缺机会
从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考虑,借鉴、吸收、消化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高碳式发展方式的制约,如果我们继续走高碳工业化的道路,必将极大地依赖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而按照以往经验,这类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使用期限也长,极易在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设施层面上形成“锁定效应”或“路径依赖”,最终我们只能成为发达国家转移高碳产业的基地,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再次滞后。所以低碳经济对我国而言不仅仅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而是要全力地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使单位GDP的“碳消耗”逐步降低,使我国的产业与技术能在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机不可失,只有抓住这个机会,才能与我国未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要求相适应,促进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条件
自《京都议定书》的推出开始,全世界各国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已逐步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合作、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正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战略。哥本哈根会议最后也达成一定成效,世界各国都为自己确立了相应的减排目标,并且发达国家也承诺到2020年前,每年都将提供一定资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或影响最深的国家。外部条件已明显充足,加上我国目前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提高,发达国家极大可能加强与我国的合作,一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这将对我国的低碳之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内部条件
首先,大陆具备迎接低碳经济发展的实力。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温家宝所作报告称中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万亿人民币。根据汇通网今年最新的世界GDP总量排名中国位居世界第三。大陆近年来一直以其庞大的经济规模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虽然受经济周期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速有所回落,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
其次,我国已把低碳经济作为一重要的发展新目标,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多数城市也显现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并提出相应政策,大力宣传,加大投资等等。首先以节能减排政策入手,兼发展新能源产业。目前我国已投资一定人力加大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不久便会有适合我国的政策出台,再加上我国政府强制性、导向性的显著作用,有相当大的成功率带领我国在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各行业龙头企业也带头做出表率,筹资投资提高科学技术,向低碳环保节能发展。我国的转向型经济政策已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节约能源,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较高的能源需求,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并且大幅减小各地区污染程度,保护当地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从而推动创新,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内部的条件也已达到相当充足的程度,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不容错失的机会。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相关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
(一)我国经济建设能源需求量大和资源总量及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即刻停止,能源的需求和消费持续增长。从我国的经济结构来看,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的高碳消费特征,又加重了我国经济的高碳倾向。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量比石油和天然气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上述的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是不可忽视的,而要在低碳要求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得经济建设能源需求量大和资源总量及结构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我国产业结构和科技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我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我国经济的高碳倾向。资料显示,我国近三十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5%,远低于GDP增速,而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高达约70%。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难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制约我国转向低碳型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因素。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差甚远。这样必将要求我国投入更大的巨额资金提高科技水平,这也就将加重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五、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一)制定正确合理的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全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把低碳发展作为建设“两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点内容,纳入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具体实践中,积极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强度评价,并把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等保障,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全面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大力投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
对于我国单位GDP能耗较高,能源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在短期内我国能源结构不大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仅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减少碳排放量才是最科学最可行的措施。首先,建立科技创新机制,组织开展有关低碳经济主要技术的科技攻关,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高效的低碳技术。其次,结合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进程,鼓励各企业积极投入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更新和低碳能源的生产,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此外,应加强与发达国家为主的国际技术交流合作。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机制,增加低碳技术的国际化与再创新,从而加快产业转型,促进国民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三)增加合理的财政支出,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国家在财政支出预算应该多考虑对低碳经济的投入,此外,还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收支科目中增设环境保护类级科目,安排相应的环保支出预算,保证资金来源,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同时应具体分列相关项目,明确资金分配。加大对节能减排监测、指标和考核体系等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低碳高效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加快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以实现农业的高效低碳化,推进低碳农业发展。支持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实现低碳化生活。
(四)出台相关税收政策,加以公共采购引导低碳发展
建立环保税收制度,完善资源税制度,在财税上给予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支持。首先,制定相关产业的各项详细政策,健全奖罚制度,强化财税政策的激励和制约作用。其次,制定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开发低碳新技术,降低税率,提供财税补贴,鼓励其增加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协作。最后,在国际竞争中合理运动关税,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国内环境、资源,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在公共采购方面,努力完善政府采购的立法和实施机制,以法律条文约束,并且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等,并扩大对绿色产品的采购范围,给予公众信心和方向,从而引导低碳发展。
(五)全力布局公众宣传,提高社会效益
使低碳经济公众化,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最关键步骤。只有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如通过电视、网络、报纸、书籍杂志和广播等媒体,深化民众心中的低碳观念,使民众更深刻地认识理解低碳经济在生活各方面的体现,提高全社会的环保、节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逐步达到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社会效益。有专家研究表明,通过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措施,中国有望将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减少15%以上。
(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引导低碳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在世界层面上倡导早日达成低碳发展的共识,制定出相对适宜的国际制度,共享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从现实意义上保护地球。另一方面,在区域层面上倡导几国、几地区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发展。在世界层面上有制度保证的前提,在区域层面上制定相关的更具体更明确的发展战略,提高整体效率,将更深层次地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参与全世界的低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在中国的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了解学习新技术,尽快缩小低碳技术方面的差距,并努力争取共同研发、技术转让等方式以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正确合理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涵.低碳经济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视角,2009(3):45.
[2]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3]孙佑海,丁敏.依法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J].世界环境,2008(2).
[4]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30-145.
[5]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50(12):1-7.
[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一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9-50.
[7]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l8(3):1-7.
[8]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9.
[9]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3-27.
[10]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