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发表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发表篇1
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
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
1.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发展大框架变化不大
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由于受外界和自身双重影响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增加存在着一定的未知性。但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出发,我国经济发展大框架短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化。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在我国三大需求相互协调下,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增强,经济运行趋于稳定。第二,我国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2013年面对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局面,我国中央采取稳健发展宏观调控方式,坚持控制财政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出台小规模刺激经济政策保证经济稳定发展。2014年我国政府在原有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采取进行精准的定向调控,对于经济薄弱环节通过扩投资、稳外贸、定向降准、减税等举措有效防范风险,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2.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于挑战来说机遇更多
虽然近些年来在我国市场向世界开放过程中面临着诸如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发展困难、世贸组织形式不振以及大宗商品波动等影响,但是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进一步好转,世界经济整体趋于平稳,国际市场需求将出现回升态势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行业改革使内生动力增加
当前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重心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想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必须加大多领域的制度建设力度。第一,行政财税改革。政府通过调整各级财政关系、简政放权、合理减税等方式提高市场主体活力;第二,城镇发展进程改革。通过土地及户籍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促进城镇发展进程加快为扩大内需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金融改革。大力发展民营银行,进一步实现金融资源高效配置,促进金融市场良性竞争。
4.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民生经济发展
在十八闭幕会上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重视民生经济发展,因为民生经济发展重视劳动者的收入、福利水平,提高其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能够使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得到一定的保障和改善,是形成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竭动力。
二、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1.适当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要想实现市场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积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其中适当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措施来进行完善。第一,加大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构建并完善第三方评估长效机制,给予市场和企业一定的审批权;第二,对政府服务管理职能进行强化,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实现相关事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不断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促进服务管理效能的提高;第三,优化编制结构,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构建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2.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
通过我国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风险面临较大压力。对此,我国要想保持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必须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首先,应当通过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来推动消费的扩大和升级,将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紧密相连;其次,推进城乡结构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促进其向新型城镇化转变;最后,对区域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能够保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对当地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当地经济稳定增长。
3.提高民生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民生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城乡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新常态的重要途径。对此,我国政府应当对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能够保证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腾出更多精力用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要完善农村地权制度建设,保证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提高其生活水平;第二,实现教育体制、卫生医疗体制、养老服务体制等改革,拓宽保险体制服务范围;第三,转变城乡发展结构,积极加快从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保证各个地区城乡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第四,重视民众日常生活环境,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对企业排污、雾霾等问题进行治理,努力保护自然环境,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第五,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新常态下,我国各个地区整体就业规模难免会受到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就业矛盾,服务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就业矛盾的发生几率,所以政府应当出台一些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保证就业增速和就业质量,间接促进国家经济稳健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发表篇2
浅析大国崛起的经验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
小国大业的荷兰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现在的荷兰虽不是世界的第一强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其当时的崛起经验无疑对中国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对中国近代衰落的研究与反思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荷兰的崛起带给中国的有益启示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崛起不仅得益于依靠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海上贸易和转口贸易,还取决于其在国家体制和现代商品经济制度方面的创新。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发展航海业、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融集社会资金等。这些经济制度相互贯通,形成了一整套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到17世纪中期,荷兰在航海业和世界贸易方面达到极盛,取代了西班牙成为世界商业霸主,称霸海上。
1.1荷兰实施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政策。
商业和城市的兴起使荷兰人们产生了对经济自由的渴望。日渐富有的市民们最终做出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他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贵族手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从此,市民们自行立法,贵族不能直接向他们收税。“市民自治”为荷兰的城市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荷兰崛起的历史表明,凡是想要实现崛起的国家都必须积极建立和培育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在开放、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中经济自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条件,市场主体的决策自主和交易自由能够为经济自由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重要保障,只有保证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2荷兰努力实行金融改革。
由于繁荣的经济,早在17世纪,荷兰创立了股份制、股份公司、股票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近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荷兰人推广了一系列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组织或金融改革,在资本流转、银行信用、期票结算等领域实现了当时具有开创意义的诸多变革,从而使其在构建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方面独占鳌头。作为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荷兰的市民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使荷兰迅速成长为世界大国。
1.3荷兰专注于发展对外贸易。
作为小国的荷兰之所以能够成就大业,与其积极开拓并参与世界市场,不断扩张海外贸易密不可分。荷兰一贯注重对海外市场的开发和拓展。在从事贸易过程中,荷兰商人逐渐形成近代的贸易观念,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追求对外贸易的长期效益和整体效益,逐渐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全球各个角落,从而为荷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近代的衰落及教训
2.1经济上的“重农抑商”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遵循“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因此,人们自发地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潜意识,他们认为农业是生产粮食衣帛的,工商业是消费粮食衣帛的。这种思想忽视了工业对农业的反作用,这种思想更认识不到商品经济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历代统治者都视农业为本而视工商业为末,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汉昭帝的“天下以农桑为本”到明成祖以后的“海禁”等政策,都明显地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维护了男耕女织式的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模式,使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根本无法形成,使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失去了赖以产生和应用的土壤,加剧了中国近代的衰退。
2.2对外关系的闭关锁国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是中国近代走向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中国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与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观念格格不入。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狂妄自大心理作祟,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自清朝立国以来就一直厉行闭关政策,清政府严令禁止官民擅自出海贸易,乾隆即位后,在海禁方面基本上沿袭了先祖的政策。然而社会的进步需要开放的环境。当欧洲各国不断摆脱褊狭乡土观念走向广阔世界的时候,中国却不幸地与历史发展开了一个大的玩笑―走向了与世隔绝。这种政策不仅遏杀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使得封建末期的中国背离海洋大国、强国的正确发展方向越来越远。
三、基于荷兰的崛起和中国近代衰落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概括荷兰的崛起经验和中国近代史的衰落,制度创新或者说相对优势、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合理的战略选择和引领科技发展潮流的持续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下,软实力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也是一国崛起不可或缺的方面。
3.1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荷兰崛起的历史表明,凡是想要实现崛起的国家都必须积极建立和培育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中央在宏观调控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保护好各地各行业发展的积极性,使得这轮经济加速后既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又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伏。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3.2要明确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荷兰的崛起正是在国家的强力支持下,逐渐成长为强大的商业帝国。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首先,要明确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能够由市场决定的坚决由市场来主导,不该政府管的坚决不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也要求政府对市场监管要更加有效。
3.3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开放条件下的国际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发展。
荷兰的崛起以及近现代世界经济的历史表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资源和经济体系的自我平衡,因而必须借助于更大的国际市场平台。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国未来的发展应坚持对外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发展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参与世界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家实力的增强,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战略资源的能力,凡是能够崛起的大国均强调根据本国的经济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战略,通过自由贸易充分利用国外的各种资源,从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我国是一个后起勃发的国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利用经济全球话的大好时机迅速崛起,而且是“和平”崛起。〖我们可以像荷兰一样把握时机,借助一切有利条件把我国经济建设推向更高点。同时也要以中国的近代史的衰退为教训,从经济、文化、政治全方面推进我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