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心灵支撑和精神家园。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夙愿,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中国传统民族情怀、民本情怀、家国天下情怀和和合文化的基因,是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融合的结晶。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篇1
浅谈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摘要: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随着我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国梦的道路上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研究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中挖掘、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当下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中国梦;传统文化;关系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中国梦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丰厚的智力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思想,既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基本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精神支撑。中国梦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两者并行不悖、互相促进。
一、中国梦与传统文化
1.中国梦的基本内容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① 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的深入回答,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
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民族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就是实现中国梦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者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是衡量中华民族能否复兴的三条标准。从中国梦奋斗目标上看,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 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③。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对实现什么样发展目标的深邃把握。从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和实现途径看,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和平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④
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所谓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当代文化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华民族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的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传统的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着规范作用的观念、价值和知识的体系,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一种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价值取向。”⑤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同时涵括佛教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其他各种不同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构成体系,主要反映了一种建立在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形态,其影响贯穿中国社会发展的始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复杂多样的,从特定历史坐标和相应评价标准来看,其内容有优秀与落后之分。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样可以作出优秀与落后的相对区分。概略地说,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珍贵的思想价值,对于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思想,如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中庸之道的方法论、以民为本的为政说、仁礼结合的治国论等,要大力继承发扬;对于“修己安人”、重义轻利、农本商末等蕴含封建内核的思想内容可抛弃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思想因素。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成分,例如,裹小脚、跪拜礼的社会陋习,“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对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态度。当然,这里指的传统文化主要指优秀的传统文化,它蕴含丰富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力量,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二、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已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洗沥沉淀,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力量源泉。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汲取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强大正能量。同时,随着我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国共产党践行中国梦的实践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1.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近代中国面临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特殊背景下提出来的,但它之所以格外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领力,在于它契合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使命,也符合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文化心理和文化价值的认同。
中国梦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传统文化中具有强烈的“富国”、“爱国”、“重民”思想。传统文化中“夫仁政,必从经界始”(《孟子·滕文公上》),“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荀子·富国》),“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管子·五输篇》)等思想,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发展物质经济作为其理想政治的治国先富思想。
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中, 民族自豪感和忧国报国意识有机统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捐躯赴国难,视死归”的民族情怀等,依然是我们保卫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促进国家富强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中“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等“富民”、“重民”的民本思想,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文化来源。中国梦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是在活用传统“小康”、“大同”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包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融汇了丰富的时代色彩。总之,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既古老又常青的光荣与梦想,传统思想文化虽然产生于古代的臣民专制社会,但仍然代表着文明和进步的基因,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扬。
2.实现中国梦需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珍贵的思想价值,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现代性力量,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党的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代化目标已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然而,正如同志强调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13亿人的幸福美好生活绝非易事。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⑥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挖掘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物质与经济的追逐,却忽视传统文化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原来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伦理观念与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道德原则被忽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与道德规范被一些人漠视、践踏。如若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思想缺乏认同与客观认识,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将失去共同的文化价值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能任重而道远。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价值,“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扶正扬善、恪守信义”的伦理美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价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等思想内容,发掘它们蕴涵的现代性力量,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3.中国梦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相符合,不断推陈出新,使优秀传统文化既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富于浓郁的时代精神。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其根本原因在于立足时代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思想内涵。
中国梦的文化价值意义,本质上就是现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展现。中国梦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例如,将传统臣民之“民”、生存之“本”、人治之“本”的民本思想改造成为人民之“民”、发展之“本”、法治之“本”的人本思想;将传统文化中“致中和”的思想改造成统筹兼顾的思想;将道家的“小国寡民”和儒家的“大同”理想改造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将儒家所极力倡导的“贵和尚中”精神改造成为和谐理念;把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剃”等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中国梦价值思想形象生动地表现、创新与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使富有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梦能够更好地得到人民大众的文化价值认同。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秀的思想文化遗产经过现代创新和转换,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大的思想价值,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力文化支撑。然而,我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对于传统文化的甄别不够深入,传统文化传承的体系不健全,传统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等等。对此,笔者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还需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
我们需要去甄别、筛选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等级观念、重义轻利、唯书唯上不唯实等对我们当今社会有很多负面影响的封建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先进文化,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新的升华,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应继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使更为丰富、更加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2.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努力。比如,要强化日常文物保护和管理,保护历史文物及文化生态;要加强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要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等等。在众多方面中,笔者认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国民教育把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值得弘扬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是最直接的文化传承方式,这样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以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助推中国梦实现的时代新人。
3.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文化要充分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得以有效地弘扬。依托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重要举措。要通过市场在文化产品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来筹划和部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经济动力;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方式,特别是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引文注释
①刘奇葆.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发言[N].新华每日电讯,2013 -05-14.
②.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第02版.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
④国家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N].人民日报,2013-06-09第01版.
⑤薛学共.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
⑥.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6-07第02 版.
>>>下页带来更多的中国梦与传统文化论文